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林
洛帶古鎮(zhèn)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區(qū)以東、龍泉驛區(qū)以北、龍泉山脈中段的二峨山麓,是成都近郊保存最為完整的客家古鎮(zhèn)。400多年前,一群客家人隨著“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潮從沿海地區(qū)遷到了洛帶鎮(zhèn),在此之后,洛帶鎮(zhèn)逐漸發(fā)展成為中國西部客家人最為集中的小鎮(zhèn)。有著“西部客家第一鎮(zhèn)”美譽的洛帶古鎮(zhèn)文化底蘊厚重,歷史悠久,相傳漢代名為“萬景街”,到了三國時期,諸葛亮將其更名為“萬福街”,并在此大興集市,后來更名為現(xiàn)在使用的“洛帶”。
古鎮(zhèn)名稱的由來
“洛帶”之名最早的記載當屬唐朝末期五代人杜光庭《神仙感遇記》所載“成都洛帶人牟羽矣”,說明“洛帶”之名成于唐末以前。洛帶在唐宋時隸屬成都府靈泉縣(今龍泉驛區(qū)),明朝時隸屬于簡州(今簡陽),北宋皇祜年間的《圣母堂記》里,已稱“洛帶”為鎮(zhèn),由此可知洛帶在宋初已成為地區(qū)性集鎮(zhèn),稱其為“千年古鎮(zhèn)”實不為過。到了清朝,洛帶曾更名為“甑子場”,后來恢復“洛帶”并沿用至今。
“洛帶”一名的變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洛帶人的期望?!叭f景”意味著面貌百態(tài),與其流民交融的人文特點相對應;而經(jīng)歷了一定的時間,洛帶“土著”和外來族群有了共同的喜好,彼此能夠相容,便有了一致的向往,那就是“萬?!?;隨著物質(zhì)生活的富足,人們逐漸開始追求精神層面的升華,因此古鎮(zhèn)的命名便加入了文學的味道,“洛帶”這一具有想象力的名字便應運而生。
提起洛帶古鎮(zhèn)名字的由來,還真值得大書特書一番,因為每一種說法都飽含了洛帶人無限的想象力。一種說法是,古時街區(qū)附近有條河,名為“洛水”,洛水像一條玉帶一樣環(huán)繞著古街,故名“洛帶”。還有一種說法,古時的老街蜿蜒綿長,像天上的玉帶飄落到了人間,因此謂之“落帶”,后來逐漸演化成“洛帶”。最后一種說法算得上是“官方”說法了。從前,洛帶鎮(zhèn)叫甑子場,場內(nèi)有一池塘,塘中有一八角井,井水為東海龍王口中所吐,味極甘甜,泡茶茶香,洗臉美顏。井里有東海鯉魚,肉味鮮美,食之可益壽延年。蜀太子阿斗聞之,擇一黃道吉日,率眾太監(jiān)來到甑子場八角井旁,但見一條條金色鯉魚穿石洞于水井和池塘間游進游出,煞是可愛。眾太監(jiān)脫靴挽褲,下得池來,撲騰半日,終無斬獲,急煞阿斗。卻聞身后一聲“好”,一條尺長大魚隨一白發(fā)老者釣竿甩動,劃一弧線,飛出井來。阿斗眼紅,老翁卻不賣。太監(jiān)強搶,阿斗得魚。魚落阿斗手中而不甘,奮力擺尾,阿斗連人帶魚跌入池塘。魚兒穿石洞進八角井,溜哉。阿斗氣極,和衣跳入井中,那魚卻鉆進海眼,回東海去也。阿斗被眾太監(jiān)拖起,忙亂中腰帶卻掉人井底,回頭欲找老翁算帳,卻已無人影,老翁坐釣處僅余一白綢帕,上書一詩:“不思創(chuàng)業(yè)苦,孺子太荒唐;帶落八角井,帝運終不昌?!卑⒍纺樿F青,團綢帕擲井中,堵住了海眼,井水從此變渾變苦。后人遂改甑子場為“落帶”,后演變?yōu)椤奥鍘А薄?/p>
獨具特色的客豪建筑
洛帶古鎮(zhèn)的客家建筑很有特色,將“融合”和“抵御”這一對矛盾和諧地統(tǒng)一了起來。
在我們的印象中,客家建筑風格可以用“圍”和“合”兩個字來形容,西南地區(qū)的客家土樓多修建成圓形或者半圓形,中間圍成天井,鮮明的特點使人一看便能分辨出來。而洛帶的客家民居多為四合院式,表面上看順延了“圍”卻沒有“合”,而事實上兩者都有,只是后者體現(xiàn)在了更高的境界上。
