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娟
摘要: 語文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老師要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為學生思維訓練的積極參與提供必要的時空;把“教”的課堂變“學”的課堂,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學生得到充分發(fā)展。
關鍵詞: 語文課堂教學生成實踐活動社會生活尊重激勵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強調(diào)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老師要將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主人,為學生思維訓練的積極參與提供必要的時空;把“教”的課堂變“學”的課堂,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學生得到充分發(fā)展。凡是牽強地做表面文章的一切活動都是毫無實際意義的。
一、結構上以“生成”駕馭課堂
預設是課前老師對教學任務認真?zhèn)湔n,對課的結構,即課的組成部分及其進行的順序、時間分配有一個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這是必要的。但是老師在教學預設的過程中,應該真正“以學生為本”,將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從而使整個預設空間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自由度。即便這樣,在實際教學中,老師仍然不能機械地照搬預設,用自己的答題框架套學生的思路,而要根據(jù)教學進程和學生需要的實際,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行為,營造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從而使學生得到更富有個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這就是教學上的“生成”。例如,教學《師恩難忘》,第一步,可以先激發(fā)學生邊讀邊想,在心中勾勒作品中的畫面,朗讀時要讀出感情。緊接著教師鼓勵學生誦讀,其他同學認真聽,讓剛才在腦海中“拍攝”下來的畫面再次回放……再鼓勵學生交流回答,感受老師的教誨之恩。第二步,通過小組討論引導學生細細品味文章在語言、內(nèi)容、結構方面的美點。學生由于對文章內(nèi)容有較深刻的理解,因此對生動傳神的動詞、形容詞,生動形象的比喻擬人對比等能夠口味、揣摩,學生的感悟很深刻。第三步,針對學生的感悟,讓學生搜尋自己類似的生活經(jīng)歷,說說自己心中的“老師形象”,產(chǎn)生與作者的共鳴。這樣的閱讀感悟過程帶有明確目的指向的品讀、交流等“自主學習”方式,以學生的思維作為課堂教學的“路標”,克服教師備課遠離學生實際的弊端,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共同參與及共同創(chuàng)造的過程”。學生相互啟發(fā),才思泉涌,教師也從學生那兒獲得靈感的源泉,課堂變成一個開放的、多變的、極具生成性的“智慧場”,從而使預設和生成達到和諧統(tǒng)一。
二、形式上以實踐活動激活課堂
《課程標準》提倡綜合性學習?!熬C合性學習”貴在活動,但綜合性學習活動不是大雜燴,不是做拼盤,形式越多越好,單純地為熱鬧而活動。這種雜而亂的形式主義無疑剝奪了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更談不上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提高。在按照《課標》開展豐富多彩的創(chuàng)新活動時,要將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全部滲透于學生的活動中,將老師“教”的知識科學地巧妙地變?yōu)閷W生“學”的活動,老師講析的內(nèi)容在活動中體現(xiàn)出來。
活動形式可以小組合作討論,可以開展各種擂臺賽,要求人人參加。例如開展《詩歌朗誦比賽》、《模擬抗美援朝新聞發(fā)布會》等綜合實踐活動,既能調(diào)動學生的自主積極性,又能通過合作提高了對古詩詞的賞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此外,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在課堂上搞一些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可使學生在自由想象、探索中培養(yǎng)流暢獨創(chuàng)的思維。
1.根據(jù)主導詞說話。如用“桌子、月亮”說一句話;根據(jù)“春天、森林、陶醉、飛”四個詞說一段話。
2.編演課本劇,小制作(插圖、課件)。如給《岳陽樓記》繪制插圖,給《范進中舉》、《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編演課本劇,學習《小橘燈》制作小橘燈,等等。
3.設計新穎的“創(chuàng)意作文”,鼓勵學生寫出真情實感??梢龑W生自編童話、寓言,如:《地球媽媽哭了》《如果我是一只小鳥》。
三、內(nèi)容上把豐富的社會生活引進課堂
生活是學習的“米倉”,不能只重視學生的書本視線,更應關注學生的生活視線。例如學生吟誦古詩后,適時適地地引導他們學以致用,體驗創(chuàng)作的成功。如某同學“只在校園中,人多不知處”,“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師長何處來”。學完《春聯(lián)》后,可利用春節(jié)這一傳統(tǒng)佳節(jié),舉辦一個春聯(lián)創(chuàng)作大賽會,一邊播放《月光曲》、《二泉映月》,一邊誦讀自己創(chuàng)作的春聯(lián)。這樣可讓學生在學、用中充分體現(xiàn)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
社會已進入信息化時代,而教材的內(nèi)容滯后于生活,失去新意,已不能吸引學生。些時,教師應把最新的生活信息帶給學生,和學生一起關注社會生活。如美國對伊拉克發(fā)動戰(zhàn)爭,我就結合教學進行破壞國家主權,維護世界和平的道德思想教育,譴責美國的侵略暴行。還和學生一起關注局勢的發(fā)展,每天利用課前五分鐘,讓學生報道最新新聞,這為學生關注時事,拓寬視野,豐富寫作素材,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奠定了基礎。
四、情感上把尊重激勵貫穿課堂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薄罢Z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币蚨處煈D變觀念,由權威轉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鼓勵者。
1.架起信任的橋梁
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需要一定的時空,更需要寬松、活躍的教學氛圍。我們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和諧、民主的環(huán)境,承認學生的差異,維護學生的自尊。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以靈活地地采用各種評價手段。當學生回答困難時,就微笑地說:“不要慌,慢慢回想一下,懂多少就說多少?!碑敾卮疱e誤時,不要責備,而是帶著期望:“說錯了沒關系,爭取下次回答正確。”或用語文暗示,或借助自己的神態(tài),使學生達到充分自我發(fā)展。
2.適當?shù)乩眠x擇激勵機制
選擇,是人的主體能動性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選擇有利于喚起學生的意識。如果讓學生根據(jù)自身的情況,自己的喜好去學習,那么學習興趣肯定非常濃厚。一篇課文可以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詞句段去欣賞,談自己所想,做自己想做,把學生從“題?!苯饩瘸鰜?。在這基礎上對于學生的行為及時給予激勵,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
3.增強學生的成功體驗
可在教學中抓住時機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獲得成功,對課堂上有一技之長的學生可樹為榜樣,如“詞典先生”、“思想家”、“閱讀能手”、“小作家”等。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會不斷升溫,學習行為會不斷改進,學習的體驗也會不斷豐富,讓他們足以樹立“我能行”的自信。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激發(fā)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p>
總之,教材是課程標準的具體體現(xiàn),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jù)。但教材上的知識是靜態(tài)的,它只是為知識的傳遞提供了可能。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靈活地開展各種綜合性學習活動,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生成動態(tài)的教學點,構建生命的課堂。改革是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要使每個學生真正地參與、合作、經(jīng)歷探究,有所創(chuàng)新發(fā)展,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推進和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正如林語堂而先生所說的那樣:“學校如同一片森林,學生應有如林中猴子在其間自由跳躍,任意摘吃各種營養(yǎng)豐富的堅果?!?/p>
參考文獻:
[1]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詩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2]竇桂梅.梳理課堂——竇桂梅“課堂捉蟲”手記.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
[3]王棟生.不跪著教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