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喜云
《數(shù)學課程標準》強調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境,組織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實踐中探索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從感性到理性,從實踐到認識,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真正成為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那么,在教學中如何重視實踐操作,促進學生能力發(fā)展呢?
一、創(chuàng)情激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設計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好奇,為學生提供觀察、操作的機會,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覺能動性,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活動中獲得正確認知,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例如在教學圓柱的體積公式時,我有步驟地創(chuàng)設了如下的問題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獲取新知的好奇性:第一步,試求圓柱體玻璃容器中水的體積。出示實物,提出問題后,學生對此興趣盎然,卻又一時難以說出答案。有幾個學生試著說,能否“將圓柱體的水”倒入長方體容器中,轉化為求長方體容器中水的體積。第二步,我順水椎舟,問如果將“圓柱體的水”換成“圓柱體的橡皮泥”,又該怎樣計算它的體積呢?經過思考,有學生提出將它捏成長方體,體積就可以求出來了。第三步,我又追問,如果換成“圓柱體木塊”呢?你能計算出它的體積嗎?木塊不能像水那樣倒,也不能像橡皮泥一樣去捏,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想獲得新知的興趣。學生思考后認為可以將它浸入長方體容器的水中,用測量排擠出同體積的水的辦法來測知,我又展示問題的焦點:假若是壓路機圓柱形的前輪,你能想辦法計算嗎?在充分調動起學生急于獲得新知的情況下,組織學生動手實驗,最后在學生積極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橫空出世”。通過一環(huán)環(huán)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僅復習了舊知,溝通了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而且也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問題研究的熱情,促進了學生對問題的積極思維,同時也為探索公式推導做足了準備。
二、挖掘操作價值,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數(shù)學是思維的體操。數(shù)學學習的主要方式是數(shù)學思維。所有的動手操作都是實現(xiàn)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的一個載體。在短暫的40分鐘內,教師所能利用的操作材料、種類、時間是有限的,在精選操作材料的前提下,必須深挖每一種操作材料的思維價值,使它最大限度地為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服務。例如在教學《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時,兩位教師都讓學生準備了正方形的紙,一位教師是這樣做的,師:“請你把正方形的紙上下對折,再左右對折,用彩筆涂出其中的一份,說一說涂色部分是這張正方形紙的幾分之幾?”學生就按照教師的要求很快操作完了,也很快說出了涂色部分是這張正方形紙的四分之一,而學生涂色得到的四分之一是完全一致的。另一位教師是這樣做的,師:你能通過動手操作,把這張正方形的紙平均分成四份嗎?并把其中的一份涂色上顏色,說一說涂色部分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也很快得出了正確的結論,但學生的答案卻是好幾種。同一個環(huán)節(jié),同一種教具,但課堂效果卻大不相同。在第一位老師的課堂上,學生只是“操作工”,正方形紙只是“道具”,所有的活動都是在教師的提問下進行的,“教師的腦,學生的手”,學生缺乏自主思考的時間與機會,數(shù)學思維的發(fā)展也僅限于對分數(shù)的機械理解與運用。在第二位老師的課堂上,學生成了“探究者”,正方形紙也變成他們手中的“金箍棒”,用它變換出不同的花樣,學生的思維火花在這不同的操作中得以綻放。所以教學中只有操作是不夠的,教師還要重視對學生操作活動的設計、指導和優(yōu)化,挖掘操作的思維價值,在充分發(fā)揮材料作用的同時,使動手操作、數(shù)學思維和學生能力發(fā)展緊密結合。
三、有序引導操作,促使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小學生的思維,處于無序思維向有序思維的過渡階段,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和訓練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在操作活動中,學生的思維是隨著操作的順序進行的,操作程序反映了學生接受的思維過程。如果操作的程序混亂,在學生的大腦中就無法形成一條清晰流暢的思路,就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經過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思維活動,思維的條理性才能得到提高,如:在教學《9加6的進位加法》時,教學程序分三步。第一步操作:先拿出9個皮球,放在盒子里,再拿出6個皮球放在盒子外面,問:現(xiàn)在把9個皮球和6個皮球合起來,怎樣計算呢?第二步問:盒子里面已有9個,再添上幾個就剛好成一盒10個呢?(再添1個)操作:把盒子外面的6個分成1個和5個。第三步操作:拿起盒子外面1個放在盒內(學生說:9十1=10),老師再用手勢表示盒內10個與盒外5個合并(學生說10+5=15)這樣通過有序的引導,再配合簡單直觀教具的操作,邊操作、邊思考,展現(xiàn)了學生思維的過程,用操作促進思維,用思維指揮操作,促使學生形成清晰的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