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
課余與老師們聊天,常常聽到老師們抱怨:“哎,現(xiàn)在的學生怎么了,上課老提不起勁來,發(fā)言的學生也越來越少了。”是呀,我也感到極其困惑:孩子們這是怎么啦,是不是對學習完全喪失興趣了呢?后來,經(jīng)過自己認真學習教學理論和親身實踐后,才了解到我們的語文課并非是孩子們厭學,而是我們老師在思想上出現(xiàn)了誤區(qū),對學生期待過高,總覺得自己講得夠清楚了,學生怎么還會啟而不發(fā)呢?所以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總覺得不盡人意,對他們的發(fā)言缺乏正確的評價。久而久之,課堂氣氛越來越沉悶。老師們愛生氣埋怨,學生也愈加拘謹,更不愿意舉手發(fā)言了。
要想改變此現(xiàn)狀,老師們不妨從改變課堂評價入手,讓學生能夠充分體會到課堂發(fā)言的愉悅,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
一、改變傳統(tǒng)評價模式,嘗試多元評價
傳統(tǒng)的評價模式是非常單一的,往往是老師一人說了算。說得好還是不好,常常是以老師心中的答案為標準。這種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只會扼殺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老師的問題望而卻步。因此改革課堂教學就必須更新我們的教學思想,在教學評價上進行大膽地嘗試。
(一)改單一評價為多元評價
新課標明確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的相互評價相結(jié)合。”因此老師們應該在這種思想的引領下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的評價模式,將多元評價引入我們的課堂。
1.引導自我評價,正確認識自己
自我評價是個人能力結(jié)構(gòu)中的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自我評價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中起著積極而有效的作用。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有利于學生對自己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
在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時,老師首先要激發(fā)學生參與評價的熱情。愛因斯坦說:“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fā)起來,那學校所規(guī)定的功課,會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币虼耍诮虒W中,老師要采取各種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參與自我評價的積極性,用贊賞的目光,充滿激勵性的話語,甚至必要的獎賞,給予學生參與評價的動力。其次要鼓勵學生在進行自我評價時能大膽地說出內(nèi)心的想法,不要畏懼別人有不同的意見。在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時,老師要用目光與學生進行交流,堅定他們自我評價的信念,并且要動員所有的同學認真傾聽,并對他們的評價給予表揚。最后,老師要引導學生掌握自我評價的方法,讓學生知道先充分肯定自己的優(yōu)點,再勇敢地分析自己的不足,幫助學生堅定學習的信心,正確認識自我。
2.學生相互評價,取長補短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同學間的相互評價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仔細思考、分析和判斷的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自信、勇敢的品質(zhì),增強他們學習的動力。
