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被稱為生命之源,它對健康的影響也就特別讓人們關注。各種關于飲水不當有害健康的傳聞大家耳熟能詳。其中流傳最廣的一個說法是:已經燒開過的水如果喝不完,就要倒掉,不能再次燒開;反復燒開的水,喝了會致癌。就連中學化學教材都告訴學生不要喝反復燒開的水,這幾乎成了生活常識。
為什么反復燒開的水不能喝呢?理由眾說紛紜,歸納起來,大概有三種。一種是說水多次燒開后,水中溶解的氧氣都跑光了,喝缺氧的水對健康不利。我們人類不是魚,不從水中吸收氧氣,而是通過呼吸從空氣中吸收氧氣。一個成年人在平靜狀態(tài)下每分鐘大約呼吸16-20次,吸入氧氣的量大約是250毫升,等于360毫克氧。常溫常壓下1升水的溶氧量大約是6-10毫克,也就是說,你呼吸一次吸入的氧氣量已經超過了1升水中的氧氣量了,水中那點氧氣對人體來說微不足道,毫無價值。
另一種說法是,因反復煮沸,水垢會溶解到水中,水中鈣、鎂等重金屬成分濃度會增加,讓水變硬,對健康不利。但是硬水中濃度較高的鈣、鎂離子在煮沸以后,生成了碳酸鈣、碳酸鎂、氫氧化鎂等不溶性物質沉淀下來,形成了水垢。所以反復燒開水的結果,不僅不會溶解水垢,反而會增加水垢;不僅不會讓水變得更硬,反而會讓水變得更軟。而且,鈣、鎂并不屬于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重金屬,實際上它們是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如果能從水中吸收鈣、鎂,反而對人體有益。
如果喝的是純凈水、蒸餾水、去離子水,基本上不含雜質,再怎么燒,水還是水,不會變成別的物質。但是飲用水中可能含有微量的有害物質。這些有害物質有的具有揮發(fā)性,反復地燒開反而有助于把它們去除掉。但是也有的有害物質不會揮發(fā),例如重金屬、硝酸鹽。認為反復燒開的水不能喝的第三條理由就是,水反復燒開后,水蒸發(fā)掉了,不揮發(fā)的有害物質留下了,這樣有害物質的濃度增加了,對人體就有害了。但是我們燒水時一般是蓋著蓋子的,而且燒開了就會熄火,所以蒸發(fā)掉的水很少,有害物質的濃度并不會增加多少。而且,如果你把燒過的水全都喝下去的話,那么不管水燒了多少次、有害物質的濃度如何,喝下去的有害物質的總量都是一樣的。
中學化學認為反復燒開的水不能喝的另一個理由是,煮沸多次后水中原有的硝酸鹽會分解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的毒性比硝酸鹽大,過多地攝入亞硝酸鹽,會破壞血紅蛋白的攜氧能力,導致體內缺氧;而且,亞硝酸鹽是一種致癌物質,長期攝入有可能致癌。
理論上,硝酸鹽受熱能分解成亞硝酸鹽和氧氣,但是有的硝酸鹽很穩(wěn)定,不容易發(fā)生分解。所以,硝酸鹽能不能分解成亞硝酸鹽,和硝酸鹽的種類和反應條件都有關系。那么,水中的硝酸鹽經過多次沸騰后能不能生成亞硝酸鹽呢?這必須用實驗來證明。有人把水煮沸了10次,發(fā)現(xiàn)硝酸鹽的含量不變,也沒有檢測到亞硝酸鹽,因此認為硝酸鹽在反復加熱的條件下不會分解成亞硝酸鹽。也有人更長久持續(xù)地用飲水機反復加熱桶裝水,發(fā)現(xiàn)水中亞硝酸鹽的含量會逐漸增加,加熱到181次后,水中亞硝酸鹽離子的含量約是起初的5倍。
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可能把水煮沸這么多次,只在一種情況下有可能發(fā)生:飲水機的加熱一直開著,每隔20分鐘左右自動加熱一次。不過,飲水機用的桶裝水是已經過純化的,多次加熱后產生的亞硝酸鹽的量很有限。上述實驗中,加熱181次后,水中亞硝酸鹽含量增加到3.53微克,升,超過了桶裝水的衛(wèi)生標準(2微克,升),但也超得不多,離引起中毒更差得遠了。按亞硝酸鈉計算,人要吃下大約0.2克才會出現(xiàn)中毒癥狀,這相當于喝下了幾萬升這種水。而且,飲水機的水是流動的,會不斷地被取走飲用,亞硝酸鹽的含量實際上不會像實驗結果那么高。
實際上,在日常飲食中經常會遇到亞硝酸鹽。亞硝酸鈉作為合法防腐劑和著色劑,被廣泛用于肉制品中。即使是沒有超標的肉制品,其中的亞硝酸鈉含量也能達到0.03克/千克,比水中的亞硝酸鹽更讓人擔心,如果亞硝酸鹽真的那么可怕的話。長期攝入微量的亞硝酸鹽會不會致癌呢?亞硝酸鹽其實不是致癌物,它要跟氨基酸反應生成亞硝酸胺才是致癌物,所以攝入微量的亞硝酸鹽對人體是無害的。
把水多煮沸幾次并不會對身體產生什么危害。如果擔心飲水機幾十次、上百次的反復加熱會產生過量的亞硝酸鹽的話,那么也有簡單的方法可以避免:不要讓飲水機的加熱持續(xù)開著,只在需要飲用時才打開,或者干脆直接飲用涼水(桶裝水本來就可直接飲用),這樣還能節(jié)省能源,更環(huán)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