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jié)日,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立冬作為冬季的第一節(jié)氣,一般在公歷11月7日或8日。立冬意味著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guī)避寒冷?!对铝钇呤蚣狻逢P于立冬說:“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惫糯鷮⒘⒍譃槿颍阂缓蛩急?,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秋收冬藏,古時人們十分珍貴作為農事休整季節(jié)的冬季。
天子迎冬
立冬是古時的大節(jié)。古代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并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體相同。漢魏時期,這天天子要親率群臣迎接冬氣,對為國捐軀的烈士及其家小進行表彰與撫恤,請死者保護生靈,鼓勵民眾抵御外敵或惡寇的掠奪與侵襲?!秴问洗呵铩っ隙罚骸笆窃乱玻粤⒍?。先立冬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备哒T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邊社稷者,賞其子孫;有孤寡者,矜恤之?!睍x崔豹《古今注》:“漢文帝以立冬日賜宮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襖子?!庇帧按竺弊颖編r叟野服,魏文帝詔百官常以立冬日貴賤通戴,謂之溫帽?!?/p>
在民間則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農民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自己亦獲得飲酒與休息的酬勞。
時至今日,有的立冬習俗已經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有的沿襲至今。如卜歲,福建霞浦地區(qū)也叫“問苗”,這天農民相率到龍首山的舍人宮田祖前卜問來年的豐歉,舉行豐收聯(lián)歡晚宴,有些鄉(xiāng)村還要演戲謝神慶豐收。
冬學與拜師
冬天夜里最長,而且又是農閑季節(jié),在這個季節(jié)辦“冬學”是適合的時間。冬學非正規(guī)教育,有各種性質:如“識字班”,招收成年男女,目的在于掃盲;“訓練班”招收有一定專長的人,進行專業(yè)知識訓練,培養(yǎng)人才;“普通學習班”主要提高文化,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冬學的校址多設在廟宇或公房里,教員主要聘請本村或外村人承擔,適當?shù)慕o予報酬。
冬季好多村莊都舉行拜師活動,是學生拜望老師的季節(jié)。入冬后,城鎮(zhèn)鄉(xiāng)村學校的學董(學校管理人員)領上家長和學生,端上方盤(盤中放四碟菜、一壺酒、一只酒杯),提著果品和點心去慰問老師,叫作“拜師”。在立冬或冬至這天,有些老師家里像過大節(jié)一樣,設宴招待前來拜師的學生。在庭房掛孔子像,上書“大哉至圣先師孔子”,學生在孔子像前行跪拜禮,口念:“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未有孔子,孔子以后孰如孔子!”然后學生向老師請安。禮畢,學生分頭在老師家中做一些家務活。
補冬的習俗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也是進補的好時節(jié)。按我國傳統(tǒng)的民間習慣,“立冬”代表著冬季的開始。我國古時是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每逢這天,南北方人們都以不同的方式進行食補,這樣到了寒冷的冬天,人們才能抵御嚴寒的侵襲。
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么立冬要吃餃子呢?因為餃子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jié)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F(xiàn)在,人們已經逐漸恢復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那么,南方的人家在這一天都有什么好吃的呢?
潮汕人自古就有立冬進補的習俗,當?shù)鼐用裾J為立冬日是進補的最佳日子。每到這個時節(jié),家家戶戶要吃甘蔗,據(jù)說,這一天吃了甘蔗,可以保護牙齒。俗語曰:“立冬食蔗不會齒痛?!背酥猓麄冞€會選用人參、當歸、枸杞、冬蟲夏草、茯苓、黃芪等等中藥,配上烏雞、鷓鴣、鴿子、鵪鶉、水鴨等肉類煲出一鍋噴香的養(yǎng)生湯,所以這一天市場上的烏雞、鳥類都會比平時熱銷。
在漳州,農家通常會在立冬這天做一種叫作“交冬糍”的小吃。這種小吃是以糯米為主料,浸泡以后再放到蒸籠里去蒸熟,然后迅速放在石舀里舂,直到變得綿軟柔韌,最后再趁熱將飯泥制作成各種樣子的團狀,擱在芝麻或黃豆或花生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盤里滾動,即可取食。漳州人常用這種小吃來祀神祭祖,慶賀農作物的豐收。
在汕頭,人們有吃炒香飯的習俗,也就是食用用蓮子、香菇、板栗、蝦仁、紅蘿卜等做成的香飯。另外民間還流傳有“神仙粥”的歌謠:“一把糯米煮成湯,7個蔥頭7片姜,熬熟兌入半杯醋,傷風感冒保安康?!贝送猓诹⒍@一天,臺灣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大多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責任編輯】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