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7月、10月,基辛格作為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的特使,兩次赴華與周恩來等中國領導人進行秘密會談?;粮癖本┲械哪康?,在于就一系列國際和雙邊問題與中國形成諒解和共識,打下中美兩國信任關系的基礎,籌備尼克松總統(tǒng)對中國的歷史性訪問。臺灣問題是雙方兩次會談的重點、焦點和難點。對于臺灣問題,基辛格是帶著尼克松交代的談判策略和政策底線而來。美方的策略是否有效?中國領導人如何應對?基辛格的承諾究竟為何?基辛格北京之行的這些問題也成為我們探究當今中美關系中“臺灣問題”的歷史源頭。
最關鍵的是臺灣問題
1971年7月9日中午抵達北京南苑機場后,基辛格一行由葉劍英元帥陪同,共用午餐。下午4點半,周恩來、葉劍英、黃華、章文晉等中方代表來到釣魚臺5號樓,同基辛格及其助手霍爾德里奇、洛德和斯邁澤開始會談。
雙方在鋪有綠色臺布的桌邊坐下后,基辛格從公文包里拿出一疊足有7厘米厚的發(fā)言稿,會談從斯諾在《生活》周刊上發(fā)表的同毛澤東會見的文章開始?;粮裾f,這篇文章他和尼克松總統(tǒng)都很仔細地閱讀了,并且他還讀了斯諾寫的關于中國的書籍和所有文章。他非常認真地表示:“尼克松總統(tǒng)讓我向您和毛主席表達他誠摯的問候。他熱切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親自訪問北京?!焙翢o疑問,為尼克松的訪華鋪平道路,是基辛格此行的首要使命。周恩來也十分客氣地回答道:“我相信,這一期望通過我們交流看法能夠最終得以實現(xiàn)。”言外之意,尼克松能否訪華,還要看美方的誠意,雙方能否在戰(zhàn)略上達成默契。
“根據(jù)我們的待客之道,我們首先請客人發(fā)言?!敝芏鱽盹L趣地說:“況且,你已經(jīng)準備了厚厚的一本?!甭劥?,基辛格不好意思地捧著那厚厚的一疊文件,讀起他同尼克松一同起草的一篇很長的講稿。
基辛格開篇從“哲學”層面上大談對中國的認識,表明為了中美兩國的利益和世界的利益,希望中國在平等的基礎上,參與到影響亞洲和世界和平的事務中來。盡管中美兩國有著深刻的意識形態(tài)分歧,但是應當“在互相尊重、平等和為了人類福祉的基礎上,在共同關心的問題上開展合作”。這樣的開場白讓中方代表頗不習慣。章文晉回憶說:“一開始我們對基辛格感到有些迷惑不解。說實話,我們認為他很傲慢……而當時我們對他的風格還不習慣。他大談哲學和一般原則,在我們看來并不適宜,有點像說教。”
盡管如此,中方無一人打斷基辛格的“演說”。接著,他表示此行主要目的有兩個,首要的是議定尼克松訪華事宜,其次還將討論中美間共同關心的亞洲和國際問題,這包括:臺灣問題、印度支那戰(zhàn)爭問題、與蘇聯(lián)和日本等影響世界局勢的大國關系、南亞次大陸局勢、建立兩國間直接溝通的秘密渠道、軍控問題以及中方關心的問題。
耐心地聽完基辛格的宣讀,就基辛格所言的“平等”關系,周恩來說:“首要問題就是平等,換言之,互惠的原則。一切事情都必須按著互惠的方式來?!边@就給未來的中美關系定下了基調。他從中美人民的友好歷史和1955年萬隆會議上中方對美政策的立場談起,即“中國人民同美國人民是友好的。中國人民不要同美國打仗。中國政府愿意同美國政府坐下來談判,討論緩和遠東緊張局勢的問題,特別是緩和臺灣地區(qū)的緊張局勢問題”。周恩來指出,持續(xù)16年的中美大使級會談之所以沒能解決中美關系中的實質問題,其原因并不是基辛格所認為的談判具有“官方”性質,“而是在于是否有解決問題的意愿。這是關鍵”。美國大使總是說先解決小問題,雙方再逐漸達成共識。而我方則不斷強調,根本性問題的首先解決有益于其他問題的解決。因此,雙方的立場有著根本分歧。周恩來的話意在向基辛格表明,突破中美關系的關鍵在于美方是否有解決臺灣問題的誠意。于是,他堅定地提出了討論的首要問題——臺灣問題。
出乎意料抑或有備而來?
