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尚璇
摘要: 口語運用一直都是大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很多學校在進行正常英語教學時忽略了這一點。學生始終難以突破英語口語這一難關。經(jīng)作者分析研究,英語口語水平的提高,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努力。首先,提高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興趣,其次,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最后,了解西方國家文化。相信在老師與學生的共同不懈努力下,大學生口語水平一定能夠得到很大的提高。
關鍵詞: 大學英語口語音標互動
英語語言的運用在當今社會越來越重要,英語學習也引起了學生的高度重視。但是,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學生只在乎學到了多少單詞量,掌握了多少語法知識,閱讀過多少英語新聞,口語訓練與作用往往被嚴重忽略。殊不知,口語是語言存在的基本形式,從語言的起源、發(fā)展和使用情況看口語是處于首要地位的。弗倫奇(French,F(xiàn).G)認為,說是基礎,其他的能力(聽、讀、寫)都是靠說建立起來的,外語聽、說、讀、寫的關系實際上是外語口語和書面語的關系,口語是書面語有聲的形式,書面語是口頭語的文字記錄,口語(聲音)在前,書面語(記錄)在后,這是人類語言發(fā)展的實踐的規(guī)律。而如今的大學中,很多英語教師往往忽視了英語口語的教學和訓練,一味地注重學生聽力技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或者采用應試的教學方法教學,使學生忽視了口語能力的提高,錯過了訓練口語的大好機會。
我經(jīng)過調(diào)查分析和研究認為,提高學生的口語技能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培養(yǎng)學生練習口語的興趣,擺脫膽怯
很多學生不愿涉足英語口語領域的練習,不是因為不夠重視,也不是因為知難而退,而是心理原因。一些學生本身覺得學習英語就是枯燥乏味的,一說學英語就提不起精神,一些學生又因為過分害羞,害怕一張嘴就說錯話,讓聽者笑話。久而久之,口語的練習與加強就無形中被完全忽視。
前蘇聯(lián)教育學家斯卡特金說:“教育效果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庇⒄Z教學片“Follow Me”(跟我說)在增強趣味性方面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它的對話貼近生活,演員表演生動、幽默;具有戲劇性的效果。其間還穿插了智力測驗,名勝古跡,文化背景的介紹等,就是為了抓住觀眾,吸引觀眾,使觀眾有興趣看下去,在說笑聲中學會英語,因此,從中我們可得到借鑒。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激發(fā)學生學習、練習口語的興趣:進一步加大課堂改革力度,加強課堂教學的多樣化,如用英語描述特定事物;用英語編故事并進行角色扮演,等等。通過課堂語言實踐,學生在提高英語口語的自我意識的前提下,主動地參與英語活動,提高英語口語交際水平。在教學中循序漸進,教師要學會調(diào)整教學材料及教學用語,幫助學生適應在不同的語言發(fā)展階段的需要,要表揚表現(xiàn)突出的同學,對性格內(nèi)向的同學要鼓勵他們大膽開口說話。經(jīng)常接觸英語,并用之進行交流,可以使學生的口語表達更為清晰。
二、營造良好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
交際教學思想的倡導者歐萊特(All-wright)認為語言學習的成功在于將學生放在一個需要用目的語交際的語境之中,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形式的得體與否做出判斷的能力和結合語境理解語言形式與意義的能力。但學生接觸英語交際情景的機會非常局限,他們的語言學習和習得的主要環(huán)境就是課堂。而在目前大部分中學英語課堂模式中,缺少學生創(chuàng)造性使用目的語的氛圍和場合,口語練習也往往是教師控制的、機械的操練,缺乏師生和生生間思想上、信息上、情感上有意義的交流。教師應當充當這方面的拓荒者。在有限的時間里為學生營造這種英語語言環(huán)境,讓他們不得不說,盡量用最簡單的單詞、短語表達意思。當然,英語角是一個十分有效的方法。如果有人使用漢語,就可以采取懲罰的方式,督促學生自我改正,養(yǎng)成說英語的習慣??梢栽诳谡Z課上組織一些生動有趣的活動,如:
