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一生倡導體育鍛煉,早在青年時期,他曾采用冷水浴、日光浴、風雨浴、游泳、登山、長途跋涉等多種體育形式鍛煉自己。對于體育運動,毛澤東不僅把其作為鍛煉身體的好方法,而且視其為磨煉意志的重要方式。
登山:踏遍青山人未老
“智者樂山,仁者樂水。智者動,仁者靜。 智者樂,仁者壽。”毛澤東是智者又是仁者,他對青山有著特殊的情結(jié)。在毛澤東諸多的詩詞作品中我們隨便覓到許多有關山的蹤影,如《西江月·井岡山》、《念奴嬌·昆侖》、《清平樂·六盤山》、《七律·登廬山》等等。這些作品無疑都折射出毛澤東對登山的喜好。
登山是毛澤東的一大體育愛好,其登山情緣起源于他的成長環(huán)境。毛澤東從小生長在群山環(huán)抱的山區(qū)——韶山,他是山里的孩子,童年時代,他時常在山里放牛和玩耍,山給了他無窮無盡的樂趣和靈感。
青年時代的毛澤東也常登山,經(jīng)常和好友攀登岳麓山,有時在山腰的愛晚亭中讀書和暢談人生,有時則登上峰頂,看湘江兩岸的美麗風光,他甚至曾在雷雨交加的黑夜,登岳麓山。一年夏天,狂風暴雨,雷鳴電閃,毛澤東獨自一人,頂狂風,冒大雨,登上岳麓山頂,借以鍛煉自己的膽量。當然這是有講究的,據(jù)《尚書·堯典》記載:遠古時的堯打算傳帝位給舜,但同時設置了艱險的考驗——在暴風雨的天氣里,他把舜蒙眼送到原始森林深處,然后看他能否能順利走回來,不迷路。這叫做“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毛澤東喜歡體驗這種感覺。
1917年4月1日,毛澤東以“二十八畫生”的署名,在著名的《新青年》上發(fā)表了生平最早的一篇論文,名為《體育之研究》,其中精彩觀點頻出。他認為:身體是知識和道德的載體,體育鍛煉有強筋骨、增知識、調(diào)感情、強意志等許多好處?!懊褡逯w質(zhì),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xiàn)象也。”毛澤東說體質(zhì)和體力,是個人內(nèi)部的問題,往往也是很多外部問題的原因。體力不好,還怎么抵御外侮? “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泵珴蓶|說體質(zhì)不行的話,道德和智慧都不可能完善。
登山,是強體的方式之一。在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年代,毛澤東戎馬倥傯,常年與山打交道,這使得他對山的感情愈加濃厚。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住進中南海,每當外出巡視,他都要抽空爬山,體驗人生中那種登高望遠的情趣和感覺。毛澤東一生究竟到過多少名山大川,恐怕已無法準確統(tǒng)計??傊?,他的習慣是每到一地都要打聽當?shù)刈匀幻麆?、歷史古跡、風土人情,稍有余暇,就要親臨勝境仔細領略、品味一下大自然的美景。
在杭州,毛澤東登過許多山,如丁家山、玉皇山、北高峰、莫干山、五云山等。他幾乎把杭州市周圍所有的山都爬遍了,有的地方還去過多次,差不多每個星期出去一次。