尼克松和基辛格早已料到,在同中國領導人的會談中,臺灣問題將是一個不得不接過的燙手山芋。然而,讓他們始料不及的卻是,這個燙手山芋竟然被拋出得如此之早。
早在1970年1月20日第135次中美大使級會談上,基辛格就已注意到,中國代辦雷陽的發(fā)言稿在臺灣問題上語氣和緩,與往常不同。一個月后,中方正式邀請美國派使節(jié)到北京會談后,基辛格認為這表明中方的首要擔憂并非臺灣問題,而是蘇聯(lián)威脅,中國人真正想要討論的是全球均勢問題。1970年12月9日,在收到周恩來邀請尼克松總統(tǒng)私人代表赴華會談的信函后,基辛格認為,雖然信中所言會談目的是商討美軍“撤出中國領土臺灣”,但這不過“是一個標準的公式”,中國領導人“懇請一個美國使節(jié)去訪問必定不單是為了中國的一個省的前途,而是受到比這更深刻的當務之急的驅使,必定涉及中國安全問題本身”。總之,基辛格篤定中國積極回應美國對華主動,目的不在于從根本上解決“臺灣問題”這個痼疾,而是要同美國建立一個對抗蘇聯(lián)威脅的國際態(tài)勢,解決中國的安全問題;因此,中國在臺灣問題上的態(tài)度會相當靈活。
1971年6月2日,基辛格接到周恩來邀請他訪華的正式邀請函:
毛澤東主席表示,他歡迎尼克松總統(tǒng)來訪,并且期待著屆時同總統(tǒng)閣下進行直接談話,各方可自由提出自己關心的主要問題。不言而喻,在中國和美國之間首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美國武裝部隊從臺灣和臺灣海峽地區(qū)全部撤走的具體方式的問題。
基辛格固執(zhí)舊有思路,認為這是“周恩來再次以最容易獲得解決的方式提出了解決臺灣問題的輪廓:撤走美國軍隊”。
然而,在1971年7月9日下午的會談中,周恩來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5月份的決議,指出中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對美方的要求:第一,無條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已經(jīng)歸還中國,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二,美國必須在一個有限的時間內,從臺灣和臺灣海峽撤出全部的軍事力量、拆除所有軍事設施;第三,“美臺共同防御條約”是非法的,中國不承認,應當廢除。
這完全出乎基辛格的預料:中國領導人并未因嚴峻的安全形勢而將臺灣問題委居于其次。很顯然,周恩來所提出的三項條件,遠比基辛格的預想復雜得多。
基辛格動身來華之前,尼克松親自審查了國家安全委員會職員們準備的資料,向基辛格交代了與中國領導人會談時的戰(zhàn)術策略。對所有問題的準備,尼克松最不滿意的就是對臺灣問題的表述,認為基辛格班子準備的發(fā)言稿立場“不夠強硬”。他特別提醒基辛格:“不到迫不得已,不要表達我們放棄對臺灣支持的意愿?!薄芭c中國人的會談,不能讓人看起來是我們在出賣臺灣?!彼诨粮瘢翰灰陂_篇就直白地談美國在臺灣問題上已經(jīng)做了什么或是不再需要在臺駐軍,而是要強調,“尼克松主義”的原則是向那些可以自助的國家提供幫助,因此美國沒有必要在某個地區(qū)永久駐軍??偟膩碚f,應當是讓中國人感到美國愿意在臺灣問題上做出讓步的意愿是“捉摸不定”的,不能看起來像是“拋棄了老朋友”。此外,還要巧妙運用“掛鉤”的談判策略:“我們在臺灣駐扎的6000名士兵,直接與我們在南越的作戰(zhàn)行動相連。所以,如果越戰(zhàn)問題解決了,那些軍隊也就不再需要了?!毖酝庵?,如果中國想要美國從臺灣撤軍,那么中國領導人則不得不做北越領導人的工作,協(xié)助美國盡快“體面而光榮”地結束越戰(zhàn)。美國從臺灣撤軍雖是遲早之事,但若能借此邀得中國對美國結束越戰(zhàn)的協(xié)助,何樂而不為呢?但是,周恩來在開篇便向基辛格提出三條堅定的要求,基辛格雖有備而來,卻準備不足。
策略破產(chǎn),交出底線
