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印紅
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日益關注,無糖食品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那么,什么是無糖食品,無糖食品真的不含糖分嗎?
什么是無糖食品?
認識無糖食品,關鍵在對“糖”的定義上。糖可以專指白糖,也可以指各種有甜味、能夠在人體內(nèi)轉變成葡萄糖的食品成分,比如麥芽糖、果糖等,這是狹義上的糖。實際上,從廣義來說,只要能夠被人體消化吸收轉化為葡萄糖的物質,就可被稱為“糖類”,如淀粉盡管沒有甜味,但在營養(yǎng)學上也被稱為多糖。
我們所見到的無糖食品,一般是指狹義上的不含蔗糖、葡萄糖、麥芽糖、果糖等甜味糖的食品,但它們應該含有糖醇,如木糖醇、山梨醇、麥芽糖醇、甘露醇等代糖甜味素。
我國對無糖食品的標準有明確規(guī)定。無糖就是指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低糖是指含糖量不高于5克。
無糖食品是否真的無糖?
消費者往往會認為無糖食品不含一點糖類。事實上,市面上的無糖食品,往往只是指不含有狹義的糖,也就是不含有甜味的簡單糖類。
一方面,商家的過度宣傳和混淆概念,使很多消費者產(chǎn)生誤會。比如,水果食品天然含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那么“無糖果脯”或“無糖果醬”不可能完全不含有糖分,廠家所能承諾的只是在生產(chǎn)過程中不再加入糖分。再如牛奶,天然就含有4.5%的乳糖,所有的乳制品,包括牛奶、酸奶、奶酪、奶粉、冰淇淋等必然含有乳糖,以現(xiàn)有的技術條件和生產(chǎn)成本,不可能把食品原料中的糖全部除掉。還有市場上常見的“無糖糕點”,雖然沒有加入蔗糖,但糕點本身是用糧食制作而成,其主要成分就是淀粉,經(jīng)消化分解后都會變成大量的葡萄糖,與我們吃饅頭或米飯所吸收的糖分和熱量沒有區(qū)別,依然會導致血糖的上升。
另一方面,在無糖食品里面,可能含有天然的淀粉水解物作為甜味來源。我國大部分無糖食品都使用高效甜味劑,用量少而甜度高,比如某種食品原本需要添加40克蔗糖,現(xiàn)在只需加不到1克的甜味劑就夠了。用來做替代物的大多是淀粉、淀粉水解物之類,而這些配料升高血糖的速度甚至快于蔗糖。
此外,為了保持口感,幾乎所有無糖食品中都添加了“半天然”的甜味劑,包括糖醇類、肽類、甜味甙類以及純?nèi)斯ず铣傻奶鹞秳?。還有很多無糖沖劑中,雖然無蔗糖,但其中含有大量的糊精,糊精含有高達10%~20%的還原糖,明顯是高糖原料。
所以,真正絕對無糖的食品并不存在。我們?nèi)粘K姷臒o糖食品只是沒有添加蔗糖的食品,但其中依然可能存在麥芽糖、果糖、淀粉、糊精等能夠在人體中轉變?yōu)槠咸烟堑某煞?。“無糖”與“無蔗糖”不是一回事,蔗糖只是糖類中的一種。很多食品廠家或銷售商強調自己的食品無糖,實際上他們強調的是沒有蔗糖。
無糖食品市場魚龍混雜
很多食品外包裝上特別標注了“無糖”、“降糖”等字樣,這種提法很客易讓人聯(lián)想到這種食品是專為糖尿病人或血糖較高的人設計的,也深受減肥人士的喜愛,但這與真正意義上的“無糖”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譬如標有“無糖”的某蘇打餅干背面的營養(yǎng)成分表中寫著“糖1.5克/100克”的字樣;某無糖消化餅的營養(yǎng)成分表一欄也出現(xiàn)了“糖4克/100克”的字樣;某中老年營養(yǎng)核桃粉包裝上方用大字體醒目地標注著“無糖核桃粉”,但包裝下方卻用小字體標著“無添加蔗糖”,這種做法無疑誤導了消費者,擴大了“無糖”的概念范圍。按照規(guī)定,充其量只能算作是“低糖食品”。
無糖食品聽起來比較適合糖尿病患者,想要減肥的人們也會購買,所以無糖食品比普通食品價位高,銷路好。有些糖尿病患者認為無糖的應該就沒有風險,所以很容易忽視,不加節(jié)制地食用無糖豆?jié){、無糖可樂、無糖餅干、無糖巧克力等食品,結果導致血糖不降反升、病情加重,這都是由于不了解無糖食品的真正含義造成的。
我們甚至不難發(fā)現(xiàn),一些無糖食品還在產(chǎn)品說明中標有“降糖”的作用,實際上,這已經(jīng)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中保健食品不能宣傳療效的規(guī)定。在無糖食品包裝上宣稱“降糖”功能,會使一些消費者誤認為吃了這樣的產(chǎn)品,血糖就能下降。因此,消費者在選擇和食用無糖食品時,不但要仔細閱讀配料表,還要認識到無糖食品只是一種食品,絕不能替代藥物的治療作用,更不能相信無糖食品有關“降糖”功效等醫(yī)療用語的宣傳。
無糖食品適合所有人食用嗎?
既然無糖食品是無蔗糖的低糖食品,那么對于保持苗條身材的減肥人群和糖尿病人群來說,適當選擇、適量食用是明智可行的。代糖甜味素與蔗糖相比,兩者甜度相當,但前者熱量較低,只有蔗糖的60%甚至更低。另外,某些糖醇類在代謝過程中不需要胰島素的參與,不刺激胰島素分泌,不快速升高血糖,少量食用可以改善生活質量。還有人們熟悉的木糖醇,在口腔中不易被細菌發(fā)酵利用而形成腐蝕牙齒的酸性物質,很多食品都用它取代蔗糖,比如木糖醇口香糖,飯后嚼木糖醇口香糖確實不容易導致蛀牙。
當然,代糖甜味素也不全是優(yōu)點,若攝入過量或食用不當,還會產(chǎn)生更大危害,譬如食品包裝的成分表上比比皆是的蔗糖素就可能阻礙某些藥物的吸收。
阿斯巴甜雖然具有較少的副作用,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食用它。一些特殊人群,比如苯丙酮尿癥患者、阿斯巴甜不耐癥或敏感癥、孕婦、血糖控制不良等人群就不適合食用。因為阿斯巴甜中含有苯丙胺酸,容易導致苯丙酮尿癥患者智能低下,而有些人食用阿斯巴甜后會頭痛、抽搐、惡心和產(chǎn)生過敏反應。
就木糖醇來說,大量食用也有可能造成危害。糖尿病人不宜多食木糖醇,否則可能導致血糖和甘油三脂升高,引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此外,由于木糖醇不被胃里的酶分解而是直接進入腸道,在腸道內(nèi)吸收率又不到20%,容易在腸壁積累,過量食用對胃腸有一定的刺激,引起腹部不適、脹氣、腸鳴及腹瀉,加重腎臟負擔等。
總之,無糖食品并非絕對“無糖”,其主要成分仍是淀粉,若不加限制地食用,對血糖控制十分不利;另一方面,減肥人群認為無糖食品不含蔗糖,就不會發(fā)胖也是誤區(qū),代糖甜味素吃多了也會長胖,長期大量飲用無糖或低熱量飲料的人比普通人發(fā)胖速度更快,研究表明,相同時間內(nèi)前者腰圍增長幅度比后者高出500%。
【責任編輯】王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