我們從洛帶古鎮(zhèn)建筑的功能談起。古時的洛帶,土匪、盜賊甚多,洛帶人本身又是外來族群,立足不穩(wěn),為了防止“不速之客”的到來,各家都將自己的院落圍了個嚴實,鎮(zhèn)申將上下街中各立一個柵子,小巷與大街的連接處也有柵門,有效地防止了敵人的偷襲,后來甚至修建了兩個碉樓,大大加強了古鎮(zhèn)的防御能力,這些凸顯的是“圍”??墒牵瑑H僅能夠抵御外侵還是遠遠不夠的,古鎮(zhèn)要想興旺發(fā)達,就不能閉塞不開化,而必須接受外來新鮮血液的滋潤,不然將會成為一潭死水。因此,古鎮(zhèn)修建了四大會館,即廣東會館(南華宮)、江西會館(萬壽宮)、湖廣會館(禹王宮)和川北會館,以迎合洛帶人與外界交流的需要,因此說洛帶的會館濃縮了客家的移民史一點也不為過。而廣東會館的風火墻建筑風格在四川絕無僅有,是四川境內(nèi)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座客家會館,其氣勢巍峨,成為洛帶古鎮(zhèn)的標志性建筑。可見“合”意味著變通,意味著融合,是“圍”讓洛帶人生存,是“合”讓洛帶文明傳承。
洛帶客家民居分為普通民居和祖屋兩大類。普通的客家民居多為“二堂屋”結構,為單四合院式,門外為小曬壩,門內(nèi)為天井,天井正中為堂屋,也有五間的,屋脊有“中花”和“鰲尖”作為裝飾,屋頂多以茅草與小青瓦覆蓋。祖屋則以巫家大夫第最為典型(“大夫第”乃是由清廷“誥贈為奉直大夫”,故謂之)?!按蠓虻凇逼矫娌季譃閺退暮显菏?,以大門為中軸線對稱排列,單桅硬山式頂,木結構穿斗房,上蓋小青瓦,主體建筑由大門過廳、院壩、前中后三堂、東西花廳、廂房及通街廳道和一個附屬小四合院組成?!按蠓虻凇泵窬犹厣鯘猓锹鍘Ч沛?zhèn)現(xiàn)存民居中建筑時間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典型的清代客家建筑,是客家移民在四川生產(chǎn)、生活的一部活字典。
休閑的古鎮(zhèn)生活
進入洛帶古鎮(zhèn),你可以選擇步行,也可以坐人力車,沿街會看到吹拉彈唱的民間藝人,或者是各種美味小吃的攤位,又或者是悠閑的抽著旱煙的客家人,處處顯現(xiàn)著祥和的氣氛??图胰讼渤礁瑁瑑?nèi)容豐富多彩,反應的均是客家人的生產(chǎn)、生活和情感世界,唱腔婉轉優(yōu)美,唱詞生活氣息濃郁,且在每年端午節(jié)有“斗山歌”的傳統(tǒng),男女對歌尤為吸引人,其中不乏佳作,如《情妹放?!?、《情嫂收衣》、《昨天趕場酒吃醉》等??图胰酥v究飲茶,這里喝茶的講究絲毫不遜于成都城里的大茶樓。小天井似的院子,假山、枯石、盆景、植物,古樸的建筑,斑駁的樹影,幾杯香茗,三五老友,十幾張桌子,或喝茶、或聊天、或打牌,很是悠閑??图也艘差H具特色,最著名的為九斗碗、釀豆腐,鹽煽雞等。現(xiàn)洛帶境內(nèi)的供銷社飯店的油燙鵝、新民飯店的野山菌全席和客家酒樓的水酥、面片湯等已成為洛帶客家餐飲的特色菜,遠近聞名。尤其是夏季,在人工無法栽培的野山菌(當?shù)厝朔Q“雞腿菇”)出山之際,慕名前往嘗鮮的食客更是絡驛不絕。游完了鎮(zhèn)內(nèi),可以考慮去燃燈寺,遠一點還可以去看金龍長城,那可是生態(tài)休閑的一個好去處。
洛帶古鎮(zhèn)最重要的節(jié)慶活動要數(shù)火龍節(jié)和水龍節(jié)了??图业幕瘕埞?jié)是祭祀的主要項目之一,原來是正月十五燒火龍,后來為配合龍泉區(qū)的桃花節(jié)改在了3月18日。而水龍節(jié)則有著悠久的歷史。傳說客家人與東海龍王交往甚密。為感謝東海龍王適時下雨,客家人每年夏季皆以舞水龍慶祝豐年,相沿成習,后來就將這水龍節(jié)定在了7月。
歷史悠久,文化傳承,人杰地靈,獨具特色,這就是千年古鎮(zhèn)洛帶,這就是自強不息的客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