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耀邦兒童、少年時代,一批素質(zhì)較高的老師對他良好的教育與熏陶為他走向人生的輝煌奠定了基礎(chǔ)。因此,胡耀邦終生不忘師恩,在青史上傳為佳話。
第一任老師——父母哥姐
父母哥姐是胡耀邦的第一任老師。胡耀邦出身世代農(nóng)民家庭,他的父親胡祖侖、母親劉明倫和哥哥胡耀福都是種田人,都舍得吃苦,舍得受累。受家庭的影響,胡耀邦從小就養(yǎng)成了吃苦耐勞、勤奮向上、樸實善良的品德。3歲時,他就跟著父兄上屋后的蒼坊山拾柴,下地扯雜草,凡是力所能及的事他都幫著干。每天一早,他跟著大他4歲的哥哥耀福用樹枝在門口的地坪里練習寫字、畫畫。哥哥教他粗讀《百家姓》、《三字經(jīng)》等。
1929年12月,中共湖南省委派夏明翰到瀏陽恢復了中共瀏陽縣委,瀏陽的革命形勢又漸起高潮。胡耀邦的父母及哥哥姐姐們都參加了革命。父親胡祖侖擔任了鄉(xiāng)蘇維埃政府土地委員,母親劉明倫雖然是小腳女人,也當上了鄉(xiāng)婦聯(lián)主任。哥哥胡耀福早在1927年秋收暴動后就當上了鄉(xiāng)里勞動童子團團長,1930年又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梢哉f,父母哥姐是胡耀邦從小就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1929年12月,胡耀邦由瀏陽縣立中學回家過寒假時,由時任鄉(xiāng)少共書記楊貴英介紹秘密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剜l(xiāng)后,他當上了鄉(xiāng)少年先鋒隊隊長兼兒童團團長。這時,他的哥哥胡耀福已是鄉(xiāng)團支部書記了,胡耀邦在哥哥的直接領(lǐng)導下開展工作。
初小恩師——胡祖儀父子
胡耀邦不時表現(xiàn)出的聰慧、靈敏被當時在不遠的“種桃書屋”教書的堂叔父胡祖儀看中。胡祖儀還注意到胡耀邦的記憶力很強,未進學堂就能準確地記住書中的一些生字,并能寫出。胡耀邦剛滿5歲,胡祖儀就頭一次破格收他進書屋啟蒙。后來,又被胡祖儀的長子胡耀清帶到琢玉小學(位于今中和鎮(zhèn)長壽村)讀書。畢業(yè)考試,年齡最小、個兒最矮的胡耀邦成績居然名列全班第一名,這可樂壞了胡祖儀。1922年,7歲的胡耀邦進入辦在“胡氏家廟”的胡氏族小讀書。胡祖儀和長子胡耀清也到該校任教。父子倆自然格外喜歡胡耀邦,對他的品德和學業(yè)要求很嚴,而他也十分聽話,總是自覺地接受老師的教育,刻苦磨煉自己。
胡祖儀起先選用的課本是《百家姓》、《三字經(jīng)》之類,稍后便是《孟子》、《論語》等。胡耀邦不僅寫得一手好字,還記憶超群,詩書背誦如流。他反應敏捷,作對子快而工整,答問題見解獨到。有一回,胡祖儀當著全校師生向胡耀邦提問:“胡耀邦,你知道我和你爹媽為什么把你的名字取為‘耀邦’么?”面對突如其來的這么一問,胡耀邦不慌不忙地大聲回答說:“‘耀’字是我的班輩,含有‘光明’、‘光彩四射’、‘光榮’的意思;‘邦’字是指‘國家’,這兩個字聯(lián)系在一塊解釋就是希望我長大后能夠成為一個治國安邦、名揚中華的人!”胡耀邦的回答鏗鏘有力,師生們無不嘖嘖稱道。胡祖儀更是樂不可支,緊接著又問:“那我們?yōu)槭裁匆涯愕淖痔柸椤畤狻兀俊焙畈患偎妓鞯鼗卮穑骸跋M夷転閲鵂幑饴?!”“好!好!好!”胡祖儀呵呵一笑,一連夸了三個“好”!
