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訪朋友新居,剛至堂屋,墻上一幅壁畫吸引了我的視線。它許是古典戲劇中的一抹剪影,晦暗的灰色背景上懸垂著半掩的赤色簾幕,一位身材窈窕的年輕女子背向而立,一襲濃淡相宜的碎花長裙拖曳于地,粉臉微側(cè),悲喜難分。
凝望許久,不覺入神,畫隨心泉而動,人隨思緒而舞。赤紅簾幕隨風(fēng)而蹈,白衣女子步入簾中。裙袂翩飛,宛如睡蓮微綻;驚鴻一瞥,瞬間顧盼生姿。目光落處,一地悵惘。
畫中女子以令人遐想的一幀背影飄逸出塵,終于勝卻一切。畫家敏感地捕捉到了這一動人細節(jié),于是一幅名為“背對”的壁畫應(yīng)運而生。剎那芳華,凝成永恒,情景所致,思緒翩然。不由得使我聯(lián)想到那首著名的《蒹葭》。
和風(fēng)微動,水波宛轉(zhuǎn),晨露未已,蘆葦蒼蒼。少女隔河而立,發(fā)絲輕揚,水袖飛舞,朝露沾衣。隔著萬千蒹葭,對面人影茫茫,女子體態(tài)輕盈,男子心生慕艷,幾經(jīng)上下求索,終于只是遙望。唯美故事到此戛然而止,給后人留下無限臆想與滿腹惆悵。若按常理,少女撥開蘆葦,展顏一笑,或許令人欣慰;但除卻蒹葭之隔,無限的審美趣味便在這蒼白的面對里蕩然無存。蒹葭一叢,恰似薄紗一幕,為后人挽留住了一縷如夢的詩情。
藝術(shù)之美忌諱直面而視的尷尬,其美好的韻致常在遙遙相望的朦朧間產(chǎn)生,又易在直面相對的咫尺間破滅。那么生活之美呢?坦言,生活中沉于虛幻、安于現(xiàn)狀者,自然難展宏圖、一生庸碌。但人生之苦并不能全因奮斗而消逝殆盡,人生之樂也不會因拼搏到底而悉數(shù)如愿。生活中總會遭遇那些無法面對的美麗,此時不妨選擇詩意地遙望,或許能給自己預(yù)留更多的快樂空間;也可選擇毅然地背對,他處或有真正屬于自己的美麗風(fēng)景……
哲人早有慧解:“美,產(chǎn)生于距離?!倍@個造就了美的所謂“距離”,不僅指向于視覺的距離,還應(yīng)包括心靈的距離與思索的空間吧。除了面對,換個角度,或許別有風(fēng)景,天地洞開。
老師說
作者借助精致唯美的描述,為我們漸次展現(xiàn)了兩幅“無法面對的美麗”畫面,無論是飄逸出塵的白衣女子,還是隱約可現(xiàn)的蘆葦少女,無不給人以無限的遐思和如夢的詩情。在這富有詩情畫意的層層鋪墊下,閃爍靈動的哲思理趣便水到渠成而汩汩涌流。誠如作者所云,無論是藝術(shù)還是生活中都有許多難以直面的美麗,詩意地遙望或毅然地背對,往往能使你另有屬于自己的美麗風(fēng)景。這詩畫入理的精巧構(gòu)思、語短韻長的文字風(fēng)格,或許是本文留給我們的最大啟發(fā)。
(指導(dǎo)/點評 王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