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煒
政府績效評估可以劃分為普適性的政府機關績效評估、具體行業(yè)的組織績效評估以及政府專項績效評估,評估主體可以是自我評估、上級評估、黨的組織和權力機關評估、專業(yè)機構和業(yè)界專家評估以及社會公眾評估。公眾在政府績效評估的各類主體中占據著主導地位,然而傳統(tǒng)的政府運作方式對公眾參與績效評估已經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因此,需要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政府績效評估手段,以電子政務為基礎,為政府績效評估的廣泛、深入實施而提供良好的信息平臺,最終實現政府與公眾的有效溝通。
兩大問題
目前,我國基于電子政務的績效評估發(fā)展中的主要問題是評估體系中公眾主體地位的缺失和政府運作方式的不夠公開。
首先,公眾的特殊身份決定了它即使不是政府績效最佳的評判者,也一定是政府績效最終的評判者。運動員不能兼任裁判員,政府的服務態(tài)度、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如何,政府的績效怎樣,不能只由政府部門本身來評估,也不能僅僅靠上級管理部門來評估。一個組織的績效是由組織外部決定的,也只能由組織的服務對象——用戶來評估。政府績效必須由政府的服務對象——公眾來評估,因為他們能夠最直接、最真切地感受政府行為給自身經濟、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帶來的影響,他們對政府績效最具有發(fā)言權。但在最后的評估結果中,公眾的意見不能得到完整的體現和表達,也僅僅是起到了一個參考的作用。
其次,政府運作方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公眾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目前,政府許多活動都處于不公開或半公開的狀態(tài),從機構設置、人員安排、職責權限、權力運行乃至工作程序都很難為大眾所知。
比如,在政府機關,往往會遇到這樣一些情況:沒有高度電子化的信息管理系統(tǒng),或者有信息管理系統(tǒng)但不能提供評估項績效的信息,又或者不能提供準確、可靠的信息,以致資料丟失或者不完整??色@得的資料高度綜合,資料含義隨時間而改變,資料無法與特定的事件或顧客相聯系,資料不精確,資料屬于機密文件等現象屢見不鮮。這些從客觀上都大大地增加了政府績效評估的難度。由于所獲評估信息的匱乏,公眾也就失去了對政府績效進行評估的依據和條件。
政府運作方式的不透明必然導致其績效評估過程的不透明,使得評估結果幾乎是在公眾不知情的情況下產生的,即使公眾參與了評估,也不清楚自己的意見是否被政府所重視和采納,并作為確定其績效水平的依據,更有甚者對政府績效評估的結果都不予以公布,使績效評估不了了之。
三大建議
基于電子政務,建立評估體系
(1)建立電子化政務管理體系
建立電子化政務管理體系首先要對政府傳統(tǒng)的運作機制和工作流程進行整合,廢除不適應電子化管理要求的運作機制和工作規(guī)范,構建合適的全新的工作流程。建立一個全國電子化政務體系網絡的管理的營運管理機構,制定信息存儲、交換、傳遞的統(tǒng)一代碼標準、統(tǒng)一的電子安全標準、統(tǒng)一的術語標準,負責管理和協調各地區(qū)和各部門的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實現全國電子化政務管理的共建共享。
(2)構建政府績效評估體系
首先,以電子政務為手段的績效評估指標體系要具有科學性、導向性、公平性、獨立性、量化性和可操作性??冃гu估指標體系可在對以往的評估指標進行全面總結的基礎上,整合評估內容,調整評估指標的分值設置,采用框架相似、細節(jié)不同的指標體系。在績效評估指標設計上,要盡量使用簡單易懂、與實際生活貼近的語言表達,指標內容要多向定量化靠攏,易于公眾作量化比較,以避免定性比較所帶來的偏差和誤解。
其次,評估周期則應主要以年度評估或季度評估為主。目前,仍有相當多的政府網站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信息更新不及時、服務功能形式化等問題,因此縮短評估周期是有必要的。
最后,評估的過程中關注公眾的期望與需求,并對此給予積極快速的回應。建立行之有效的政府回應載體,使之成為連接政府與公眾的橋梁,達到政府與公眾之間的和諧溝通。
建立確保公眾成為政府績效評估主體的長效機制
(1)以公眾利益為重,樹立正確政績觀