如今,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珍藏了5根毛澤東生前用過的拐杖,它們有的雕刻精美,有的則普通簡單。唯有一根竹杖,未經(jīng)雕琢,卻倍受主人的青睞,被主人磨得發(fā)亮。它是毛澤東在杭州登丁家山時,工作人員就地取材,在農(nóng)家砍下一根竹子,底部綁上膠布制成的。毛澤東非常喜歡,一邊拄著拐杖,一邊問工作人員:“這根竹子有沒有付錢?”工作人員回答說:“老鄉(xiāng)本來不收錢,但我們還是付了?!泵珴蓶|點頭表示贊揚。登山途中,毛澤東興致勃勃地拄著竹杖,他還開玩笑地說:“你們也要弄根拐棍嘛,三條腿上山比兩條腿穩(wěn)當呢!”登完山后,毛澤東還表示要帶著這根竹杖上北京。后來,毛澤東在中南海散步和外出視察時經(jīng)常使用。日久生情,毛澤東對這根竹杖愈來愈愛不釋手。1965年,他在長沙會見越南共產(chǎn)黨主席胡志明,臨別時,胡志明提出要拿自己的拐杖與毛澤東的交換,毛澤東委婉地拒絕了,風趣地說:“不換,你的太漂亮了,我還是用我的討飯棍好?!?/p>
1965年毛澤東重上井岡山時,也曾帶著這根竹杖。一天,毛澤東攀登茨坪賓館的后山。爬上山坡,他高舉著竹杖,寓意深長地說:“這東西是個好武器,平時可以幫助我們走路,壞人來了可以用它自衛(wèi),打擊敵人。”說完又往前走。陪同人員提醒他:“主席,那邊沒有路,不能去了!”他聽罷回答:“路是人走出來的嘛,我就不信前面沒有路,有山就有路!”說著,他揮起拐杖撥開兩邊的荊棘,繼續(xù)往前走。
登山激發(fā)了毛澤東的創(chuàng)作靈感。《五律·看山》是毛澤東三次登臨杭州的北高峰而作。北高峰位于浙江靈隱寺后,與南高峰相對峙,是西湖群山之一,海拔300余米。山上樹木蔥蔥郁郁,山路曲折三十六彎。在北高峰的附近有飛鳳亭、桃花嶺、扇子嶺、美人峰等名勝,根據(jù)作者自注,詩中的“扇子”指扇子嶺,“佳人”指美人峰。此詩在毛澤東生前并沒有發(fā)表,直至1990年,才由其秘書林克透露。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飛鳳亭邊樹,桃花嶺上風。
熱來尋扇子,冷去對佳人。
一片飄飖下,歡迎有晚鷹。
詩中描述了毛澤東登高遠眺時的西湖和杭州風景。
游泳:勝似閑庭信步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這首《水調(diào)歌頭·游泳》是1956年夏毛澤東在暢游了長江之后,縱筆揮豪寫下的詩篇。
除了登山,毛澤東還有一項特別鐘愛的體育運動——游泳。毛澤東一生游過許多江河湖海,長江、珠江、邕江、湘江、韶山水庫、北戴河都留下他劈波斬浪的身影。
生長在山區(qū)的毛澤東,從小卻練得一身好水性。家門口的兩口池塘是天然的游泳池,毛澤東就是從這開始接觸游泳的。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毛澤東多次暢游湘江,曾誓言“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1925年,他在《沁園春·長沙》中回憶了當時的情景: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游泳對毛澤東來說不僅僅是一種愛好,更是一種磨煉意志的方式。在第一師范上學時,學校前面就是湘江,江面很寬,是游泳的好地方。每年5月到10月,毛澤東和幾個同學幾乎每天都到湘江游泳,還橫渡湘江。到了冬天,許多人都不敢下水,毛澤東和幾個伙伴還堅持冬泳。在學校里,他們還組織了一個約百人參加的游泳隊,晚飯后到湘江里暢游一番。
