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帶著看《神探夏洛克》或《神探狄仁杰》的心情來看《神探亨特張》,可能要大跌眼鏡。
這個亨特張一不會英雄救美,二不夠英明神武,三沒有天才怪癖,用影片主演老六(《讀庫》主編張立憲)的話來說,一部分觀眾會覺得“這才是一個警察呢!”而另一部分觀眾會覺得“這怎么能是個警察呢?”
這部由高群書(新浪微博名為@他回精神病院了)導演,@讀庫@王小山@作業(yè)本@寧財神等微博大牛出演,講述一個中年便衣警察在海淀街頭抓小偷的電影,在剛剛落幕的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斬獲最佳導演獎。
非職業(yè)演員
在導演高群書看來,拿最佳導演這項獎并非最好的結(jié)果。
主角便衣警察飾演者老六,作為非職業(yè)演員首次觸電大銀幕,之前得獎呼聲頗高?!叭绻玫接暗?,對我來說是最成功的”。有意思的是,本屆電影節(jié)的影帝頒給了另外一位非職業(yè)演員。
從1995年起,高群書便開始起用非職業(yè)演員。在他看來非職業(yè)演員對生活的解讀更加深刻,貼近生活。他們面對角色所做的開掘和演繹效果往往是事先無法預想的。
本片的特別之處在于,從前是“請警察來演警察,請農(nóng)民演農(nóng)民”,而這次上陣的演員全是高群書的熟人好友。其中有出版人老六,媒體人王小山,作家孔二狗,黑豹樂隊鼓手趙明義、民謠歌手周云蓬,編劇寧財神、顧小白,戲曲頻道主持人白燕升以及微博上的@作業(yè)本等近30位文化名人和微博紅人。高群書透露除包括老六在內(nèi)的幾個演員是事先邀約,大多數(shù)角色的敲定均是在飯桌上。
“有個戲過來演個角色,演小偷?!?/p>
“哎喲,小偷好!”
“過來演個騙子?!?/p>
“這,有意思!”
而演員的酬勞,因為“都很熟”,基本上是友情出演,給個車馬費,吃個飯就搞定。
對于開發(fā)這些出版人、作家、樂隊鼓手及歌手的表演潛力,高群書自有一套辦法。他會觀察發(fā)現(xiàn)演員的真實性格,然后用手段將其中別具特色的部分展現(xiàn)出來。由于第一次參演的比較多,難免緊張。后來發(fā)現(xiàn),先一伙人喝點酒,瞎侃一番,大家就入戲得非??欤覍以嚥凰?。
“還有攝影,一般攝影師要求演員走位非常準確,要不然焦點就虛了。我要求攝影師不要規(guī)定所有演員的走位。這是我和演員的事兒,我走到哪兒,你得跟到哪兒。這有利于他們打破表演障礙,給他們造成一個現(xiàn)場感。我要讓他們?nèi)鲩_了演?!彪y怪影片要上映了,老六仍然表示不知機位為何物,而忘掉鏡頭感恰恰是很多專業(yè)演員無法丟掉的包袱。
在亨特張的片場,劇本只提供框架,演員們可現(xiàn)場發(fā)揮。很多臺詞都是靈機一動的結(jié)果,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也會有hold不住場面的情況出現(xiàn),在一場與牟森的激烈對手戲中,老六說完了劇本上的臺詞后繼續(xù)悲憤道:“你欠我的稿子呢?”——牟森一篇稿子拖了他四年。
新浪微博@鸚鵡史航 在片中飾演一個街頭大仙(騙子),高群書沒有給他任何臺詞,只要求“你只要把對方說動了,讓他愿意掏錢出來給你就行?!鄙頌榫巹〉氖泛匠錾赝瓿闪诉@個任務。拍攝時,天氣很干很冷,他素顏上鏡,嘴唇上布滿了裂開的口子,說話時唾沫直飛,這些都被鏡頭真實地記錄下來。
高群書對這幫非職業(yè)演員非常欣賞,“他們都是某一個行當里出類拔萃的人,一是事業(yè)上出類拔萃,二是個性。這么多年生活給他們的磨練,使他們具有鮮活的個性,這種個性給電影帶來很多很多東西?!?/p>
和解
電影主人公的原型是外號“神探亨特張”的北京市海淀公安分局雙榆樹便衣民警張惠領。不得不說,張警官的故事很瑣碎,難以形成大事件,缺少戲劇效果。
而最初打動高群書的是老張樸實的性格。他還記得兩人初次見面的對話:
“你抽煙嗎?”