在引導學生進行互評時,老師首先要在班級中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即進行互評就是為了讓我們大家學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而不是專門挑別人的刺。評價的方式可以是同桌互評,小組互評,還可以在全班范圍內(nèi)進行評價。互評時,同樣讓學生做到“先褒后貶”的方法。如我在教學《盤古開天地》一文時,我引導學生想象盤古倒下后,他的身體還會有哪些變化?一學生站起來說:“盤古的頭發(fā)變成了無數(shù)柳枝,在微風中搖擺。”聽了學生的發(fā)言,我適時引導學生進行互評。一學生站起來說:“他的想象很豐富,把盤古的頭發(fā)想象成柳枝很合適,值得我學習。如果把‘擺動改成‘舞蹈那就更生動了。”看,學生的評價多么準確,不僅肯定了發(fā)言中值得學習的地方,而且提出了很好的意見。這樣的互評的確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營造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的學習氛圍。
3.師生互相評價,共同和諧發(fā)展
老師評價學生是教學中常用的評價方式,在此基礎上,不妨讓學生來評價一下老師,讓學生大膽地對老師提出要求,做出評價。如:在教學生字時,讓學生對老師的范寫做個評價;在老師示范朗讀后,讓學生說說聽后的感受,對老師的朗讀也進行評價;在進行習作指導時,讓學生對老師的下水文做一個評價等。讓學生評價老師,老師就必須放下架子,既能聽得進好話,也能聽得進孩子幼稚、不加約束的丑話。放下架子,傾聽學生的評價,能拉近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能“尊其師而信其道”,從而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fā)展。
運用多元的評價方式能夠激活師生的互動關系,為語文課堂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只要我們堅持這樣的評價方式,就能讓孩子們的童真、童趣在課堂上盡情揮灑,讓歡樂、友情徜徉其間。
(二)改狹隘的評價角度為多元的評價角度
過去因為教學目標的單一就決定了評價角度的狹隘。新課程實施之后,目標的三維構(gòu)定就要求老師們的評價不僅要關心學生在智育方面的發(fā)展,評價知識的學習、方法的獲得等,還要關注學生情商方面的發(fā)掘,針對學生發(fā)言的創(chuàng)新精神、心理素質(zhì)、態(tài)度習慣等方面進行評價。教學中尤其要注重通過評價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及綜合素質(zhì)。
二、豐富課堂評價語言,提升課堂魅力
(一)注意評價語言的合理性
一個班級的學生往往是良莠不齊,層次多樣的。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老師只有合理地使用評價語言,才能使學生健康成長,不斷進步。對優(yōu)生,往往既要肯定,還要提出新的希望,如:“你的回答精彩極了,這充分說明你是個善于開動腦筋、會學習的好孩子,不過老師還希望你還能多多幫助小組里學習有困難的同學,把你思考問題的方法告訴他們,讓他們和你一起進步,好嗎?”對學習感到比較困難的學生就要使用鼓勵性的評價,盡量發(fā)掘其閃光點,鼓勵其不斷努力,取得進步。如:“雖然你的回答不夠準確,但你能大膽舉手發(fā)言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繼續(xù)努力,注意聽聽別人的發(fā)言,你一定會進步的?!?/p>
(二)注意評價語言的激勵性
在學生的眼里,教師是崇高的,教師嘴里說的每一句話,學生都會認真聆聽。教師積極的評價語言如同一陣春風撫慰著孩子們的心靈,似一場春雨滋潤著孩子的心田。因此,教師評價應以鼓勵、表揚等為主,盡量采用激勵性的話語。在恰當?shù)臅r候,你對發(fā)言的學生由衷地說道:“你真會思考!”“你很會觀察生活。”“你充滿智慧的語言令我們折服!”“你充滿真情的朗讀讓我們感動!”真誠地評價就能真正激勵學生,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
教育學家告訴我們:“教師的表揚或鼓勵,對有些學生而言是‘錦上添花,對有些學生而言則是‘雪中送炭。相比之下,教師應該更多一些‘雪中送炭”。所以,老師應該把激勵的側(cè)重點放在那些“學困生”身上,對他們給予更多的關懷和鼓勵,讓他們能勇敢地邁出第一步,直至把他們引向成功。
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就特別注意在課堂上關注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記得在一次公開課上,于老師聲情并茂地指導學生讀完一個自然段后,要求學生來讀。當時舉手的學生非常多,一個靦腆的小女孩進入了于老師的視線。于老師手拿著話筒興沖沖地來到了這個小女孩的面前,說:“你想讀嗎?”小女孩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說:“我不想?!庇诶蠋熚⑽⒁汇叮S后微笑地說:“沒把握?”小女孩更加害怕了,壓低了聲音說:“我讀不好,我也不敢站起來讀?!庇诶蠋熡趿丝跉猓逼鹕韥碚f:“哦,那你就坐在座位上來讀,于老師為你撐腰!”