1917年9月20日,毛澤東的同班好友羅學瓚在日記里寫道:“今日往水陸洲頭泅渡,人多言北風過大,天氣太涼。余等竟行不顧,下水也不覺冷,上岸也不見病。堅固皮膚,增進血液,擴充肺腑,增加氣力,不得謂非運動中之最有益者。人言固足信哉?”毛澤東自己后來回憶說:“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shù)。一群人終于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闭沁@種奮發(fā)向上的自信,使得毛澤東一次次地敢于挑戰(zhàn),成功地搏擊風浪。
1954年夏,毛澤東來到北戴河避暑。一天,他工作余暇又想起游泳,可天氣不佳,海面上,狂風咆哮,波濤洶涌。他見到如此翻騰的大海,游興大發(fā),要求下海搏擊一番。同去的工作人員擔心他的安全,勸他別游,可毛澤東卻堅持要游。他脫下衣服,準備下水。下水前,為了避免海邊的銳石、貝殼等扎到腳,他穿上草拖鞋。此時的毛澤東雖已六旬高齡,卻鎮(zhèn)定自如,先側(cè)泳,后仰泳,像一位勇者無畏地征服著這一切……上岸后,毛澤東詩興大發(fā),寫下氣勢恢弘的《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暢游過大海的毛澤東,意猶未盡,仍然想征服比海更險的激流。他選擇了長江,長江是我國的第一大河,它江寬、水深、流急、浪高,漩渦四布、暗流洶涌,歷來被人們稱為天險,江面上還經(jīng)常有四五級的風,因此很少有人敢橫渡長江。可它對毛澤東來說,卻充滿無限的魅力。
1956年6月1日,毛澤東從武昌長江大橋8號墩附近下水,一直游到漢口湛家磯江面登船,歷時兩小時。從此,毛澤東一發(fā)不可收拾,波瀾壯闊的長江成了他最喜愛的暢游之地。6月3日,毛澤東再次暢游長江。為了考察建設中的武漢長江大橋,他從漢陽鸚鵡洲附近下水,穿過橋墩,游到武昌八大家江面上船,共回游14公里。6月4日,他第三次暢游長江,仍從漢陽回游到武昌。在暢游長江期間,他為橫渡萬里長江的豪情所激蕩,有感于社會主義建設的良好形勢,縱筆寫下了《水調(diào)歌頭·游泳》。
毛澤東對長江有著特殊的感情,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一生中,他暢游長江達42次之多!其中,最令人吃驚的是:1966年,當他73歲高齡時,還在長江中暢游1小時零5分鐘。對于長江,他曾感慨地說:“長江,別人都說很大,其實,大并不可怕。美帝國主義不是很大嗎,我們頂了他一下,也沒有啥。所以,世界上有些東西,其實并不可怕?!彼ㄟ^游泳磨煉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意志。他曾多次說過:“要在大風大浪里去鍛煉自己”,“大風大浪也不可怕。人類社會就是從大風大浪中發(fā)展起來的”。
毛澤東喜歡征服大風大浪,1955年6月,毛澤東回湖南調(diào)研考察。初夏將至,湘江漲水,泥沙枯枝俱下。6月20日上午,毛澤東忽然提出要到湘江里去拱一拱(即游泳)。湖南省委書記周小舟看到湘江水猛漲,水質(zhì)渾濁,非常擔心毛澤東的安全,一方面請毛澤東的老同學周世釗勸他不去游泳,或改期游泳,另一方面要湖南省公安廳負責同志立即調(diào)動船只和省體委的游泳隊員陪同游泳,做好安全保護工作。隨后周世釗勸阻道:“今日江水渾濁,似乎不適合游泳?!泵珴蓶|卻說:“你不要說外行話!莊子不是說過嗎:‘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水越深,浮力越大,游泳起來當然越要便利些,你怎么反說不便呢?”毛澤東執(zhí)意要游。他從城北七碼頭乘船至猴子石下水,橫渡湘江,在河西牌樓口北面登岸,共游了一個多小時。為了不讓泥水傷到眼睛,工作人員還特意為毛澤東用洗眼杯洗眼。據(jù)毛澤東身邊工作人員吳旭君回憶,洗眼杯,是用于毛澤東外出游泳后,專門清洗眼睛的,由保健醫(yī)生隨身攜帶。毛澤東喜歡游泳,經(jīng)常與水打交道,但有時水的質(zhì)量無法保證,特別是在南方游泳時,常遇上漲水,眼睛很容易被感染。這時,保健醫(yī)生就會用4%硼酸水為毛澤東清洗眼睛,藥水定期更換。
