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代奧運之父顧拜旦的想象中,藝術(shù)本來就是奧林匹克的一部分。過去數(shù)十年來,曾有包括各種以運動為主題的雕塑、繪畫與音樂等類別的競賽。如今,藝術(shù)圈的獎杯往往由拍賣行發(fā)放。但2012年的倫敦,藝術(shù)家和表演者將可以和世界最佳運動員平起平坐,一較高下。這次倫敦是要再次確認,自己身為國際文化匯聚點的地位。
倫敦“文化奧林匹亞”從2008年開始籌備,最終要在2012年6-9月間,推出盛大的文化嘉年華。但在2009年皇家歌劇院總監(jiān)東尼霍爾也參與之前,規(guī)模都不算大。2010年初,身為文化奧林匹亞董事會主席的他,指派了麥肯齊當文化奧林匹亞活動總監(jiān)。他們運用9400萬英鎊(1.47億美元)、大多來自奧運彩券基金的預(yù)算,舉辦了1000多項活動,有許多都是免費且前衛(wèi)、大膽的,觀眾估計可達1000萬人。因為用的是全國百姓的稅金,慶典活動會遍布各地,但倫敦仍將是最大的受益者。這場慶典有什么看頭?你一定會看到的,就是“公交車上裝”(Bus-Tops)。這是在倫敦公車站屋頂上的公共裝置藝術(shù),由丹能(Alfie Dennen)和勒迪(Paula Le Dieu)兩位藝術(shù)家設(shè)計。
為了盡可能地擴大觀眾規(guī)模,大多數(shù)的文化奧林匹亞活動,都是在戶外舉辦,無論晴雨。其中包括一場由英國廣播公司BBC和第一電臺舉辦的大型免費音樂活動,于6月23、24日在哈克泥沼澤球場舉行。此外還有“大舞匯”,在各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公園、泳池、購物中心等)跳躍舞動。還有規(guī)模更大、長達整個夏天的“無限”嘉年華活動。
在這個藝術(shù)贊助的黑暗時代,許多團體都看到相互結(jié)合的好處。沙德勒井劇院(Sadler's Wells)和巴比肯藝術(shù)中心(Barbican)首度合作,制作一出大型舞作,向2009年逝世的德國編舞家碧娜鮑許致敬。還有皇家芭蕾舞團和國家美術(shù)館,以三幅提香畫作(包括最新收藏的重要作品)為藍本,合作推出“變形記:提香2012”。其他高潮還包括《迪博士》(Dr. Dee),是由諾瑞斯執(zhí)導(dǎo)、Blur樂團的亞邦主唱的新歌劇,在英國國家歌劇院上演;還有霍克尼(David Hockney)少見的景觀作品,將從1月21日到4月9日在皇家藝術(shù)學院展出;國家肖像博物館將從2月9日到5月27日,展出弗洛伊德(Lucian Freud)的肖像畫作品;英國有史以來最大的詩歌嘉年華,將在南岸藝術(shù)中心舉行,將聚集205位來自每個奧運參賽國的詩人。
此外還會有英國最大的公共藝術(shù),耗資1910萬英鎊,由知名印度裔建筑師卡普爾(Anish Kapoor)設(shè)計的奧運“軌道塔”,就在奧運公園附近,人們可以爬上去一覽前所未見的城市風光。這座塔大多由印度鋼鐵巨子米塔爾資助,他出資1600萬英鎊,并且捐贈約1400噸鋼鐵。倫敦市長強森夸下???,這座塔將會超越巴黎的艾菲爾鐵塔。
從莎翁名劇、現(xiàn)場音樂會到倫敦歷史紀錄片,BBC已經(jīng)為迎接倫敦奧運會準備了豐盛的英倫文化大餐。BBC“倫敦2012”節(jié)目總編導(dǎo)墨西(Robert Mosey)表示,作為一個公營媒體,BBC為不同背景和不同階層的英國人都準備了適合他們口味的文化節(jié)目。BBC希望能夠為來自各種環(huán)境、背景和階層的受眾都奉獻上一點他們能夠喜歡的東西。
2012年倫敦最精采的文化活動,將會是“世界莎士比亞嘉年華”。它結(jié)合了50多個文藝團體和上千位表演者,紀念這位“世界的劇作家”。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和國際劇團,已經(jīng)開始企劃一系列演出,包括莎翁原創(chuàng)作品和受其啟發(fā)的新劇作。從4月23日(莎士比亞生日)起,南岸的露天環(huán)形劇場,將演出長達6周,以37種語言演繹莎翁全部37出劇作。包括古吉拉特語的《終成眷屬》、達里語的《錯中錯》、希伯來語的《威尼斯商人》,以及評論家們喜愛的立陶宛語《哈姆雷特》。250多種語言在此眾聲喧囂,誰還能比倫敦更有資格當“世界城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