高小恩師——陳世喬、甘恩藻、甘恩錫等
1926年,11歲的胡耀邦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文家市當時的最高學府里仁學校高小部。其時,里仁學校實際上已成為文家市地區(qū)的革命中心。里仁學校校長陳世喬已秘密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并出任文家市地區(qū)的首任黨支部書記,黨的支部就設(shè)在里仁學校。任國文及歷史課的甘恩藻以及吳千晉、尤清風等老師都是共產(chǎn)黨員。陳、甘等老師大革命失敗犧牲后,繼任校長兼國文教員的甘恩錫等又是進步人士,其他多數(shù)老師都是從外地聘來的具有革命傾向的高素質(zhì)人才。年少的胡耀邦在湖南農(nóng)民運動和北伐戰(zhàn)爭的影響下,一面刻苦攻讀語、算、地、歷、音、體、美等課程,一面追隨陳世喬、甘恩藻等參加力所能及的革命活動。他和既是同學、又是堂姨表兄的楊世竣(即楊勇)等進步學生深得陳、甘等老師的器重,不但經(jīng)常給他們講革命的道理,讓他們讀一些新小說和諸如《中國青年》之類的進步雜志,還吸收他們參加中國少年兒童團,指定楊世竣擔任隊長,胡耀邦擔任宣傳組長。可以說,胡耀邦在兩年多的高小學習中,半是讀書半是從事革命活動。
供胡耀邦到離家10公里的文家市上高小,這對貧苦的山?jīng)_農(nóng)家來說是個不小的負擔。而且,除天氣好時讀跑學外,多數(shù)時候要寄宿。讀跑學往往帶不起中飯就帶幾個菜粑粑。出身貧寒和成績第一的鮮明對比使矮小的胡耀邦成了地主子女奚落和欺負的對象。他們常常拿他出氣,仗著人多勢眾,不是用拳頭打他就是用石頭扔他,有時普通人家的孩子實在看不過去了就幫胡耀邦。而當老師們知道情況后,也總是批評那些無聊的地主子女,支持鼓勵胡耀邦學會做人,好好讀書。陳世喬、甘恩藻、甘恩錫等老師看重胡耀邦的品德和學業(yè),深知他生活上的艱難。每學期,陳世喬、甘恩藻等老師都要給胡耀邦資助學費,送些學習用品。有時了解到胡耀邦缺伙食錢了,老師們便執(zhí)意叫胡耀邦到教師食堂免費開餐。
1929年夏,胡耀邦報考初中的時候,參考學生都進考室應考去了,惟獨他一個人滯留在考室外面東張西望,走來走去,心里著急得很。正在這時,甘恩錫走過來問:“你怎么還站在外面不進考室去考呀?”胡耀邦沮喪地回答:“我沒錢交報考費,人家不讓我參加考試??!”甘恩藻毫不猶豫地說:“你快進去考試,我跟監(jiān)考老師講,錢由我負責?!边@樣,才使得胡耀邦未錯過這次機會。結(jié)果他又以第一名的好成績考上當時瀏陽縣唯一的一所初級中學——瀏陽縣立中學。
胡耀邦初識毛澤東是在里仁學校。胡耀邦投身革命60年中,曾多次對人說:“我12歲在家鄉(xiāng)文家市上學時,正值毛主席領(lǐng)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在文家市集中。那天早晨在里仁學校操場上,我第一次看到身材魁梧的毛主席給起義部隊講話,聽到他說‘我們現(xiàn)在的力量還小,還是一塊小石頭,可是總有一天能夠打爛蔣介石反動派那口大水缸!’他這話給我留下了一生不可磨滅的印象,使我從小樹立起革命一定會勝利的堅定信念?!边@是胡耀邦第一次見到毛澤東,當時,他怎么也不會想到,此后自己的命運竟會和這個高個子的毛委員聯(lián)系在一起,并成為他終生的學生,緊緊追隨他的事業(yè),成為他事業(yè)的有力推動者。
初中恩師——吳紀猷、李鴻樾、喻科盈等