“不抽,有哮喘?!?/p>
“怎么得哮喘了?”
“戒煙戒的”……
為了了解老張,高群書會在他辦案時,跟著他一起在雙榆樹附近溜達。一次,他站在過街天橋上,看著下面匆匆走過的人群,他發(fā)現(xiàn)在這個充斥大量外來人口的地方,人們匆忙趕往飯館,趕往公司。這些人整天掙的只是個溫飽,并非發(fā)財??赡芟掳嗪笠氐浇紖^(qū)去住,過著蟻族的生活。他的腦袋里突然蹦出一個詞兒,叫做“掙命”。
隨著對老張的深入了解,高群書認為他每天面對的負能量在當今社會非常具有代表性。“這些騙子小偷都是從人民中來,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這個弱勢群體又反過來害人,這是非??膳碌囊粋€現(xiàn)象?!?/p>
高群書跟著老張執(zhí)行過一次任務——跟蹤一對換假幣的夫婦。時值七夕佳節(jié),在這樣一個簡易的犯罪活動中,丈夫負責瞭望把風,妻子不斷地喬裝打扮與廣場上賣花的學生們周旋,伺機用100元的假幣換走學生們的零錢。有兩個女孩賣了一天花,賺了200元,一會兒便被騙光了。收網(wǎng)之后,丈夫被拘留,而妻子則因家中尚有兩個小孩,不能無人照拂,被放了。
“雖然并非大案,但是這給每個人造成的不信任感、對社會的腐蝕作用很強。你說這個社會還有什么可信的呢?這么可憐的一個女人來跟你換錢,結(jié)果換的是假錢。那么可憐的老人倒在地上,你卻不敢扶,怕她訛你?!?/p>
這些,都已經(jīng)成了這個社會的底色,也是這部電影的底色。電影里,能看到各種吵架罵街,圍觀吐槽,生活的不堪。警察、騙子、小偷,所有的人都怒了,所有人都活得很不高興。
面對這些,高群書倡導一場“亨特張式的和解”。他欣賞像亨特張這樣的人:非常務實敬業(yè),雖然生活中也有抱怨,但不會去謾罵。雖然每天睜眼閉面對“負能量,負能量,負能量”,但他自己仍是這個社會的正能量。正如電影節(jié)評委會對影片給出的評語:“整體色調(diào)的灰暗,掩蓋不住內(nèi)在的光明”。
“每個人不管別人怎么樣,放下自己的怨,守好自己的善意,然后放大給全社會。這樣這個社會才會安全。”高群書這樣解釋何為亨特張式的和解。
《神探亨特張》在上海電影節(jié)放映后,口碑褒貶不一。贊的人說:“演員的表演很接地氣,故事太貼近生活了”,“把海淀臟的一面全拍出來了”;而彈的也不客氣:“電影中對公眾事件的涉及是為了博出位吸引關(guān)注,消費廣大觀眾對于時代的憂思?!?/p>
高群書在獲獎時表示,希望大家不要將《神探亨特張》當成一個電影。他覺得這是生活。他希望這些“匆忙地掙命,匆忙地追求學歷,匆忙地升官發(fā)財,匆忙地掙功名”的人們停留一下,審視一下自己。
面對“這根本不是個電影”的質(zhì)疑,高群書顯得很自信:“現(xiàn)在很多人想給我規(guī)定,這樣才叫電影,那樣不叫電影。這是一個特別扯淡的事情。電影發(fā)展一百年之后,肯定有很多樣式。我就說《神探亨特張》一定是一個很牛的電影。全中國沒有幾個人能拍出來這樣的電影,我敢這么說?!?/p>
對于許多導演來說,是去拍商業(yè)“大片”,還是花精力在更能表現(xiàn)自己想法的“小片”,都是面臨的選擇。高群書的規(guī)劃是再拍十幾年大片,之后便只拍這種結(jié)結(jié)實實的“小片”,他的目標是拍攝20部小人物系列電影,從1930年拍到2030年。這才是他終身要拍的電影。
“他們都是某一個行當里出類拔萃的人,一是事業(yè)上出類拔萃,二是個性。這么多年生活給他們的磨練,使他們具有鮮活的個性,這種個性給電影帶來很多很多東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