面對周恩來的強硬態(tài)度,基辛格提出,臺灣問題可以分為“軍事問題和臺灣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關系演進”兩個部分。周恩來立即聽出其中的玄妙,直截了當?shù)卣f:“這不同于我們的看法”。他重申:“如果要在我們中美兩國間建立關系”,美方必須滿足前述三個條件。
既然周恩來強調的是中美兩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前提條件,基辛格便鉆空子辯稱:“我明白您說的關于建交的問題。但是先讓我談談在我們沒有外交關系的情況下,臺灣在我們關系中的狀況?!彼硎?,美國在削減駐臺軍力方面已經(jīng)做出了積極的主動,例如:終止在臺灣海峽巡邏、從臺灣撤出一隊空中加油機,并且削減了20%的駐臺軍事顧問組。目前,美國駐臺軍事力量由兩部分組成,占2/3的軍隊同美國在亞洲其他地區(qū)的軍事行動相關,其余1/3是對臺防御。美國方面打算在越戰(zhàn)結束后的一個明確的、較短的時間內撤出與臺灣防御無關的2/3軍隊。隨著中美關系的改善,美國將逐步減少其余駐臺軍隊。“如果這樣做的話,軍事問題不會成為我們之間的原則性障礙。順便說一下,這是尼克松總統(tǒng)的私人決定,還沒有經(jīng)過我們的官僚機構和國會的討論,但應當對此抱有極大信心?!憋@然這是在搞模糊戰(zhàn)術,這句話的另一層含義是:如果美國其他政府部門或國會不同意執(zhí)行,那么只能算做美國官僚政治的掣肘,并非尼克松總統(tǒng)的本意。因而撤軍也并非板上釘釘之事。至于臺灣問題的政治方面,他說:“我們不支持‘兩個中國’的解決方案或‘一中一臺’方案。”總之,這些原則是尼克松總統(tǒng)提出來的,中方可以憑信。但是,實施政治步驟的時間還需要雙方再作討論。
周恩來回答說:“我明白你們需要一段時間,但是留給尼克松總統(tǒng)的時間并不多了。”尼克松的任期還剩一年半,如果連任,則是五年半。但是,中美兩國建立外交關系的時機已經(jīng)到來,“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這就成為影響他能否連任的因素之一”。
尼克松若能成功打破中美關系的堅冰,毫無疑問,將會有力推動他成功連任。這一點,基辛格當然心知肚明。但是,他若承認這一點,豈不讓中方握住了把柄,成為要價的砝碼!于是,他否認說:“我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策與總統(tǒng)的再次當選沒有關系。世界和平不能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參與,這是他畢生的信念。這些決定是基于美國的永久利益而做出的,并非是尼克松總統(tǒng)的個人利益。”
鑒于周恩來屢次重申中國政府對臺灣問題的政策立場,基辛格也十分坦誠地說出自己的擔憂:“總理是否將總統(tǒng)與毛澤東主席的會面,同實現(xiàn)建立外交關系相聯(lián)系?或者,兩者是否可以分開?”周恩來回答說:“并不是絕對的。建交可以讓他們的會談更輕松。但是,如果你們需要一些時間,我們也能理解?!笨吹街袊I導人并非咄咄逼人,基辛格也緩和下來,坦承:“我把我個人的推測告訴總理。如果東南亞的戰(zhàn)爭結束,我們能夠在這一屆總統(tǒng)任期基本解決臺灣問題的軍事問題。我們肯定在總統(tǒng)的第二任期的早期解決政治方面的問題。當然,我們之前先向著這個方向努力?!边@樣一來,基辛格向中方交出了尼克松政府解決駐臺軍隊和臺灣政治地位問題的時間表。
7月10日下午,雙方的會談繼續(xù)進行。針對基辛格提出的將美國從臺灣撤軍同越戰(zhàn)進展相“掛鉤”的策略,周恩來尖銳地指出,這是美國在施展“拖延”戰(zhàn)術,想“走一步看一步”。而這么做的惡果,很可能是日蔣勾結,日本勢力進駐臺灣。周恩來反用“掛鉤”戰(zhàn)術,不無強硬地指出:“臺灣問題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而是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相聯(lián)系,還同其他所有國家與中國的關系相聯(lián)系。如果你們的總統(tǒng)要來中國卻對這個問題不表示一個清楚的態(tài)度,那么這會給世界一種什么樣的印象呢?在我看來,這是難以想象的。”