當時全班學生和聽課老師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于老師趁機大聲說:“讓我們的掌聲更熱烈些吧!”在大家的掌聲中,小女孩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讀完了這一段課文。雖然讀得不大流暢,但于老師仍充滿真情地說:“不簡單,如果再流暢些就更好了,還想讀嗎?”小女孩自信地點了點頭。第二次比第一次流暢了許多,只可惜讀錯了一個字。師生依然給予了她熱烈的掌聲。于老師指出錯誤后,小女孩又讀了一遍,這一遍讀得流利有感情,大家又一次熱烈鼓掌。接著,于老師微笑地問:“現(xiàn)在,敢不敢讀課文了?”小女孩自信地說:“敢!”最后,于老師摸摸小女孩的頭,充滿激情地對大家說:“敢,就能把書讀好:敢,就能把事情做好。相信在掌聲中,你的膽子會越來越大,自信心會越來越強,書也會越讀越好?!?/p>
于永正老師的這一教學片段生動地說明了:在課堂上,老師激勵性的評價語言猶如揚帆的勁風,推動那一葉葉風帆克服重重障礙,奮力駛向成功的彼岸。
(三)注意評價語言的趣味性
“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边@是蘇聯(lián)教育家斯維特洛夫所說過的話。語言是充滿魅力的,而讓這魅力發(fā)揮到極致的最好方式就是“幽默”。
如我在教學《海底世界》時,我讓學生讀文中描寫海底小動物在“竊竊私語”的句子,一個學生站起來用非常響亮而急促的聲音讀完了這段話,我微笑著對這個學生說:“噓,小朋友,你讀得太大聲了,小動物們都被你嚇跑了!”學生聽了我這善意而又不失幽默的評價后,全都“咯咯”地笑起來了。后來接著讀的同學都知道降低聲調(diào),用輕聲來讀了??磥?,幽默的確能讓知識由深奧變得淺顯,由沉悶變得有趣,而且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把握課堂評價時效,增強課堂活力
(一)及時評價,充分發(fā)揮評價的導向功能
抓住時機評價學生發(fā)言能夠起到很好的引領、導向和促進作用。如果在教學中對學生明顯的錯誤不進行糾正,那么學生就會把錯的認為是對的,從而給學生學習造成阻礙。如:有一次,我在教學《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時,一學生讀錯對“骨髓”的“髓”字,我當時并未留意,沒有及時正音,所以一個學生讀錯后,后面的學生都跟著讀錯。后來,我花了很多時間糾正,仍有少數(shù)學生讀錯。所以,我們老師要善于聆聽并及時評價學生的發(fā)言,充分發(fā)揮評價的診斷和導向功能。
(二)延時評價,讓學生的個性閱讀得到充分張揚
“延時評價”指的是在課堂上,學生針對某一問題交流時,老師對前一位學生的回答不給予評價,而是以鼓勵性的語言讓更多的學生進行思考,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等待學生充分討論后,再進行歸納和評價。
如我在教學《灰雀》一文時,有一位學生對文章的最后一句話“男孩是誠實的”產(chǎn)生了懷疑,覺得小男孩不能算誠實。當學生提出這一疑問后,我立即組織學生進行了討論,一學生說:“我不認為小男孩是誠實的,因為他自始至終都沒有承認灰雀是他抓走的,做錯了事不敢承認,怎么能說他誠實?”我沒有立即對這一學生的發(fā)言做出評價,而是又找了一位學生說。這位學生說:“小男孩雖然沒有承認灰雀是他抓走的,但他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改正了錯誤,放回了灰雀。知錯能改就是好孩子,為什么非得要承認錯誤呢?小男孩之所以沒有口頭承認錯誤,是因為他是個自尊心很強的孩子?。×袑幹佬∧泻⑦@一特點,所以也沒有說破小男孩抓灰雀的事。這說明他是多么愛護小男孩,怕傷了他的自尊心?!甭犃T這一學生的發(fā)言,全體學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我也深深地為孩子們的見解而喝彩。正因為我沒有及時評價第一位孩子的發(fā)言,而是讓思維的火花在教室里蔓延,所以才有后面精彩的發(fā)言。
及時評價和延時評價各有各的精彩,應根據(jù)課堂的需要靈活應用,必要時還可結(jié)合使用,使課堂靈動而富有朝氣。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想讓“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這一教學理念得到很好地體現(xiàn),讓學生積極思維,各抒己見,就必須加強對課堂教學評價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教師若能“一評天然萬古新”, 必將“引得源頭活水來”,必然會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加絢麗多彩,充滿無窮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