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評點二十四史》的啟示:1、重視歷史上治國安邦的政治謀略。毛澤東評價姚崇向唐玄宗提出的十條要求是“古今少見”的“簡單明了的十條政治綱領”。2、評價歷史上政治人物的得失成敗。他明確指出:“項王非政治家。漢王則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3、關注古人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毛澤東讀《南史·韋睿傳》批語甚多,稱贊韋睿巡行戰(zhàn)地是“躬自調查研究”,又說他指揮作戰(zhàn)“將在前線”,鄭重地寫下這樣的評語:“我黨干部應學韋睿作風。”
▲ 毛澤東和周世釗談抗美援朝。1950年10月27日,毛澤東約見民主人士周世釗、王季范。當毛澤東將“志愿軍已經(jīng)出國”的消息相告時,周世釗不無憂慮地表示:“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被推翻,全國得到解放,這是建設新國家的大好機會。全國人民都希望和平建設,志愿軍出兵援朝,是不是會影響和平建設呢?”毛澤東回答:“不錯,我們急需和平建設,如果要我寫出和平建設的理由,可以寫出百條千條,但這百條千條的理由,不能敵住六個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F(xiàn)在,美帝的矛頭直指我國的東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鮮搞垮了,縱不過鴨綠江,我們的東北也時常在它的威脅中過日子,要進行和平建設也會有困難。所以,我們對朝鮮問題置之不理,美敵必然得寸進尺,走日本侵略中國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還兇,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國的身上,從朝鮮一把刀插在我國的頭上,從臺灣一把刀插在我國的腰上,從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國的腳上。天下有變,它就從三個方面向我們進攻,那我們就被動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不讓它的如意算盤得逞。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wèi)國?!?/p>
▲ 曾任駐延安美軍觀察團負責人的謝偉思回憶說:“我曾問過很多中國共產黨的朋友們,毛主席為什么能戰(zhàn)勝他的許多敵人,成為眾所公認的領袖,他們的答案都是一致的,歸根到底,他高瞻遠矚。”這就是預見。1945年黨的七大,毛澤東說過一句話:“預見就是預先看到前途趨向,如果沒有預見,叫不叫領導?我說不叫領導?!泵珴蓶|還說:“坐在指揮臺上,只看見地平線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大量普遍的東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叫領導。只有當著還沒有出現(xiàn)大量的明顯的東西的時候,就能看出這是要發(fā)展成為大量的普遍的東西,并能掌握住它,這才叫領導。”我們今天談“領導就是服務”,千萬不要忘記,前瞻與遠見,是領導者提供的最大服務。這種前瞻與遠見,從來不全神貫注于前方的慶功、頒獎、表彰、剪彩,而是全神貫注于前方可能出現(xiàn)的風暴、冰山、懸崖、溝坎,以及風暴與冰山、懸崖與溝坎之后還有的絢麗與燦爛。唯此,領導者才能在心理準備、組織準備和力量準備之上,產生大眼光,生成大境界,下定大決心。
▲ 愛說“不行”的鄧小平。一、說“不行”,體現(xiàn)了鄧小平是非分明的原則立場和干脆利落的處事作風。1977年5月,鄧小平針對當時中央領導同志的一些說法,明確表示:“兩個凡是”不行。1978年11月28日,在會見美國友好人士斯蒂爾時,鄧小平再次明確指出:“美國方面要中國承擔不使用武力解放臺灣的義務,這不行?!倍?、說“不行”,體現(xiàn)了鄧小平直面現(xiàn)實、永不滿足的進取精神和風格與勇氣。鄧小平曾說過:“知道自己不行,就有希望。”1977年鄧小平剛復出,就自告奮勇抓科技教育。他多次說:“我們的科學技術很落后,不承認落后不行?!薄翱茖W本身就是老老實實的,一點弄虛作假也不行,再吹也不行?!比?、說“不行”,體現(xiàn)了鄧小平勇于否定錯誤、開拓創(chuàng)新的思維方式。如:“不解放思想不行。”“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fā)展不起來?!薄爸袊l(fā)展,離開科學不行?!薄耙獙崿F(xiàn)我們的雄心壯志,不改革不行,不開放不行。”四、說“不行”,體現(xiàn)了鄧小平對凡屬正確的東西的堅持和倡導。如“中國要堅持社會主義制度,要發(fā)展社會主義經(jīng)濟,要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沒有理想是不行的,沒有紀律也是不行的?!薄耙欢ú荒茏屛覀兊那嗌倌曜髻Y本主義腐朽思想的俘虜,那絕對不行。”“城市搞得再漂亮,沒有農村這一穩(wěn)定的基礎是不行的?!薄耙獱幦∫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沒有人民民主專政不行,不能讓那些顛倒是非、混淆黑白、造謠污蔑的人暢行無阻,煽動群眾。”“現(xiàn)代化沒有年輕人不行?!薄澳贻p人首先得讀點書,不讀書不行?!?/p>