基辛格辯解說,在此前的中美溝通中,中方只是提出了美駐臺海軍隊的問題,所以他這次是帶著對這一問題的積極回復而來的。聽到基辛格的曲解,周恩來按捺不住,反問道:“但,那意思是你們僅準備撤出駐軍,而不準備使兩國關系向著友好方向發(fā)展,即建立外交關系?在我看來,這是一個矛盾,因為改善關系的一個正常結果,就是建立外交關系?!本o接著,周恩來反問道,難道美方最近一改“紅色中國”之謂、公開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方一改“美帝”標語、稱“美利堅合眾國”,這不意味著正常的關系嗎?中國政府對臺灣問題的政治方面的要求,并不必然成為尼克松總統(tǒng)訪華的前提條件,但“必須確定的事情,是你們是否愿意朝著建立正常關系的方向發(fā)展”。
周恩來的話是要逼基辛格交出美國在政治上處理臺灣問題的政策底線?;粮癫桓市木头叮葟摹罢軐W層面”上辯稱:中美兩國領導人,應當首先在根本原則上達成一致,其他具體問題的解決則是時間問題。他保證,尼克松總統(tǒng)在訪華時會向毛主席重申:“不支持臺灣獨立運動,不支持一個中國、一個臺灣,不支持兩個中國的解決方案?!痹谇叭c的基礎上,“臺灣屬于中國”自然就實現(xiàn)了?!耙虼耍ㄒ恍枰覀円鹊酱筮x之后才能做到的,這就是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周恩來的追問下,基辛格再次重申美國政府對于臺灣獨立運動的態(tài)度:“我們不會給予任何支持,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我重申,如果你有任何關于美國支持它的情報,請告訴我,我會立即制止?!蹦峥怂烧粌H不會支持臺灣獨立運動,而且絕不會支持國民黨政府對中國大陸的進攻。他特別說明:“從技術上講,如果沒有我們的支持,他們無力入侵大陸?!?/p>
7月11日,周恩來在基辛格臨行前再次談到臺灣問題,在前兩天提出的要求外,又強調兩點:第一,中美建交時,美國和蔣介石政府之間簽訂的“美臺共同防御條約”必須廢除;第二,針對日本,美國需承諾,美軍撤離臺灣之前,不讓日本軍隊進入臺灣;控制日本不參與“臺灣獨立運動”。對于第一點,基辛格表示,美國政府非常希望臺灣問題能夠和平解決。對美臺“廢約”的要求,在日后中美關系的發(fā)展過程中,一直是中國政府堅持的中美建交的必要前提。而對于日本,基辛格承諾:“只要在我們能夠控制日本的程度之內,我們將反對它這么做?!?/p>
重申承諾,“行勝于言”
美國總統(tǒng)對中國的歷史性訪問,不僅是為了改變兩國敵對20多年的事實、開啟新的雙邊關系,更為重要的是它將改變整個國際形勢格局。通常而言,兩國首腦峰會后,都會通過發(fā)布聯(lián)合公報來顯示訪問的成功,所以為尼克松訪華起草聯(lián)合公報便成為基辛格第二次訪華的重要任務。而尋找到一種雙方可以接受的對臺灣問題的表述,便成為基辛格撇開美國國務院官員,同周恩來秘密會談時的首要問題。
基辛格首先重申了1971年7月向中方作出的承諾:美國將在越戰(zhàn)結束后撤出與越戰(zhàn)有關的駐臺軍隊,并隨后在一段更長的時間內逐步減少其他駐臺美軍;美國不贊成“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的解決方案;不支持或鼓勵“臺灣獨立運動”;不支持、實際上會反對日本在臺灣駐軍或對臺灣施加軍事影響力,同時在美國能對日本施加影響的范圍內,反對日本試圖支持“臺灣獨立運動”;支持有關臺灣海峽問題的任何和平?jīng)Q議,在這個問題上美國不會起阻礙作用;在尊重中方觀點的基礎上,美國準備推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關系正?;??;粮癖硎?,尼克松在訪華時,將會向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重申上述幾點。