時任瀏陽縣立中學校長吳紀猷極力宣傳新思想、新文化,非常重視新人才的發(fā)現(xiàn)與培養(yǎng)。一天,吳紀猷在學生作文比賽優(yōu)作欄中看到胡耀邦寫的一篇文章后,極為高興,在全校師生中親自推介。好多老師都喜歡胡耀邦這個聰敏好學、富有責任感的學生,如教英語的喻科盈、教數(shù)學的吳誠一、教國文的李鴻樾、教體育的黎谷屯等。喻科盈常在胡耀邦的作業(yè)本上批以“Good”或“Very good”,在他看來,胡耀邦天資聰明,學習認真,不懂就問,好刨根問底,在班上一直是佼佼者。李鴻樾常將胡耀邦的作文在學生中傳觀,下的批語總是“優(yōu)”、“很好”等。李鴻樾學識淵博,生活簡樸,對人特別客氣,后來出任瀏中第四任校長。不少學生交不出伙食費,李鴻樾慷慨解囊,胡耀邦、楊勇等一批貧困學生都得到過他的資助。胡耀邦上課認真專注,課外很活躍。他喜歡朗誦,擅長演講,喜歡競爭性的運動。黎谷屯不但刻意培養(yǎng)胡耀邦的體育愛好,還指派矮個子的胡耀邦擔任學校鼓樂隊的鼓手、籃球隊的隊長。
敢于抵制訓育老師的誤導
訓育老師何震武是國民黨縣黨部委員,在講解三民主義時,他總要訓斥胡耀邦等進步學生。有一次,何震武在課上講,國民革命已經(jīng)成功,東北三省已回歸國人手中,因而對學生來說,正事就是讀書,要冷靜,要獨善其身,畢業(yè)后為國效力,方能為個人的前程而奮斗……課后,胡耀邦和同學們在一起議論起何震武講的課,有同學說:“何先生的話不錯。國民革命確已成功,現(xiàn)在我們就應一心讀書,將來要想在社會上出人頭地就全靠各人的本事了?!焙顓s反駁道:“東北三省雖已回歸,但日軍還駐扎在那里。長江上的外國炮艇依然打著他們的旗號到處游弋。湖南省的軍閥走了一個又來了一個。唐生智被打垮了,程潛上了臺,如今又輪到了魯滌平。誰知道下任省主席又是哪個呢?我看呀,這個世界還沒太平。外國列強還沒打垮,軍閥也還沒有被打倒,國民革命并未完全成功。我們學生是得好好讀書,可更要關(guān)心國家大事。過去不是常有人說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嗎?”胡耀邦一番大道理說得同學們個個目瞪口呆,啞口無言。這事傳到何震武耳朵里,他十分惱怒,要處理胡耀邦,而吳紀猷校長卻對何的提議不予理會還滿口稱贊胡耀邦說得對,第二天就在全校大會上表揚了胡耀邦,使胡耀邦深受鼓舞。
終生不忘師恩
胡耀邦對兒童少年時代一批好老師對他的關(guān)心、教育和熏陶是終生不忘,感激不盡的。1981年11月29日,他在寫給喻科盈老師的信中就有這么一段深情的話:“……我沒有忘記您,沒有忘記小學和初中時期其他幾位老師,因為這些老師那種正直、廉潔和誨人不倦的精神曾經(jīng)給了我以巨大的感染力量……”
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后,國民黨反動當局調(diào)兵進攻文家市,鎮(zhèn)壓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里仁學校被查封、停辦,陳世喬、吳千晉、尤清風、甘恩藻等老師受到通緝,被迫去江西九江避難,不久被敵人探悉,慘遭殺害。得此噩耗,少年胡耀邦極為悲痛,他邀楊世竣等同學冒著生命危險前往幾位恩師家悼念、慰問,表達革命師生間的深情厚誼。同時,胡耀邦和學校進步師生一起,不忘恩師遺訓,期待革命再卷狂瀾。
1950年,國家剛剛解放,胡耀邦雖重任在肩,仍不忘通過各種途徑查訪他少兒時代的老師。當他得知小學老師中僅有甘恩錫健在時,百忙中抽空給甘恩錫寫了一封長信,感謝甘恩錫當年對他的恩德。同時,他從自己工資中省出50萬元(合今幣50元)寄給甘恩錫,囑買些適合的滋補品調(diào)養(yǎng)身體,并邀甘恩錫在自認為適合的時候上北京做客。甘恩錫每每逢人,總要不無自豪地說:“我在里仁學堂教了二十幾年的書,所見最為好學的學生莫過于胡耀邦。當年他在班上的年齡最小,可是他的功課卻名列前茅。一個高小學生能寫出長篇大論的文章者,這在當時,就屬寥寥,若在今日,可斷言更是鳳毛麟角也?!边z憾的是甘恩錫不久后即患重病辭世。
