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波
〔關鍵詞〕 新課程理念;高中政治教學;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17—0046—01
一、良好的新課導入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1. 設疑式導入。設疑能造成聽眾追求答案的心理。用這種方法導入新課,能增強學生的求知欲,促進積極思維。筆者在講“商品的概念”時,首先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逐步向學生拋出以下幾個問題:(1)山泉、空氣、陽光是不是商品?(2)農(nóng)民生產(chǎn)的糧食是不是商品?(3)某皮鞋廠生產(chǎn)的一批皮鞋,當它們放在倉庫中時,是不是商品?(4)一個同學在教師節(jié)時買了一束花送給老師,這束花是不是商品?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交流,主動去探究,尋找問題的答案。
2. 角色扮演活動導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各種實踐活動,融入一些經(jīng)驗性學習,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在親自操作中體會該“如何做”。通過這種學習,學生將得到“如何去獲得知識”的體驗,學生的各項技能和綜合素質將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展和提高。
3. 格言式導入。格言警句是人類思想、語言藝術的體現(xiàn)。用其做引言,既渲染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習興趣,又陶冶學生的情操。如在講《矛盾》一課時,筆者通過朗讀臧克家的詩句引入新課:“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睂W生在被感染的同時,自然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4. 熱點問題引入。時政教育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時政熱點問題的了解和學習中,引入研究性學習方式,讓學生自己搜索整理時政信息,可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運用正確觀點分析說明重大時政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提高參政意識和議政能力,提升學生的政治思想覺悟。
二、適應新課程的教學方法是有效教學的關鍵
1.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充分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通過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變革,有效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教與學的重心不再僅僅放在獲取知識上,而是轉到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上,使被動的接受式學習轉向主動的探索性學習。
2. 自學輔導法教學。新課程改革下的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是以弘揚人的主體性、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宗旨的。因此,政治教師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特別是要從根本上改變教學方法。自學輔導法就是順應這一時代發(fā)展要求的教學方法。它強調(diào)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探索和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即“學以致用”,“用以促學”,要讓學生邊學知識邊用知識,在用知識中學知識。
3. 引入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充分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傳遞教學信息和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認知能力及辨證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將是每一個教師都要面對的問題。采用這種教學手段,可將抽象內(nèi)容具體形象化,復雜事物簡單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更為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將使教學思想、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式及課堂結構發(fā)生巨大的變化。那些離學生生活很遠的東西被搬到了熒屏上,學生會很感興趣。
三、精講精練、講練結合的訓練是有效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保證
及時回顧復習,適當測評,精講精練,講練結合,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達到輸入與輸出的平衡,這是有效教學的目標實現(xiàn)的保證。長期光講不練,不能發(fā)現(xiàn)學生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的程度,許多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的反饋,這樣會極大地降低教學的效率。同時,適當?shù)慕虒W壓力也是保證有效教學的必要手段。在教學時給學生以緊張感,讓學生在一個緊張的氣氛中動手操作,真正做到講練結合,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編輯:楊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