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出身木匠,27歲才正式拜師學(xué)習(xí)傳統(tǒng)的文人詩詞書畫。直到35歲以前,他都沒有離開過家鄉(xiāng),足跡只在老家杏子塢附近百里之內(nèi),連湘潭縣城都沒有去過。那時候,他的名氣還沒有像后來那樣名滿天下,僅僅只在老家那一百來里地比較有名。人們當(dāng)時的說法是:芝木匠改行做了畫匠,畫的畫比雕得花還好。
35歲以后,朋友們介紹齊白石到湘潭縣城畫畫,他的名氣才開始在縣城傳播開來。也正是在那之后,他才開始以畫謀生。
賣畫賺得一桶金
38歲的時候,齊白石在縣城賺到了賣畫生涯以來的第一筆大單。湘潭縣城的一個鹽商大財主游歷了衡山,覺得那是天下第一勝景,于是決定請人畫一套南岳全圖。齊白石接下了這個單,著意按照鹽商的意思,濃墨重彩地畫了十二幅六尺中堂,光是石綠一色就足足用了二斤!鹽商看了卻是十分滿意,給了齊白石320兩銀子。其時是1900年,清朝末年,當(dāng)時的320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呢?
根據(jù)2005年1月發(fā)表于《經(jīng)濟學(xué)》季刊第四卷第2期盧鋒、彭凱翔的《我國長期米價研究》文中考據(jù)的全國米價可以看到,1900年時,全國的米價和蘇州米價較為接近,約為3兩/石。但是全國米價并不代表湖南的米價,要換算為當(dāng)?shù)氐奈飪r,才能確定這320兩銀子真實的購買力。根據(jù)該文的考據(jù)結(jié)果,可知若以蘇州地區(qū)的米價為1.00,則湖南的米價為0.64,那么按照蘇州米價3兩/石,則要乘以0.64,得湖南米價為1.92兩/石。
根據(jù)《我國長期米價研究》文中的注釋可知,1石= 1. 4擔(dān)= 140清斤= 168市斤。所以,齊白石那320兩銀子可以買到320÷1.92×168=28000斤米。
按照今日的普通米價約3元至4元/斤(參考超市物價),則那320兩銀子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84000元至112000元之間,大概就是10萬元人民幣左右,怪不得縣城的人聽說齊白石得了320兩銀子,吐吐舌頭說:“這還了得,畫畫真可以發(fā)財啦!”
有意思的是,齊白石用這320兩銀子來改善居住條件了。他租了老家白石鋪不遠的一個祠堂“梅公祠”,帶了兩兒兩女住進去,還在空地上建起了著名的“借山吟館”。祠堂花木成林,房屋寬敞高大,居住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7年后房子租期到了,齊白石才自己買了一個房子。這梅公祠靠320兩銀子租住了7年,每年的租金約45兩,換算到今日的人民幣約1萬多元一年,一個月1000元左右,還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
今天看來,齊白石12幅六尺整張的作品,才10萬元人民幣,未免便宜得離譜。但是,當(dāng)時的齊白石,剛剛從芝木匠搖身轉(zhuǎn)變?yōu)楫嫾?,得到這320兩銀子后,名字才在縣城廣為人知,出了縣城人們就不知道齊白石的畫名了。
南北“走穴”不虛行
40歲那年(1902年),齊白石終于在朋友的邀約之下第一次走出湘潭,去了一趟西安和北京。在西安做官的老鄉(xiāng)夏午詒,寄來束修和路費,讓齊白石去西安教他的如夫人畫畫。在西安住了三個月后,夏午詒進京謀差,齊白石又隨他們?nèi)ケ本┐藘蓚€多月。夏午詒想給齊白石捐個縣丞作為答謝,齊白石覺得自己不適合混官場,就堅決辭了。于是夏午詒把準備捐官的錢給了齊白石。查資料可知,光緒年間捐個縣丞估計要200兩銀子左右,但在清末,捐納的價格一降再降,虛銜越來越不值錢,實際價格往往只為原規(guī)定的幾分之一甚至不到十分之一。這次出游加上往返行程前后大半年時間,束修加上賣畫刻印的錢,齊白石一共得到2000多兩銀子!如他自己所言,“可算是不虛此行了”。
