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里進門的地方有個傳達室,據(jù)說他們不代收那些因住戶不在家而轉(zhuǎn)移的包裹。我沒去驗證過這個消息,就默認了它是事實。大概是因為相同的傲嬌:在一個搬來不太久、鄰里關(guān)系并不熱烈的人看來,不收就不收吧,在附近物色一個樂意代收的地方會很難嗎?離它10米遠的地方就有個小賣部。我打算靠著小恩小惠的消費,俘獲人心。
一開始我去買了瓶水。第二天又買了瓶水,第三天拿了根冰棍,以及一包黃飛紅?;救司M都只有幾塊錢。說得再老實一點的話,后來我都只是買瓶1塊5的農(nóng)夫山泉。聽起來有點雞賊。事實也是如此。我對這里的零食沒有把握,它們面目有點可疑。那些熟食、火腿腸以及蜜餞,統(tǒng)統(tǒng)不屬于惜命的成年人。只有真的勇士才適宜食用。
不過,盡管我只是區(qū)區(qū)1塊5的顧客,我們還是建立了某種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的直接好處便是那些本人無法簽收的包裹今后可以偶爾擱置在她小店的角落里。之所以用偶爾這個詞,是因為我在人為地控制著頻率。我覺得我的貢獻還不足以支持我落落大方地麻煩到他們。另外,女主人幾乎從未展示過笑臉也令我有點卻步。
她從不多說一句話,“我把東西拿走了,謝謝你啊”這句話不會有回音,她只是點一下頭。如果對她笑一下,接下來就只能訕訕地將笑容慢慢收回。由于她的眼睛有點問題,左眼看人時對不上焦,你還會莫名其妙地感到一種輕視。有時我覺得她可能習(xí)慣就是這樣,有時又會小心眼嘀咕一下,怎么這么無動于衷啊。
去年秋天,我發(fā)現(xiàn)她頭上扎了一個頭巾,疑似有孕的樣子,有點吃驚。這個五六平米,炒菜都要在外頭搭個爐子的地方,已經(jīng)有一個小男孩了。還有一個總在炒菜時出現(xiàn)的老人,4口人都指著這個店。要是再多一口人……但是,想到這我就打住了。我懶得再想下去了,自作主張地下了結(jié)論,也許這是她不笑的原因。
今年有一陣,我戒了淘寶,所以幾乎就沒有再和她打過照面了。這一陣,我和淘寶又和好了。和好之后的關(guān)系總是要比當(dāng)初更濃,所以我有很多包裹要收。中午我收到快遞電話,小伙子輕車熟路,說如果您不在家,我就給您擱在小賣部啦。
于是晚上下班后我去小賣店取白天的快遞。推門進去時,女主人坐在柜臺的后面看著一個大概14寸的屏幕。炒菜的老人在一邊踱步,一個粉色的小棉團抱在她懷里。嬰兒睡著了。我瞄了眼,白白的。道過謝之后,我把門帶上了。帶門的瞬間想,呀,忘了寒暄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