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秀利 彭世軍
水稻壯秧劑是水稻育秧床土專用調理劑,集營養(yǎng)、消毒、調酸、化控作用于一體,由于簡化了育秧操作程序,節(jié)省人力,已經(jīng)成為水稻育苗的一項常規(guī)技術。而液體壯秧劑與固體壯秧劑相比省工、省時、省力的特點則更為突出。為了明確易澆壯液體壯秧劑對水稻秧苗素質和返青期的影響,特進行本試驗。
1試驗基本情況
1.1試驗材料
供試材料為易澆壯液態(tài)水稻壯秧劑,水稻品種為當?shù)刂髟云贩N空育131,主莖11片葉。
1.2方法設計
試驗采用對比法,設兩個處理,三次重復,每個處理區(qū)面積40平方米。
處理1:易澆壯液態(tài)水稻壯秧劑,分兩次施用。
第一次:苗床土壤處理。水稻苗床達到待播狀態(tài)、澆透底水。每平方米用本品100毫升,兌水稀釋5-8倍、均勻澆在苗床上、秧盤或隔離層上。稍候少許時間,待床面藥液全面滲入育苗層后,再進行播種、壓種、覆土。每桶4000毫升,可用于40平方米苗床。
第二次:育苗期處理:水稻秧苗在2葉1心期,結合苗床澆水,將易澆壯稀釋150倍液(100毫升兌水15公斤)、噴灑在100平方米苗床上,充分滿足秧苗對養(yǎng)分和酸度的要求。
處理2:對照區(qū)。當?shù)爻R?guī)育苗。
2調查項目
2.1播種期、出苗期。
2.2插秧前調查秧苗葉齡、百株秧苗干鮮重、株高和根數(shù)。
2.3預防立枯病的效果評價。
2.4移栽后返青時間。
3技術措施
試驗于2007 年4 月16日播種,床土pH值為6.0。采用人工播種器播種。苗后莖葉處理除草,應用的除草劑為千金+排草丹。除壯秧劑外,其他技術措施采用當?shù)赜绶椒?。秧苗生長期間的管理措施相同。
插秧時間5月23日,秧齡34天,采用養(yǎng)馬高速插秧機插秧。插秧規(guī)格統(tǒng)一為30×12cm。
4 結果與分析
4.1 對出苗情況的影響
對試驗各處理的出苗情況進行調查,結果見表1。
調查結果表明,處理和對照均在4月16日播種,出苗期一致,出苗率相差0.4%,沒有明顯差異,說明易澆壯液體壯秧劑對水稻出苗沒有影響,出苗正常,對水稻出苗安全。
4.2對秧苗素質的影響
在移栽前2天進行秧苗素質調查。調查時間為5月16日,結果見表2。
4.3 對秧苗生長及株高的影響
在秧苗生長期間,調查表明,在水稻秧苗2葉1心期,易澆壯處理秧苗生長情況明顯好于處理,但秧苗3葉1心后,插于不明顯。秧苗素質調查結果表明,易澆壯處理秧苗株高為14.9cm,較對照高0.2cm。插秧前易澆壯處理的葉齡為3.4,對照區(qū)的葉齡為3.3。說明易澆壯在秧苗生長前期對秧苗生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隨著后期溫度的升高以及養(yǎng)分的消耗,對照與處理趨于一致,插秧前秧苗高度相差不大。
4.4 對秧苗根數(shù)的影響
易澆壯處理秧苗根數(shù)為9.2條,對照區(qū)的根數(shù)為8.9條,易澆壯處理比對照的根數(shù)平均多0.3個,相差不大,根系發(fā)育正常。說明易澆壯對水稻秧苗的根系生長沒有影響。
4.5 對秧苗干物質積累的影響
插秧前對100株秧苗的地上和地下干鮮重調查表明,易澆壯處理秧苗的地上和地下干鮮重均略高于對照區(qū)。易澆壯處理每100株平均干重地上部分3.9g,比對照高0.2g,地下部分干重相同,說明易澆壯處理秧苗的干物質積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秧苗地上和地下部分100株鮮重也表現(xiàn)出相同的變化趨勢。
4.6對苗期病害的影響
在水稻秧苗整個生長期間觀察表明,處理和對照區(qū)水稻均為發(fā)生苗期病害,立枯病發(fā)病率為0。由于今年雪大、氣溫低,造成育苗播種時間拖后,明顯晚于歷年。但4月16日水稻播種后,氣溫升高,水稻出苗快,生長發(fā)育健壯,沒有發(fā)生苗期病害。
4.7對秧苗移栽后緩苗情況的影響
水稻秧苗移栽后,易澆壯處理秧苗的緩苗情況與對照一致,6月1日調查表明,各處理均已發(fā)出新根,說明易澆壯液體壯秧劑對水稻秧苗移栽后的緩苗情況沒有影響。
5 結論
易澆壯液體壯秧劑對水稻出苗沒有影響,對水稻出苗安全,秧苗素質各項指標略高于對照,差異不顯著。但易澆壯在前期對秧苗生長有較明顯的促進作用。
易澆壯液體壯秧劑對水稻秧苗移栽后的緩苗情況沒有影響。由于今年氣溫異常,試驗播種晚,沒有發(fā)生立枯病,無法評價易澆壯對立枯病的防治效果,需要在正常年份做進一步的試驗驗證。
(作者單位:156324 黑龍江省農(nóng)墾總局建三江分局勝利農(nóng)場第六管理區(qū)、黑龍江省農(nóng)墾總局建三江分局勝利農(nóng)場種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