政府在權衡各方面利益、綜合協調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要始終將公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制定出的公共政策或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要與公眾的利益需求相一致。在新的指標體系中,要明確公眾滿意度、環(huán)境保護和生態(tài)建設、社會保障、擴大就業(yè)、社會安全等與公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指標。
(2)鼓勵公眾參與,拓寬公眾參與途徑
政府要對公眾參與政府績效評估應予以鼓勵和保護。在設計績效評估指標時,不能只由政府官員單方面決定,除了要吸收專家學者的意見外,還要廣泛征求廣大公眾的意見和要求,在對公眾進行調查的基礎上,制定最為貼切的評估指標,充分體現公眾的滿意和理解??赏ㄟ^網絡、媒體、專線等多種形式拓寬公眾參與途徑,使公眾與政府形成有效的信息交流與溝通。
(3)建立制度化軌道, 保障參與渠道暢通
政府需要制定相關法律制度, 將公眾評估政府績效納入法律化、制度化軌道。同時,要有專門獨立的部門監(jiān)督這些法律制度的實施,以保障公眾參與渠道暢通無阻, 確保公眾權利有效行使,防止政府部門之間互相包庇, 實施不力。對于以各種途徑和名目妨礙公眾參與評估或對公眾評估結果置之不理、不進行整改提高的部門或官員要給予適當懲罰或處分。
推進政府網站建設,實現政府信息充分公開
(1)加強網站整體規(guī)劃,推進層級建設
政府網站應建立在統(tǒng)一的技術構架基礎之上,實行分級管理,分級維護,從而有效整合各部門網站的信息資源,實現各網站之間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協同應用,保證各子網站信息與主網站同步更新。根據公眾和企業(yè)的需求重新組織業(yè)務流程,注重從整體上為社會提供廣泛、高效和個性化的服務。
(2)將政府日常辦公與政府信息公開有機結合
政府部門“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在日常辦公、特別是應用政務內網OA 系統(tǒng)同時,凡是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參與事項的信息,反映行政機關履行職責基本情況的信息,行政許可設定的依據、實施過程、辦理結果等信息,都要在同步履行信息公開審批程序,在電子公文、政務信息、應急管理等核心政務信息系統(tǒng)中進行“是否公開、在政府門戶網站發(fā)布”的標注,以提高政府信息公開的效率,并嚴格履行保密審核規(guī)定。
(3)將一站式服務平臺建設與政府信息公開有機結合
嚴格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規(guī)定,清理行政許可項目、依據、主體,設定權限、范圍、條件和程序,按照“一門受理、并聯審批、統(tǒng)一收費、限時辦結”的模式建設一站式服務平臺。積極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規(guī)范和優(yōu)化行政審批流程,重新設計與流程制訂各個審批事項,將優(yōu)化后流程固化到行政審批系統(tǒng)之中,加強政務資源的整合,消除“條”與“塊”之間的割裂狀況,突破以職能部門為分類的流程管理方式,發(fā)揮業(yè)務應用系統(tǒng)的綜合效益,打造新型電子政務流程,保障網上服務日益完善和豐富,開展“一站式”服務。
(作者單位: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信息處理中心)
※鏈 接※
歐美發(fā)達國家政府先進的評估方式
在加拿大,政府除對涉及國家安全的支出內容格保密外,其他支出的使用去向都通過政府網站發(fā)布的形式向廣大公眾和媒體公開,從而使公共支出資金去向和支付過程始終處于大眾和媒體的監(jiān)督之下,透明度極高。在英國和瑞典,評估機構利用先進的信息處理技術,逐步形成規(guī)模龐大的公共支出評估數據庫,為評估各類支出項目的投入水平、效益狀況和影響狀況,開展歷史的、橫向的分析比較,保證了評估工作的持續(xù)有效發(fā)展。美國政府將政府與公眾的溝通視為政府績效評估的一個重要取向。聯邦政府與各州、地方政府都相當關注公眾參與績效評估,強調與公眾實現績效評估信息的溝通。在鳳凰城和印第安納,州政府非常細致地設計了網絡形式,來實現信息溝通。在路易斯安那,州政府定期向公眾提供高質量的機構績效信息,并擁有一個全州范圍的績效信息數據庫,每季度一次地向公眾報告每一機構的績效目標實現的數量與百分比,并專門提供一個用戶容易掌握和使用的在線通道,通過該通道人們能夠查看每一個部門、機構、項目的任何一項績效指標,也可以察看這些組織或項目的每一個目標的績效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