▲ 鄧小平“算賬”決策。善于“算賬”,是鄧小平?jīng)Q策的一個重要特色。1948年4月25日,劉鄧大軍已經(jīng)在大別山奮戰(zhàn)9個月,前后僅殲敵4個旅,因此有個別的人懷疑局面是否變壞了。鄧小平在著名的魯山報告中認為,這種看法是不對的。他指出:“其實只要好好地算算賬,就會懂得的。”鄧小平經(jīng)過“算賬”得出結論:“從總體上說,力量比過去大了?!?1961年7月17日,鄧小平在聽取沈陽市委負責人匯報群眾生活情況時指出:“要算算賬,研究解決副食品問題的出路。無非是搞白菜、干菜、醬菜、豆類、水產。……穩(wěn)定情緒,必須從副食品著手?!?978年10月9日,鄧小平在一次關于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談話中說:“你們搞業(yè)務的人要仔細研究一下。同外國人做生意,要好好算算賬。一個旅行者花費1000美元,一年接待1000萬旅行者,就可以賺100億美元,就算接待一半,也可以賺50億美元。要力爭本世紀末達到這個創(chuàng)匯目標。” 1987年4月16日,他在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時,又算了這樣一筆賬:“到本世紀末,中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將達到800到1000美元,看來1000美元是有希望的。世界上一百幾十個國家,那時我們恐怕還是在五十名以下吧,但是我們國家的力量就不同了。那時人口是十二億至十二億五千萬,國民生產總值就是一萬億至一萬二千億美元了。”從上面可以看出,鄧小平的“算賬”,其實是一種穩(wěn)妥、慎重、科學的決策方法。
▲ 習近平指出:領導干部要不斷提高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水平。要認真貫徹執(zhí)行已有的行之有效的群眾工作制度,大力弘揚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調查研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拿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到基層去、到一線去、到條件較差和情況復雜的地方去,察實情、辦實事、求實效,做到謀劃發(fā)展思路向人民群眾問計,查找發(fā)展中的問題聽人民群眾意見,改進發(fā)展措施向人民群眾請教,落實發(fā)展任務靠人民群眾努力,衡量發(fā)展成效由人民群眾評判。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善于研究和把握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guī)律,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把群眾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增強群眾工作的親和力和感染力,提高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 有人說:“改革,不是缺錢,而是缺革;法律,不是缺法,而是缺律;政府,不缺政策,而是缺公信;工作,不缺齊抓,而缺共管?!?/p>
▲ 梁衡說,政治是什么?就是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老百姓的利益。讓百姓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自覺去行動,這是管理者的責任,也是管理的藝術。如李自成的口號是:“迎闖王,不納糧?!笨姑涝目谔柺牵骸翱姑涝?,保家衛(wèi)國?!杯h(huán)保的口號“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教育方面的口號“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 危機應對中的4個挑戰(zhàn):1、在應付通常的突發(fā)事件和應付真正的危機方面,對政府工作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樣的;2、如何能在事情發(fā)生的當時就把措施很有效地執(zhí)行起來;3、能使處理問題的能量在短期內得到擴大;4、技術的領導和政治的領導,一般是政策性領導管理技術性領導。
▲ 李光耀說,我沒有興趣建立政治王朝。新加坡也沒有興趣。我們要的是最優(yōu)秀的人掌權,這樣我們成功的概率才會最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