這2000多兩銀子,換算成現(xiàn)在的人民幣,約70萬至100萬元人民幣,可見在清末齊白石大半年的收入也還是比較可觀的。雖然當(dāng)時齊白石的藝術(shù)水準和知名度僅限于湘潭縣城聞名,但是收入已然很高了。
齊白石得到這2000多兩銀子并不是偶然的,因為他的潤格不低。在西安的時候,齊白石去拜訪當(dāng)時的名士、南北聞名的大詩人樊樊山,刻了幾方印送給他,得了50兩銀子,約合今日的人民幣1.5萬元。而且樊樊山還訂了一張潤例給齊白石,寫明:“常用名印,每字三金,石廣以漢尺為度,石大照加。石小二分,字若黍粒,每字十金?!边@個潤例和樊樊山給齊白石的50兩的價錢是一致的,因為齊白石刻幾方印大概也就十多個字,每字三金,即三兩銀子,那么十多個字就是50兩了。
1905年,齊白石在桂林出游,也是以賣畫刻印為生。當(dāng)時蔡鍔想聘請他給巡警學(xué)堂的學(xué)生教畫畫,一個月只有四個周日上課教畫,薪資30兩銀子,約合現(xiàn)在人民幣9000元一個月,可見齊白石當(dāng)時的薪資水準也不低。不過這次聘請他堅持沒有去,因為怕萬一鬧出轟教員的事。
為避綁匪當(dāng)“北漂”
齊白石因為賣畫刻印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老家附近的壞人歹徒眼紅了起來,說:“芝木匠發(fā)了財啦!去綁他的票!”齊白石感到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脅,再加上民國初年連年戰(zhàn)亂,他在老家已經(jīng)沒有容身之地了,所以在1919年,齊白石決定在北京定居,開始了他的“北漂”生涯。
和所有“北漂”剛到北京總是過著艱苦的生活一樣,齊白石剛到北京的時候,賣畫生涯也很是落寞。上世紀20年代初,他的畫價比一般北京畫家(如陳半丁等)還要低一些,二尺的扇面,只收二元,尚且少人問津,生活很是窘迫。當(dāng)時一個銀元的購買力是多少呢?我們再根據(jù)《我國長期米價研究》考據(jù)的民國米價得出,當(dāng)時距離北京不遠的天津米價約為10銀元/市石,民國1市石合156市斤。所以齊白石畫二尺扇面所得2元只能買2÷10×156=31.2斤大米,約合90元至120元人民幣,比起他在清末的價錢,那是降價太多了,“北漂”生活果然艱辛。
直到1922年得陳師曾提攜,將他的畫在日本展出,大受歡迎,賣了大價錢(花卉一幅100元,山水一幅250元),情況才逐漸好轉(zhuǎn)。據(jù)齊白石自述,這250元一張的山水才二尺長,并不是很大的作品。實際上,250元在當(dāng)時已經(jīng)是一筆不小的數(shù)目了。1926年吳湖帆瞞著夫人金屋藏嬌3年,每月給小妾的家用是200元,這是大戶人家單獨安置一房小妾的費用。按照當(dāng)時上海的米價約11元/市石換算之后,這200元約合今日的人民幣8500元至11500元,就是1萬元左右一個月。那個年代,當(dāng)時作為一個上海機關(guān)小科員的著名篆刻家陳巨來一個月的薪金也才80元,約合人民幣3500元至4500元,但是加上業(yè)余篆刻所得已經(jīng)能夠養(yǎng)活一家十四五口人??梢姰?dāng)時山水一幅250元,確實是一個大價錢。在這次日本展出大受歡迎之后,齊白石賣畫的市場行情就一天比一天興盛起來。