此后,胡耀邦又委托瀏陽縣委、縣政府有關(guān)部門代他尋訪當年的初中老師。1960年代他到湘潭地區(qū)蹲點,有了回家鄉(xiāng)的機會。1962年秋天,他離開家鄉(xiāng)30多年后第一次回到瀏陽,就到了母校瀏陽一中,看望這里的老師并向當時瀏陽一中的校長和幾個老教師打聽喻科盈等老師的情況。由于年深月久,又無檔案可查,瀏陽一中也搞不清喻科盈老師等的去向。1963年初春,胡耀邦回瀏陽,打聽到李鴻樾的住址,便驅(qū)車前往瀏陽東鄉(xiāng)的三口看望老師。師生在三口公社相見,李鴻樾乍見這個幾十年不見,如今當了共產(chǎn)黨大官的學生,想到自己成分不好,又受管制,開始心里很緊張,很害怕,言行很拘謹,但看到胡耀邦至真至誠的態(tài)度,也就放松了許多。師生暢談心曲,共進午餐。胡耀邦請老師上坐,表達尊師之情,一再詢問老師的情況,得知老師被蓋薄舊,難以御寒,便當即送老師一床新棉絮,并囑公社領(lǐng)導要尊重、關(guān)心老師,這讓李鴻樾老師倍感欣慰。李鴻樾是清華國學研究院畢業(yè)的高材生,未得到妥善安置,為此,胡耀邦幾經(jīng)聯(lián)系,1966年春,李鴻樾接到江西省人民政府的一封信,邀請他去做江西省文史館館員,后因“文革”開始而作罷。
1981年,胡耀邦再次寫信到喻科盈老師的家鄉(xiāng)瀏陽市社港鎮(zhèn)打聽,經(jīng)過較長時間的反復查實,終于了解到喻科盈老師仍健在,是安徽省馬鞍山礦山研究院的一位退休工程師。他歡喜萬分,隨即于1981年11月29日給喻科盈老師寫去親筆信慰問并邀喻科盈老師去北京會面。
喻科盈老師接到胡耀邦的邀請信后,感動至極,逢人便說:“胡主席很忙,日理萬機,居然還惦記著我這個退了休的老人,真是了不得呀!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50多個年頭,他還能記住我的名字,真是一位念念不忘故舊的人啊!”
在女兒的陪同下,1982年7月6日,喻科盈應邀去了北京。第一天就在玉泉山與胡耀邦見了面。胡耀邦快步迎出家門口,緊握喻科盈的雙手,恭恭敬敬地叫了一聲:“喻老師!”此時此刻,76歲的喻科盈竟激動得熱淚盈眶,哽咽得一時說不出話來。在隨后的交談中,他對喻科盈說:“很久以來,我一直在尋找小學和初中時的老師,直到現(xiàn)在才只見到了您??!”“您還記得么?楊勇同志也是您的學生,可惜他眼下不在北京,不然他肯定會來看您。”胡耀邦此時雖位居中共中央主席的高位,但仍以師禮相待,十分平和誠懇。他和喻科盈促膝談心,共敘情懷,足足談了3個多小時,從過去談到現(xiàn)在,從故鄉(xiāng)瀏陽談到四化建設(shè)。胡耀邦尤其關(guān)心教育和人民的生活問題,不斷詢問馬鞍山的生產(chǎn)情況和社會治安、物價、物資供應情況,連雞蛋多少錢一個,豬肉多少錢一斤,都問得十分仔細。他還關(guān)切地問喻科盈家庭住房面積多少,家庭收入如何,有什么困難等等。喻科盈不安地說:“我知道,您很忙,日理萬機,不能占您更多的寶貴時間?!焙顟┣械鼗卮穑骸袄蠋焷砹耍v忙也得相陪。”他硬是留喻科盈在家中住了10天,且抽空陪老師游故宮、長城。離京的前一天,胡耀邦還請喻科盈去中南海游覽,并合影留念,共進晚餐。臨別,他為老師買了回程的臥鋪票,向老師贈送了高級皮衣、高級藥酒等禮品,親自送老師起程,囑老師珍重身體,以后再到他家中做客。1988年11月19日,胡耀邦剛剛到達湘潭市,聽說喻科盈已在湘潭定居,便又一次拜會了喻老師,師生又一次促膝長談。
這一切,使喻科盈深感欣慰和自豪。1989年4月15日,當喻科盈從電視上獲悉胡耀邦不幸逝世時,83歲的他老淚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