然而,將這些承諾寫入尼克松訪華后向全世界公布的《中美聯(lián)合公報》中時,基辛格卻不斷強調尼克松政府在臺灣問題上奉行的“行勝于言”的原則:“就臺灣問題而言,我們可以做的要多于我們可以說的。只要我們雙方都能理解事物發(fā)展的方式,有些事情可以留待歷史去解決?!辈⒈WC,尼克松在訪華時將重申上述幾點。
于是,1971年10月22日基辛格向中方遞交的美方第一稿公報草案,按照老一套的格調,強調雙方關系中模糊不清的共同點,同時用概括性的陳詞濫調掩蓋分歧。當晚,看過美方提出的公報初稿后,周恩來便表示不滿,當即提出中方也可提出草稿供雙方討論。根據(jù)周恩來的指示,外交部美大司司長章文晉和幾名美大司干部開始起草。經(jīng)過多次反復討論和修改后,在24日晚上會談時,周恩來先請代理外交部長宣讀中文、翻譯人員口譯為英文,將中方公報草稿的內容告知美方,表示可以雙方的公報草稿作為討論基礎。
中方第一稿中對美方對臺灣問題的立場有四點內容:“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美國將鼓勵中國人依靠自身通過和平談判解決這一內政問題”,“不實施或支持任何旨在將臺灣分離中國的活動”,以及“在所有美國軍隊從印度支那完全撤軍后將撤出在臺灣的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周恩來表示,這四點是必須強調的。盡管雙方已在討論中達成共識,即這些都需要一步步來實現(xiàn),但是在聯(lián)合公報中,美方必須在這些問題上表明立場。否則,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都不清楚中美兩國將沿著什么樣的道路如何發(fā)展關系。
對于中方立場中的四點要求,特別是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的表述,基辛格表示難以接受。他再次向周恩來保證,尼克松總統(tǒng)將在訪華中向毛澤東主席重復上述承諾,這將是對美國未來外交行動的指導。但是,請中方理解,美方可以做的比可以說的多得多,而且如果尼克松成功連任,美國將從1973年開始加快建立正式外交關系的步伐。
但是,周恩來也表明已經(jīng)做了相當大的讓步。他說:中方在公報草稿中對臺灣問題,使用的是“一種最為克制的表述”。例如在美國從臺灣撤軍的問題,“當然,你們終將會從臺灣和臺灣海峽撤軍。這是一個時間問題。我們沒有要求你們立刻撤軍。盡管我們有權力提出這樣的要求,但是我們沒有這么做,正是因為我們理解關系正?;枰粋€過程”。最終,基辛格答應當晚將繼續(xù)修改草案中的美方立場,尋找到一種適度恰當?shù)谋硎觥?/p>
會議結束后,基辛格和他的助手洛德通宵修改公報中美方對臺灣問題的立場表述。直至10月25日上午9時,美方才完成了對公報草稿的修改,并于上午10點多交給中方。由于基辛格無法接受中方第一稿陳述美方立場時使用“內政”一詞,所以美方第二稿僅保留中方原稿中的第一句,即“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
關國方面聲明: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它支持努力達成解決臺灣與大陸最終關系的一種公平的、和平的解決方案。關于美國在臺灣的軍事存在,美國方面聲明,隨著亞洲緊局勢的緩解,美國軍隊將逐步減少。實施這一方案的同時。美國不放棄對和平解決方案的關注。
很明顯,它刪除了有關美國不支持“臺灣獨立運動”或任何分離臺灣活動的承諾。此外,基辛格幾次對周恩來口頭承諾:隨著印度支那戰(zhàn)爭的結束,美國將從臺灣撤軍。但是這份草稿中沒有明確將美國從臺灣撤軍同結束越戰(zhàn)相聯(lián)系,而是同“亞洲緊張局勢”相連,而這將朝鮮半島、臺灣海峽、印度半島包括在內,實際上并沒有提出任何明確的期限。這種方案中方肯定難以接受。因此,中方繼續(xù)修改,在第二稿中修正了美方的表述:
