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期待房價早日不再是個問題。痛下決心吧,真正進行一番刮骨療毒般“治標更治本”的深層體制改革,力促中國經濟社會走上良性轉型的軌道
文/朱敏
歲末年初,有關2012年中國經濟“穩(wěn)中求進”的討論眾多。在影響新一年走向的經濟變量中,房價漲跌仍是國人的憂中之憂。
在此背后,其實隱藏了一個更為讓人不敢言說的事實:中國房價問題,已然成為一個矛盾顯著的“悖論”。一方面,“搞活”房地產,固然對短期經濟增長速度和經濟規(guī)模積累有利,卻難保不會為長遠的民生福祉和社會穩(wěn)定埋下隱患;另一方面,擺脫對房地產的依賴,對長遠經濟健康發(fā)展和民生福祉當然有利,卻又容易傷及當前的經濟結構和金融體系,一旦超出其承受能力的臨界值,就會造成連鎖反應,導致整個經濟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的局面失控……這無疑是最糟糕的結局。
中國房價“悖論”產生的邏輯,可以用一個不斷上演的故事模型來描述:在GDP考核模式下,各級政府充分發(fā)揮自身掌握的土地和銀行這兩大資金“變現(xiàn)”工具,開始拍賣土地,開發(fā)商得以從銀行手中貸款向政府買地,然后建造出房子賣給購房者,而后者也從銀行貸款,購買這些開發(fā)商建造出來的房子。各級政府呢,則通過堂而皇之地大肆賣地,從而獲得地方發(fā)展所需的資金和官員升遷所需的政績(即“土地財政”),開發(fā)商再通過“空手套白狼”的方式獲得暴利,而這些成本,則一律被轉嫁給了購房者。最后,購房者所收獲的惟有越發(fā)高企的房價,導致房奴的進一步“奴化”。
盡管在客觀上,上述邏輯的確推動了近十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但與此同時,也應看到其埋下的泡沫禍根。通過控制土地這個根源性的環(huán)節(jié),房價被合謀的開發(fā)商和各地政府有效掌握,但其日益不顧市場規(guī)律、無度揮霍這一資源,使價格離價值的軌道愈來愈遠,房地產泡沫也因此愈積愈多。事實上,如今整個房地產業(yè)的手里已牢牢捏著銀行占一半左右的信貸資產,這個令人恐慌的比例,將會意味著什么?泡沫破裂之時,銀行將何以自處?
甚至可以說,相比更大的危機,銀行自身難保恐怕還是小事,而隨著為發(fā)展房地產而發(fā)行的貨幣突然沒了購買者,接下來必會引發(fā)極端嚴重的通脹問題。資產泡沫破裂,通貨膨脹如潮而涌,脆弱的中國經濟大廈亦將隨之而傾塌。
當然,這只是一種最壞的假設。對決策者而言,房價下跌會不會導致中國經濟不可承受之重,確實仿如一把高懸其頭頂?shù)摹斑_摩克利斯之劍”。這也使樓市調控一直以來表現(xiàn)得不夠犀利,蓋因房地產牽扯甚廣,唯恐投鼠忌器。殊不知,“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真心期待房價早日不再是個問題。痛下決心吧,真正進行一番刮骨療毒般“治標更治本”的深層體制改革,力促中國經濟社會走上良性轉型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