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彥燕
摘要 從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在青少年成長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入手,重點分析當前三者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的一些建議與措施。
關鍵詞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
中圖分類號:G40-05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489X(2012)12-0011-03
School, Family and Social Education, Combining the Problem Research//Zhou Yanyan
Abstract The author from the family education, social education, school education in adolescent growth in the play of the action proceed with, focused o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three education existence main question and reason, and proposed in this foundation the school, family and social educ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several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Key words school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social education
Authors address Zhejiang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 at Changxing, Changxing, Zhejiang, China 313100
常言道:“學校是學生心靈的凈土”。有很多學校就追求教育的溫室效應,一味地認為學生年齡小,應該保持他們心靈的純潔,隔開復雜的社會,只是正面進行教育,不愿讓他們見到社會的陰暗面。時間一長,當學生步入社會,看到與所受的教育具有反差時,他們就會迷茫不知所措,有的甚至走向反面,進而誤入歧途。上述問題的出現(xiàn)是由于多年來存在的封閉式的辦學思想導致了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相分離而造成的。學生處于學校、家庭和社會等諸因素組成的教育系統(tǒng)之中,這個系統(tǒng)的整體性能對學生的發(fā)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學生也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接受教育系統(tǒng)中各種因素影響的。也就是說,學生的成長不只是學校教育的結果,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必然要受到來自家庭和社會各種教育因素的影響。
在教育改革中,要立足于校內,著眼于家庭和社會,力求實現(xiàn)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的三結合。學校必須改變這種疏遠于社會的封閉的教育體系,要努力拓寬思路,增強社會實踐的機能,爭取得到社會組織和學生家長的支持配合,形成“三結合”的德育教育網絡,增強育人效果。筆者就此問題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1 家庭、社會、學校在青少年教育發(fā)展中的作用
1.1 家庭教育的作用
人們常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痹谇嗌倌甑某砷L過程中,家庭教育也確實起到了不同于學校的社會教育的獨特作用。家庭在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品德教育、勞動教育、智育開發(fā)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1.2 社會教育的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和社會各種信息的不斷增加,如果單純依靠學校教育一個渠道來傳播知識,學生局限于課堂來獲取知識,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了。所以各類校外教育培訓機構應運而生,對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特長和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補充和促進。
1.3 學校教育的作用
毋庸置疑,學校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長與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當然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長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青少年在學校接受各層次的教育期間,正是學生身心發(fā)育的最佳階段,其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也在逐漸孕育、形成;這個階段青少年的求知欲、記憶力、接受能力最強,所以學校要充分發(fā)揮好此階段的作用,幫助青少年積累知識、培養(yǎng)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 當前三方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由于社會條件所限、錯誤觀念引導和各類歷史原因的影響,我國目前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方面都存在一定問題,這三方面還存在聯(lián)系不夠、配合不好等現(xiàn)象。
2.1 學校教育方面
在學校教育方面,相對于德育而言,教師更看重智育的培養(yǎng),諸如重成績輕品行、一手硬一手軟等現(xiàn)象在有些地方和學校還普遍存在;由于沒有深入地思考與探究,德育工作方法與手段還比較傳統(tǒng)、陳舊,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與青少年發(fā)展的新特點不相適應,與社會生活的新變化不相適應,與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素質教育不相適應。另外,有些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與新時期教師標準還有一定差距,教師的職業(yè)道德還有待進一步的加強與提高。
2.2 家庭教育方面
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物質財富的日益增加,國外新觀念的影響,當前許多家庭的結構發(fā)生變化,家庭問題也愈發(fā)突出。近些年來,我國的離婚率呈直線上升趨勢,單親家庭日趨增多,問題家庭也比比皆是。另外,許多非問題家庭也存在形形色色的問題。城市的絕大多數(shù)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有錢的家庭對孩子嬌慣、溺愛,使孩子極端任性;沒錢的家庭夫妻下崗,整天為了生活而四處奔波,有的甚至大打出手、打罵吵鬧,使孩子每天沉浸在苦悶之中,個別孩子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家庭老齡化越來越明顯,在孩子教育問題上往往意見不一,家長大多不具備科學的家教知識,在實踐中往往憑個人直覺和某些傳統(tǒng)經驗來施教,代溝問題越來越嚴重,這使得家庭教育出現(xiàn)許多問題,產生很多誤區(qū),如家教方式的誤區(qū)(具體表現(xiàn)為嬌寵型、專制型、放任型等)、家教內容的誤區(qū)(具體表現(xiàn)為重身體素質培養(yǎng),輕心理素質培育;重智力開發(fā),輕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yǎng))等。
2.3 社會教育方面