美國方面聲明: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美國支持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臺灣與大陸統(tǒng)一的問題,并且不會實施任何旨在將臺灣分離中國的活動。美國將在從印度支那撤出所有軍事力量之后,撤出在臺灣的軍隊和軍事設施。
收到中方第二稿公報草稿后,基辛格等再次修改,并于25日晚9點50分繼續(xù)同周恩來會談。但美方第三稿草案中對于臺灣問題的表述,除了將第二稿“一種公平的、和平的解決方案”中“公平的”加上括號表示可以刪除外,與第二稿并無差異。為了顯示美方的表述已經(jīng)達到底線,基辛格故意說草稿上的表述已超過了其他任何一屆美國政府可以想象的。他向周恩來重復了美國從臺灣撤軍和不支持分裂臺灣的活動的口頭承諾,重申“美國可以做的比可以說的多得多”,如果一定要把這些口頭承諾寫在公報上,將弄巧成拙,引來反對阻力,最終難以實現(xiàn)。
對此,周恩來指出,由于此時兩岸通過談判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可能性極小,因此很可能一些人會將“一種公平的、和平的解決方案”的表述曲解為讓臺灣人實行所謂的“自決權”,并以此來在聯(lián)合國問題上大做文章。鑒于基辛格對美國政策底線的表達,周恩來也策略性地指出:“你知道,我們沒要求你們立即撤軍。但是,你們應該考慮到我們人民的要求,就像我們得考慮你們的要求一樣?!彼硎荆骸霸瓌t是一回事,但是付諸實施要花一段很長的時間。但是,得有人樹立一個榜樣。所以,的確需要時間來實現(xiàn)緊張局勢的緩和。那么關于臺灣的問題就是不能將臺灣從祖國分離出去?!?5日晚11點40分,雙方的會談暫告一段落,周恩來帶走了美方第三稿公報草稿,再做進一步的修改。
26日凌晨4點45分,中方帶來了新的第三稿草案,關于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寫道:
美國方面聲明: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它希望按照這一立場對臺灣問題的解決應當通過和平談判實現(xiàn),并且聲明它將從臺灣逐步減少并最終撤出所有軍隊和軍事設施。
但是,基辛格仍不滿意,他表示自己有95%的把握使總統(tǒng)接受美方第二稿中的說法,但是不敢保證總統(tǒng)接受中方的表述,所以恐怕在這次會談中難以形成最終的公報草稿。周恩來表示,美方希望將目標模糊化,但中方希望具體化、明確化。所以,中方的表述已經(jīng)極為克制,充分考慮到美方的顧慮,盡力滿足美方的需求,在撤軍問題上也沒有設立明確的時間表。但是,在模糊化的戰(zhàn)術外,要讓中國人民明白,還需要有具體的內容?;粮駸o奈地表示,他已經(jīng)在他可以做到的范圍內盡全力了。只能將美方的這兩種方案和中方的方案草稿帶回華盛頓請尼克松總統(tǒng)定奪。如果尼克松總統(tǒng)認為可以接受中方觀點,那么雙方可以等待尼克松總統(tǒng)訪華時做最終定稿;但若總統(tǒng)認為分歧仍然很大,那么再通過巴黎渠道或在黑格下次訪華時向中方反饋美方的意見。
26日上午8點10分,雙方擬定了聯(lián)合公報的草案,但是關于臺灣的部分暫以中方第三稿中的表述為藍本,仍未最終確定。
回到華盛頓,在給尼克松總統(tǒng)的匯報中,基辛格如實表達了對周恩來的冷靜、敏銳、智慧的嘆服,贊賞他理解尼克松政府面臨的國內和國際政治壓力并充分考慮美國政治需要的寬容和大度,并且尊重周恩來對中國政府立場和原則的堅定堅持??傊?,盡管在對臺灣問題的表述上并沒有達成最終的一致,基辛格仍然認為,中美聯(lián)合公報將是實事求是的、清晰、莊嚴的,對于未來中美關系的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責任編輯 謝文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