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竹桃》是一篇深受同學們喜愛的散文。季先生筆下的夾竹桃,花色奇妙,紅白融洽;花期三季,韌性可貴;花影迷離,引人幻想。細細品味,你會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中還有許多妙處呢。
課文第2自然段中,原本兩盆夾竹桃,一盆紅色的,一盆白色的,一紅一白也沒什么奇不奇妙的??墒悄憧醇鞠壬媸敲罟P生花,紅色的花朵想到了“火”,白色的花朵想到了“雪”。更妙的是他把火與雪聯(lián)系在一起,火與雪應該是不相容的,可在這兩盆夾竹桃的身上,卻融洽地開在一起。法國藝術家羅丹說:“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奔鞠壬褪且晃簧朴诎l(fā)現(xiàn)的智者,于平常的景物中,卻看到了一幅不平常的景象。
細心的同學在閱讀課文第3自然段時,心中一定會有一個疑惑:這個自然段季先生一氣寫了“迎春花”“桃花”“杏花”“海棠”“榆葉梅”“丁香”“鳳仙花”“石竹花”“雞冠花”“五色梅”“江西臘”“夜來香”“玉簪花”“菊花”14種花,花費這么多的筆墨,卻只字未提本文的主角“夾竹桃”,這是不是偏題的段落、多余的文字呢?大詩人蘇軾有詩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蓖瑢W們在閱讀這段文字時,也要學會跳出“段落”看“文字”。乍一看,沒有一個字寫夾竹桃,那必是多余的;可細一想,尤其是讀讀課文第4自然段,你就會豁然開朗,繼而你有可能拍案叫好,這段文字寫得可真妙呀。妙就妙在它無一字直接寫夾竹桃,但又無一字不是在間接襯托夾竹桃。是呀,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菊花,夾竹桃無不默默奉陪,別的花只是花開一時,而夾竹桃卻是花期三季,這種可貴的韌性,令人欽佩。原來文字的內(nèi)部還隱藏著不被發(fā)現(xiàn)的“密碼”呀,這些文字的密碼,只有那些愛讀書、會思考的人,才能慢慢參透。
課文第5自然段是季先生由月光下夾竹桃的影子產(chǎn)生的一段神奇而美妙的幻想,一會兒幻想它是地圖,一會兒幻想它是荇藻,一會又幻想它是墨竹。同學們在讀這段文字時,是不是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那參差的葉影投到墻上,眼前就真的幻化出地圖、荇藻、墨竹,亦真亦幻,虛虛實實。這是一段特別有味道的文字,值得我們反復咀嚼,直至熟讀成誦。比如“我幻想它是地圖,它居然就是地圖了。這一堆影子是亞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間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幾只小蟲子爬過,這就是遠渡重洋的海輪”這幾句,其實在季先生的眼中,月光下夾竹桃的影子本是零零散散的,這兒一塊,那兒一塊,就是一種自然的分布??墒牵鞠壬鷧s筆鋒一轉(zhuǎn),由“實寫”轉(zhuǎn)為“虛寫”,讓所有的影子附上一種“生命”,于是那面花影迷離的墻上,就有了亞洲、非洲、大海、海輪,一切仿佛都變活了,充滿了生機。是呀,文字的魅力就在這,它可以讓無變有,讓虛變實。
讀了季先生的《夾竹桃》,同學們也許會想起自己家門前屋后的菊花、柳樹、松柏……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仿照這篇文章的某種寫法,寫下你心中最留戀的花草樹木。
(《夾竹桃》,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