如果要列舉糟糕的家庭教育方式,恐怕要首推“溺愛”。愛心泛濫的父母恨不得拿孩子當寵物養(yǎng),結(jié)果可想而知,寵物自然不能頂天立地。有些父母反其道而行之,對孩子進行“放養(yǎng)”,希望以此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但凡事都有個度,如果放養(yǎng)到了忽略的程度,結(jié)果同樣很糟糕。
程程是一個男孩,不到兩歲就被送進了托兒所,3歲上全托幼兒園,小學、中學上的也是寄宿制學校。父母不是沒時間照顧他,更不是不愛他,而是在執(zhí)行放養(yǎng)計劃。程程爸的名言是:“男孩子就是要多闖闖,別什么事都找爸媽。”
程程很懂事,生活自理能力相當強。上幼兒園時,睡覺前他會把衣服一件件脫下,一件件疊好,按順序摞放,第二天再按順序一件件穿上。程程5歲時,父母帶他去爬山。爬到半山腰,程程實在走不動了,但父母不允許他休息,鼓勵他堅持下去??吹缴磉叺男「绺缧〗憬愣际潜桓改副持撸坛涛乜蘖?。但這換來的是爸爸更大聲的呵斥:“沒出息!爬不上去你就自己待在這兒吧!”程程害怕落單,只好踉踉蹌蹌地跟在父母后面。程程上學以后,父母從來不接送他,周末回到家,父母也很少問他在學校的情況,寒暑假去鄉(xiāng)下爺爺家或者參加夏令營,都是他獨自乘車前往??陀^地說,長期的鍛煉成果斐然,程程明顯比同齡孩子更獨立,做事更有條理。上中學后,他當上了班長,把班里的事務(wù)管理得井井有條,因而頗受老師信任。眼見兒子被教育得堅強、獨立、能干,程程的父母心里非常得意。
但是,代價很快就來了。上初三時,程程喜歡上了班里一個女生,遭拒后居然割腕自殺,幸好被及時發(fā)現(xiàn),才沒丟了性命。
面對心理醫(yī)生,程程敞開心扉。他說他一直覺得父母不愛他,他甚至懷疑自己不是他們親生的。5歲時那次爬山的痛苦經(jīng)歷已過去了10年,但他記憶猶新,因為那是一個典型的情景:如果他做得不夠好,不能讓父母滿意,就可能遭到遺棄。這樣的恐懼伴他長大,同樣伴他長大的,還有對愛的饑渴。
老師說,程程的學習成績很好,組織能力很強,但太爭強好勝了,如果同學在哪方面超過了他,他會寢食難安。那個程程喜歡的女生也說,程程太小心眼,動不動就生氣,只要她流露出疏遠他的意思,他就痛苦得不得了。心理醫(yī)生則說,程程的表現(xiàn)正是父母長期忽視的結(jié)果。孩子都需要被關(guān)注,取悅父母甚至是他們成長的主要主觀動力,來自父母的愛是他們未來幸福的源泉。程程是一個小小的孤獨者,他超群的自立表現(xiàn)與其說是父母培養(yǎng)的成果,不如說是他為贏得父母的愛而故作堅強。但是堅強的外表掩飾不了內(nèi)心的脆弱,當青春期到來,父母的愛又可望而不可即時,程程本能地向女生討要愛,并且患得患失,全力占有。當這點溫暖也要離他而去,他只能選擇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
溺愛不是教育,忽略更是教育的大敵,任何極端的做法都是幼稚而可悲的。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而如何愛孩子卻是一門大學問。父母愛孩子必須是無條件的,是關(guān)注、包容、鼓勵、提醒和指導,既不要把孩子當寵物,也不要把孩子當鋼鐵。讀者朋友,您同意嗎?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