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巖
湖北孝感一中高三(3)班學生高考前集體在教室掛吊瓶打氨基酸,一度被調(diào)侃為“史上最?!跗堪唷?。高考錄取結果表明,“吊瓶班”50多名學生中,無一人達到一本線。
“吊瓶班”學生的高考結果決不是一個笑料,而是一種難得的對全社會展示的一項科學試驗結果。這種試驗是一種很典型的類似生物醫(yī)學的對照試驗,也是一個很有意義的社會醫(yī)學的對照試驗。試驗的結果現(xiàn)在已經(jīng)出來了,輸液用藥的學生成績平平,沒有一人上重點大學,不用藥的學生反而有很多人能上重點大學。
當然,能否上重點大學并非是檢驗一個人成績好壞的唯一標準,更不是衡量一個人未來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但是,如果以此作為標準之一來衡量高考時輸液是否管用,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輸液是不管用的,甚至有副作用。不僅輸液沒用,就是吃補品、輸氧,以及補充其他補品等,也不會有多大用。
多年來學習和記憶的研究結果與學生學習的實踐證明,學習成績的提高一是靠一以貫之的勤奮,二是靠學習方法的合理和科學,比如休息和學習時間的比例要合理,三是靠長期的知識積累。當然,要提高學習成績,學生或?qū)W習者自身的營養(yǎng)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為營養(yǎng)是人體和大腦生理活動的原動力和原材料。但是,大腦和身體對營養(yǎng)的獲取和吸收也有科學規(guī)律。例如,營養(yǎng)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所以平時的飲食方式更重要,當然不排除在高考時可以適度增加一些營養(yǎng)品,如高蛋白食品。
其次,大量的研究也表明,營養(yǎng)的增加不是靠所謂的補品補出來的,更不是靠輸一些液體、補藥和打什么氨基酸就管用的,而是靠飲食的多樣性和互補性。最好最自然的也是最容易吸收和分解的營養(yǎng)素就在多樣性的食物中,包括主食、蔬菜和水果等。
即便是高考時為了補充學生的高消耗而多補充一些蛋白質(zhì)和脂肪,也需要控制比例和適量,才容易被身體吸收,并轉化為有效能量,以支持和支撐緊張學習的能量需求。例如,打氨基酸還不如吃雞蛋,后者包含的氨基酸更多更全面,也更容易為人體所吸收。
因此,試圖以輸液、吃補藥、吸氧這些方式來增加身體的能量,甚至企望提升大腦的智商,都是緣木求魚??记拜斠旱淖龇ú粌H不方便學習,而且容易造成感染和輸液反應,有損身體,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