根據(jù)郎紹君寫齊白石潤格的文章記載,1931年齊白石自寫了《齊白石賣畫及篆刻規(guī)例》,規(guī)定的潤格是:“花卉:條幅二尺10元,三尺15元,四尺20元(以上一尺寬),五尺30元,六尺45元,八尺72元(以上整紙對開)。中堂幅加倍,橫幅不畫。冊頁:八寸內(nèi)每頁6元,一尺內(nèi)8元。扇面:寬二尺者10元,一尺五寸內(nèi)8元??凡畫不題跋,題上款加10元??逃。好孔?元,名印與號印一白一朱,余印不刻。朱文字以三分、四分大為度,字小不刻??石側(cè)刻題跋及年月,每十字加4元,刻上款加10元?!?/p>
在民國的書畫市場行情中,齊白石的作品相對同時代同樣藝術(shù)水準的畫家而言,價錢并不高。以黃賓虹1924年至1935年間的潤格為例:四尺60元;五尺80元;六尺100元;卷冊、扇頁每頁20元;雙款設(shè)色加倍;花卉篆書減半。于非廠在上世紀30年代曾與張大千舉辦書畫聯(lián)展,當(dāng)時他們的畫價就動輒數(shù)百元,絕非一般藏家所能問津。
順便提一下,民國的書畫家潤格規(guī)定得比較細致,例如齊白石在潤格中寫明若是加上款還要加10元;花卉加蟲鳥,每一只加10元;藤蘿加蜜蜂,每只加20元。本來作品潤格可能不高,但是若加上精細的草蟲,也不那么便宜了。
1936年,齊白石應(yīng)王纘緒(1887年至1950年)的邀請去四川游玩。王纘緒早年就學(xué)于四川陸軍速成學(xué)堂,先后任國民黨革命軍師長、軍長、集團軍司令、四川省政府主席等,可謂一方諸侯。齊白石帶著家人到四川游玩,在成都等地為王纘緒刻印又作畫。但這次蜀游,白石并不高興,因為王纘緒原答應(yīng)給他3000元酬金,結(jié)果只給了400元。白石《蜀游雜記》寫道:“半年光陰,曾許贈之3000元不與,可謂不成君子矣!”5年后,81歲的齊白石又在《蜀游雜記》末頁題了兩句話:“翻閱此日記簿,始愧虛走四川一回,無詩無畫,恐后人見之笑倒也。故記數(shù)字,后知翁者,翁必有不樂之事,興趣毫無以至此?!?/p>
1936年的重慶米價約8元/市石,所以這3000元換算成今日的人民幣約18萬至24萬元,怪不得齊白石會動心前往四川。不過王纘緒爽約,只給了400元,約合今日的人民幣2.5萬至3萬人民幣,那是大大的縮水了,難怪齊白石老先生老大不高興了。
囤畫也能抗通脹
1937年北平淪陷,齊白石深居簡出,拒絕日偽的各種邀請和圈套,但是畫還是要繼續(xù)賣的,因為物價上漲,不靠賣畫刻印無法維持生活。那時候,很多奸商投機倒把,大發(fā)國難財,發(fā)了財之后都想弄點字畫裝裝門面,齊白石的生意簡直是忙不過來。換句話說,北平淪陷后,作為一介畫家,齊白石的賣畫生意居然很好,都忙不過來了,著實有點出乎人們對淪陷區(qū)民不聊生的印象。生意雖然好,但是經(jīng)常有日偽騷擾,到1944年,日偽的騷擾太過,齊白石不得不停止了賣畫生涯。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之后,齊白石繼續(xù)賣畫,但是那時候物價飛漲,錢貶值很快,囤積倒把的人也開始囤齊白石的畫,雖然齊白石訂單數(shù)量巨大,但是換得的大量錢財很快就貶值了。白石老人感嘆說:“人們紛紛搶購實物,票子到手,立即就去換上東西??他們異想天開,把我的畫,也當(dāng)作貨物一樣,囤集起來。拿著一堆廢紙似的金圓券,訂我的畫件,一訂就是幾十張幾百張。我案頭積紙如山,看著不免心驚肉跳。朋友跟我開玩笑,說看樣子,真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了。實則我耗了不少心血,費了不少腕力,換得的票子,有時一張還買不到幾個燒餅,望九之年,哪有許多精神,弄來許多廢紙,欺騙自己呢?只得嘆一口氣,掛出‘暫停收件’的告白了。”
今日拍場上齊白石的作品動輒上千萬甚至過億元,這恐怕是一生勤勤懇懇、孜孜不倦作畫,終其一生以賣畫謀生的齊白石老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