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芳
一、傾情投入感染學生
語文課堂上教師的傾情投入主要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教學導語設計中首先要立足于以情動人,使學生緣情而入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注意調控課堂情緒氛圍,使學生隨課文的情境變化或喜或怒,或哀或悲,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的最佳境界。二是語文課堂上,要注意通過教師語言來調控課堂情感氛圍。語文教師的語言應當規(guī)范、鮮明、生動、流暢,合乎邏輯,饒有情趣,寓莊于諧。能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化枯燥為風趣,使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受其感染,受到美的熏陶。而只有語文教師自己有較好的語言基本功和高漲的教學熱情,才能通過多種途徑影響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引發(fā)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消除教學中師生的疲勞,改善課堂氣氛,啟發(fā)學生的心智活動,促使學生深入鉆研問題,并使課堂氣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亂、嚴而不死。
二、提煉“三味”提高效率
1.語文味。所謂的語文味,就是語文的文學韻味,包括語言、文學、形象、構思、意境、哲學、情趣等韻味,那么,如何讓語文課上出語文味?首先,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作品反復體味。給學生創(chuàng)造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皶x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教師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大量閱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反復吟詠、體味,讓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圍繞“語文本體”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甚至是有創(chuàng)意地去理解、欣賞作品,產(chǎn)生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贊賞,并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創(chuàng)作欲,從而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2.兒童味。小學語文是兒童的語文。兒童就是兒童,他們既不是縮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預備。兒童是一個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獨立的人,兒童又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從成人霸權中走出來,還兒童以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的自主權。語文教師的任務,不是教導學生和控制學生,而為通過文本向學生提供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語文教師應該自始至終、自覺自愿地成為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愿望和激情;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帶領學生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為此,我們必須了解兒童,研究兒童,懂得兒童的文化。要在語文課體現(xiàn)“兒童味”,更重要的是凸顯兒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精神融人語文課,讓童聲、童心、童趣在教師的喚醒、激勵和鼓舞中真實體現(xiàn)。
3.個人味。語文課的個人味,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后顯示出來的審美風貌。審美風貌表現(xiàn)為真(真實可信)、誠(誠摯深沉)、新(新穎獨特)。這種審美風貌體現(xiàn)于教學的全過程,并為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著學生。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說:上課如作文。可見“課如其人”的說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里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那如何使語文課富有個人味呢?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去努力。一是教學時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二是凸現(xiàn)優(yōu)勢,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
三、尊重學生彰顯主體
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實際水平來精心設計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步驟,寓教于樂,寓學于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語文課堂上,學生的情緒不是單向地被動接收來自教師發(fā)出的知識信息。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把有些知識的學習主動權全部交給學生自己,而將自己置于旁觀者的位置。知識信息的傳遞可以在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可以發(fā)生在學生與學習內(nèi)容之間。在課前充分準備的基礎上,以競賽、搶答、表演、朗誦等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在愉快中既掌握了知識,還鍛煉了各方面的能力。
總之,要想打造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師就必須在教學中以深厚的教育教學理論武裝自己的思想頭腦,以充盈的神情氣度鑄造自己的教學言行。課堂上舉止言行、眉宇間神情變化都要能向學生傳達豐富的教學情感,發(fā)乎外以煽情,聚于內(nèi)以合理。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里,高效的語文課堂教育,應能讓聽者如沐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