現(xiàn)在的社會環(huán)境存在大量的不利于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因素。一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使得青少年能夠通過互聯(lián)網可以及時、迅速地查看各類國內外的信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腐朽思想給青少年學生帶來消極影響,極端自私的個人主義等思想和西方腐化墮落的生活方式,無時無刻不作用于人們的視覺、聽覺。二是負面的社會現(xiàn)象對青少年的影響。如毒品的刺激與肆虐,舊中國的丑惡現(xiàn)象泛濫,以及青少年犯罪層出不窮、屢見不鮮,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毒害著青少年的身心。
教育的職能,首先是培養(yǎng)學生如何做人,然后才是傳授知識。這一點,可以說是中國兩千多年優(yōu)秀而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韓愈曾說過:“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也?!眰鞯朗堑谝晃坏摹S纱丝梢钥闯?,中小學生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于其教育的情況,要想提高中小學生德育教育的水平,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必須互相配合、合理分工,不能只依賴于一方,而應共同為中學生德育教育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和教育方式。
3 三方教育相結合的建議與措施
3.1 突破傳統(tǒng)教育模式,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教育管理者與組織者要改變單純應試教育的原有軌道,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即要以大教育思想為指導,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正確認識和處理大氣候和小氣候的關系,堅定開放搞活信念。當前社會上確實存在一些腐敗現(xiàn)象,社會風氣也不盡如人意,媒介宣揚兇殺、迷信陋習和利己主義的腐朽意識形態(tài)等,對學校教育的沖擊和影響也是客觀存在的。采取消極回避,試圖把學校隔絕于社會之外,搞一廂情愿的“凈化”教育是不能奏效的。教師要在指導學生了解社會、接觸社會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辨別是非曲直,同各種腐敗現(xiàn)象和不正之風作斗爭。
3.2 主動走出學校大門,爭取社會、家庭的支持配合
學校要在有關部門的領導下,主動走出學校,爭取社會、家庭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虛心學習外地經驗,在黨的教育方針的正確指引下,和當?shù)卣I導協(xié)調,動員社會參與,搞好雙向服務,共同培育人才。根據目前教育中出現(xiàn)教育分力,影響教育質量問題,要促進社會、家庭、學校的教育形成合力,發(fā)揮各自的作用,在教育過程中不能忽視或放棄任何一個方面。以下幾方面的工作要做好。
1)學校對家庭教育的指導方式。由于學生所處的家庭情況各不相同,各位學生的家長所受教育也有很大差別不同,所以學校在指導和協(xié)調家庭教育方面還擔負著比較繁重的任務。學校首先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家庭情況,與家長進行針對性的溝通、交流,以期待與家長建立起共同的教育目標,充分發(fā)揮好學校與家庭的教育作用。具體指導方式:①一般性指導,指學校向家長宣傳我國的教育政策法規(guī),普及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并提出家庭教育的一般要求與建議;②針對性指導,指針對當前學校教育或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開展分析,找出問題的癥結,并分別提出學?;蚣彝ソ逃诮鉀Q問題方面應采取的措施、實施途徑和方法;③分類指導,指學校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基礎、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及不同類型的家庭情況,進行分類別、分要求的指導;④個別化指導,指學校針對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進行個別深入細致的指導,和家長一起分析學生情況,制定相應教育措施和總結相關經驗教訓。
2)學校與家庭教育的配合方法。①互訪?;ピL包括教師訪問家長、家長訪問教師兩方面。其中班主任家訪是學校配合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個方面。通過與家長的密切聯(lián)系,可以了解學生家庭狀況及在家表現(xiàn),從而更好地為學校德育工作服務。在做家訪工作時,教師事先應有準備,要根據學生特點和家長狀況,選擇性講述相關內容,以達到家訪的目的。②家長會。家長會是學校與家庭取得聯(lián)系的常見方式。一般而言,學校每學期至少應召開1~2次家長會,一是可以加強學校與家長的溝通,讓家長了解學校的運作方式、學生的學習情況,交流經驗,共同配合做好對學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對家長進行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的普及工作。此外,學校在實行一些重大的教育政策時,也要召開全校性的家長會,通報并征求家長的意見。③成立家長委員會。這是學校與家長互相聯(lián)系和配合的經常性組織。家長委員會一般由家長會民主選舉和學校綜合考慮產生,由教育經驗豐富、關心學校教育、熱心社會工作的有威信的家長來擔任委員,代表全體家長意愿,并配合學校相關工作。
3.3 學校教育配合社會教育的途徑
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應緊密聯(lián)系,互相配合,把學校教育擴展到全社會,這是現(xiàn)代社會對學校提出的新要求。學校應主動去了解、研究社會,把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相關的工作列為重要的議事日程。學校應結合社會教育問題定期開會討論、研究,并有專人與校外青少年社會教育機構保持聯(lián)系。必要時學校可邀請校外教育組織的領導和教育工作者參加學校的相關會議。校外的社會教育結構也應有專人與學校保持聯(lián)系,相互交流學生在校內外表現(xiàn)。
一是學校要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校外社會教育機構舉辦的相關活動,關心了解學生在校外活動中的表現(xiàn)。
二是學校要經常給校外教育機構提出一些建議和意見,并給予具體的指導;學校應經常向有關部門反映意見和要求;向學生家長廣泛宣傳校外教育的重要意義;應動用學校的人力和物力,為校外教育機構的活動提供可能的幫助和支持。
三是學校利用各種社會團體為兒童提供的活動條件對學生施加影響。學校應充分利用各種社會機構、團體所提供的條件,如少年宮、博物館、圖書館、影劇院、廣播電臺、電視臺、科普機構等,豐富和補充學校教育,使學生在這些場所中學習在學校中學不到的知識,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開闊眼界。
四是學校通過社區(qū)教育委員會的組織形式溝通學校與社會的聯(lián)系。近年來,教育的社區(qū)化已成為一種趨勢。社區(qū)教育委員會是以學校為中心,由一所學校聯(lián)合所在社區(qū)的部分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黨政機關或團體部門共同組成的。社區(qū)教育委員會有助于學校與社會各界的互相溝通、理解和支持,有助于及時反饋青少年教育的相關信息,共同做好教育工作,實現(xiàn)學校、家庭與社會的一體化,同時還有助于解決社區(qū)對教育需求與教育服務社區(qū)之間的矛盾,改變教育與社區(qū)經濟發(fā)展相脫節(jié)的現(xiàn)象,逐步實現(xiàn)學校為振興社區(qū)經濟服務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趙曉蕓,賴良才.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教育網絡研究[EB/OL].http://www.yeschool.net/.
[2]睢文龍.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