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劉夫生被任命為省委常委。9月,他率領省委工作隊223人進駐湘西永順縣的松柏、羊峰、石堤西和青坪4個公社辦點。他親自在松柏公社松柏大隊第七生產隊蹲點。在近一年的工作中,他艱苦樸素、平易近人、實事求是、尊重科學、關心群眾的作風給當地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劉夫生到松柏后,了解到作為山區(qū)的松柏公社地處高寒地帶,最高海拔達1200多米,根本不適合栽種雙季稻。在松柏公社生產大會上(當時參會的有省州縣工作隊成員、公社干部、大隊及生產隊干部),他首先請湘西自治州農技員嚴斧詳細講解高寒山區(qū)因氣候條件不宜強調栽種雙季稻“搞一刀切”的理由。隨后,果斷提出松柏公社稻谷種植由雙季稻改種單季稻,推廣矮桿品種和雜交水稻;栽培方法上合理密植,推廣“五八寸”;栽培技術上主張“深水活蔸、淺水分蔸,干濕壯籽和勤防病、早治蟲”。松柏公社的糧食產量由1973年的畝產300多公斤增至1974年的420多公斤。
在松柏辦點的日子里,劉夫生衣著樸素、待人和氣、毫無架子。他住的是木板房屋,吃的是一半米飯、一半紅薯絲的紅薯飯。下飯的菜是自己種的白菜、蘿卜和南瓜等時令小菜,吃肉對他來說是一種奢侈。在省工作隊員會上他要求所有的工作隊員不能搞特殊,不能要求公社水產站為他們額外搞肉吃。1974年過端午,為改善伙食,他叫上幾個省工作隊員隨他一道下田捉了泥鰍、黃鱔,再到街上買了點野生菌、豆腐,叫炊事員用一口大鍋燉上,與大家過了一個快樂的節(jié)日。
在松柏的日子里,人們總是看得到劉夫生勞作的身影:經常參與積肥活動,與百姓一道為“氹肥”鏟草皮,提著簸箕到處拾豬、狗、牛的糞便放在氹里漚制成肥料作稻田基肥。特別是修筑中坪水庫時,他步行到距離公社13公里、全是上坡的水庫工地,戴著斗篷,穿著解放鞋,與民工們一道挑土。他一共挑了10多天泥土,直到大雪封山才拄著木棍下山。
當時全國正大規(guī)模進行“斗批改”運動,松柏公社大部分大隊干部、生產隊長因為種種原因而錯誤地遭到批斗。劉夫生了解這一情況后,冒著風險,立即糾正縣工作隊打擊一大片的極“左”做法,對事實不清態(tài)度較好的基層干部,一律予以平反,從而保護了一大批基層干部。
對于有困難的群眾,劉夫生總是伸出援助之手。在從中坪水庫工地返回駐地的路上,他看到一位民工由于連續(xù)3個月在工地上勞動弄爛了鞋子而赤腳走在冰冷的山路上,當即脫下自己的解放鞋給這位民工,而自己僅穿著襪子拄著木棍走了10多公里山路返回駐地。當時為他專門配有一臺吉普車,這臺車被他用成了群眾與工作隊員的急救車、工作車。每次公社或工作隊開會后,他都叫司機把離家遠的同志一個一個送回去。只要車能容下,在路上見到上了年紀的群眾他總是叫司機帶上。
(蒲忠勝 任心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