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鄉(xiāng)下,最高興的事莫過于上山摘野果吃。其中有一種長在荊棘上的小果子,熟透的時候,紅紅黃黃的,摘下來,把里外洗干凈,吃起來味道特別好,酸酸甜甜的。但是,摘果子得注意那些尖銳的棘,一不小心,手腳就給劃破,所以每每總是深惡痛絕,大有張愛玲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之勢。而古文里也說“思樹芳蘭,剪除荊棘,”可見荊棘真不是什么好東西。
前一陣子,看一些有關(guān)中草藥方面的書,講到荊棘,說荊“葉、莖、果實(shí)和根均可入藥,莖葉治療久痢,種子為清涼性鎮(zhèn)靜、鎮(zhèn)痛藥,根可以驅(qū)蟯蟲;花和枝葉可以提取芳香油。莖皮可以造紙及人造棉。枝條堅(jiān)韌,為編筐、籃的良好材料。開花時為優(yōu)良的蜜源植物,可得荊條蜜?!?/p>
說“棘是鼠李科的一種落葉灌木,泛指有刺的草木,它的枝條多刺,民間常用它作圍籬。其中酸棗樹,果實(shí)較小,味酸,種子、果皮、根可入藥。”才知道原來小時候如此厭惡的荊棘竟有如此之大功效。
好奇之下,把那些平時似曾相識的草木都一一對照著看。
有一種極不起眼的開小白花的草,在家鄉(xiāng)的田野里最最常見的,甚至在城里的廢墟或只要有一丁點(diǎn)泥土的地方都可見到,這種草叫白花蛇舌草。它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活血止痛,主治惡性腫瘤、闌尾炎、肝炎、支氣管炎、扁桃體炎、喉炎、泌尿系統(tǒng)感染、盆腔炎、附件炎等癥;外用治瘡癤癰腫、毒蛇咬傷?,F(xiàn)代中醫(yī)臨床用于治療胃癌、食管癌、腸癌、子宮癌、鼻咽癌等多種癌癥。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想不到一顆小小的草,居然有如此大的功效。
再如車前草,長得矮小,毫不起眼,連開的花也可憐,小到幾乎可以忽略。小時候不認(rèn)識,都當(dāng)作是雜草,看也不會多看一眼,它卻具有利水、清熱、明目、祛痰的功效。主治淋病、尿血、小便不通、黃疽、水腫、熱痢、泄瀉、目赤腫痛、喉痛等等。
野菊花,有粉紅色的,粉紫色的,黃色的,白色的,色彩斑斕,開得滿山遍野,如同天上的星星,特別招人喜歡。小時候,我總是喜歡把它采來做成花環(huán),戴在頭上,扮成小公主。此后多年,身在異鄉(xiāng),每每憶起,連夢里也是清冽的芬香。而一直以來,熬夜上火、心情煩躁,也會喝杯菊花茶之類,但卻從未把它和小時候玩耍的野菊花聯(lián)系起來,或者說根本沒有想到那些高居商店藥店用古色古香的盒子珍藏的奇藥就是我們小時候玩耍的野菊花。
我仔細(xì)研究了它的說明,一邊看一邊驚嘆,這里用最簡單的文字羅列出:野菊花,清熱解毒;疏風(fēng)平肝。主治:疔瘡;癰疽;丹毒;濕疹;皮炎;風(fēng)熱感冒;咽喉腫痛;高血壓病。
蒲公英,我們喜愛它,是因?yàn)樗前咨娨獾姆N子,微風(fēng)一吹,漫天飛舞,恍如仙境,然卻從不知道它竟可以入藥,并且是一味最為常用的中藥。而令世人望而生畏的罌粟,書里是這樣記載的:中醫(yī)以罌粟殼入藥,處方又名“御米殼”或“罌殼”。種子含油50%,可以榨油。罌粟殼性平味酸澀,有毒,內(nèi)含嗎啡、可待因、那可汀、罌粟堿等30多種生物堿,為鎮(zhèn)痛、止咳、止瀉藥,用于肺虛久咳不止、胸腹筋骨各種疼痛、久痢常瀉不止;也用于腎虛引起的遺精、滑精等癥。如此不一而足。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大自然非常奇特,每一棵花、草、樹、木都有其獨(dú)特功效和存在的位置,并且不可取替。而人也一樣,不管你高低貴賤,容貌美丑,學(xué)識深淺,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有其獨(dú)有的位置,無可替代,只要我們不放棄對生命和真理的追求。
責(zé)編: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