毛澤東不愛喝酒,但冬泳前為了暖身,也會喝上一點茅臺。據(jù)毛澤東的衛(wèi)士張木奇回憶:1958年1月,毛澤東曾在廣西南寧邕江冬泳。靜謐的江水蕩漾著襲人的寒氣,就連年輕人也會凍得直打哆嗦,可65歲的毛澤東卻豪氣不減當年,連續(xù)地在水中表演著幾種游泳姿式,側(cè)泳、仰泳都是他的拿手好戲,舒展自如,使人感覺這不是在冬天……一瓶現(xiàn)陳列于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遺物展的人參茅臺酒,是工作人員專門為他泡制的,毛澤東一口也沒喝過,一直保存至今。
毛澤東對游泳的迷戀,一直保持到晚年。在現(xiàn)存于世的毛澤東遺物中,有大部分的游泳用品是晚年所制。游泳褲共有6條,其中4條為白平紋棉布制,另外兩條為紅斜紋棉布制。毛澤東游長江時穿的是白色游泳褲,白色游泳褲易泛黃,上岸后要用硼酸洗,很不方便。直到20世紀60年代末,護士長吳旭君對毛澤東說:“您一生喜歡游泳,但卻沒有一條像樣的游泳短褲,現(xiàn)在應該做兩條好點的了。做紅顏色的,漂亮點,怎么樣?”毛澤東馬上同意了。這種紅色的游泳短褲也由此誕生。由于做工精細,毛澤東很滿意,此后便一直穿著紅色的游泳短褲游泳。1974年毛澤東在長沙游泳館,生平最后一次游泳,也是穿的這條紅色游泳短褲。毛澤東不只是一般的游泳愛好者,而是真正的“游泳家”,從泳齡、泳跡、泳姿來說都足以證明。如今,這些伴隨過他的游泳用品也都成為他征服大江南北、搏擊風浪的最好見證,是留給后人的寶貴財富!
打乒乓球:緩解壓力,勞逸結(jié)合
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專題館的玻璃展柜里,陳列著毛澤東生前使用過的一副乒乓球拍和球網(wǎng)。毛澤東工作之余,喜歡打打乒乓球,通過這種輕松的方式來放松身心,理清思路,真正做到“勞逸結(jié)合”。
解放戰(zhàn)爭時期,陜北的生活條件非常艱苦,娛樂休閑活動極度貧乏。因為工作繁忙,醫(yī)護人員想幫助毛澤東放松頭腦,于是常邀他一起打乒乓球。沒有標準精致的球臺,總后勤部的木匠們便找來兩塊木板,刨平做成土球臺,球網(wǎng)由自己編制,而乒乓球則是繳獲敵人的戰(zhàn)利品,打球的設備就這樣七零八湊地齊全了。毛澤東時常與工作人員打球,盡管球藝不精,卻起到了放松頭腦的作用,他樂此不疲。
1947年陜北轉(zhuǎn)戰(zhàn)前夕,大雪過后的一天,毛澤東和往常一樣從窯洞里走出來,只見他頭戴棉帽,身著棉裝,臉上帶著幾份疲憊。戰(zhàn)士們早就把積雪清掃完,搭起了球臺,在那里等候了。雖然條件簡陋,但毛澤東依然興致盎然,發(fā)球、接球,快樂無比……
新中國成立后,生活條件改善了很多。毛澤東依然喜歡用打乒乓球來緩解壓力,松弛情緒。中南海豐澤園和他常住的一些地方,均設立了專門的球室。此時的毛澤東將握拍方式由豎拍改為橫拍,但依然不會扣球,只會簡單地推接。
毛澤東打球有個特點,每次打球,他會將口袋里裝滿乒乓球。這樣既可免撿球的麻煩,又保持了運動的連續(xù)性,等到口袋里的球打完了,運動也隨之結(jié)束。毛澤東球技不高,只會推擋,打出去的力量也不夠,所以當偶爾扣上一個球時,他會高興地笑上老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