電影原聲配音:尋找新穎而有趣的大眾娛樂電影,語言清新簡單,讓學生模仿其配音,從而全班進行評價。這一活動既能激發(fā)學生練習口語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又能帶動全班學生,提高娛樂性,也使本身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英語歌曲大比拼:每個人在課下找到自己喜歡的英文歌,不要求唱功優(yōu)秀,只要求學生能完整唱下來。這種模仿與練習,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而且可以拓展學生學習英語的途徑。
英語辯論賽:小范圍地對身邊的小事件發(fā)表各自評論,不要求語言邏輯性強,但要求學生可以用最簡單的語言準確地表達思想和看法。
英語演講比賽:設定開放式或者半開放式演講題,學生課后就這一題目搜集相關資料和信息,然后在全班甚至是全校進行演講,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思辨能力,克服膽怯,從而進一步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課堂的教學模式可以有很多種,無論形式是否新穎,水平是否高,只要試圖嘗試,敢于邁出第一步,就意義重大。
三、了解西方國家文化
長期以來,教學實踐一直以英語語言知識的講授和訓練為重點,忽視了融入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似乎認為學生一旦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掌握了英語語言、詞匯和語法規(guī)則就能夠自如地理解和表達,其實不然。漢語和英語分屬于不同的語種,我國文化和英語國家的文化雖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處,可兩者的差異遠遠大于它們之間的相同或相似。而這些文化差異又導致了英漢兩種語言的形式、內(nèi)部系統(tǒng)和語用條件差異。我國的大學生如果不了解這些差異,在口語交際中就會出現(xiàn)失誤,形成交際障礙,導致交際失敗。因此,從跨文化角度來看,大學生不僅要注意對英語語言體系的學習、訓練,聽說讀寫譯的技能的培養(yǎng),而且要重視文化差異對口語交際能力的影響。
海姆斯(D·H·Hymes)認為,僅僅學習某種語言是不夠的,還必須學習怎樣使用那種語言,即必須掌握使用那種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必須懂得什么時候使用何種語體和語言形式,怎樣以適當?shù)姆绞奖硎究蜌猓ɑ虿豢蜌猓?、友好(或不友好),等等。例如,中國人見面往往相互問:“你吃過飯了嗎?”其實問話者并不是想知道對方是否吃了飯,而只是一種問候的方式,英語國家卻沒有這種問候的方式。外國人對于“Hello,have you eaten your meal?”這樣的招呼,往往不知如何回答,甚至還有些不高興,誤認為那些同他們打招呼的人以為他們沒錢吃飯,而回以“我有錢吃飯”。又如,漢語“謝謝”的英語對等詞是“Thank you”,如何正確地使用和對其做出恰當?shù)姆磻穷H有學問的。英美人受到別人祝賀、贊美時,“Thank you”是最自然恰當?shù)幕卮?;但中國人素以謙虛為榮,對贊美、祝賀往往會回以“哪里?哪里?”“慚愧,慚愧”等,如按漢語直譯,則變成“Where?Where?”或“I feel ashamed.”這樣做答則會讓對方迷惑不解,這樣不得體的回答最終會導致交際失敗。
四、結語
大學英語教學應該加強口語訓練,口語訓練不能缺少聽、讀和寫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應當將它們緊密結合起來,缺一不可。英語口語能力是英語學習的升華,英語基礎知識是塊基石,這一任務任重道遠。教師應當重視這一任務,通過提高興趣、營造語境和提高文化修養(yǎng)等多種方式,努力為學生鋪設一條平整的道路,最終使學生真正掌握這門語言,為其所用。
參考文獻:
[1]北京初級口語教程.吳楨福.北京外國語學院.
[2]王慶光.大學英語教學中急需加強口語教學[J].重慶郵電學報,2000,(2).
[3]李麗君.學好英語口語的八種技巧[J].英語通,2005,(6).
[4]章兼中.外語教學心理學[N].英語輔導報,1985.
[5]Jack C.Richards and Theodore 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1986.
[6]Jeremy Harmer.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1983.
[7]Council of Europe.Common Eru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Learning,teaching,assessment,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