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瓊
人人都說,當教師辛苦,當班主任更辛苦!的確,班主任工作是由繁復、瑣碎的小事構成的,這些小事像一個個音符,只要我們把這些音符進行藝術加工,煩人的工作也可以譜寫成一曲動人的樂章。我最欣賞魏書生的一句話:“學生需要會偷懶的老師!”是啊,何不把權力下放到學生,讓他們自己來管理班級,這樣,既減輕了老師的負擔,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發(fā)揮能力的平臺,培養(yǎng)孩子們的責任心,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但究竟是個什么樣的偷懶法呢?下面,我就兩個方面說說我的做法。
一、班主任授權,讓班干部自主管理,做到職責明確
班集體,所有的人都生于斯,長于斯,變化于斯??梢?,班級和孩子們的人生維系得十分緊密,班主任的工作就得講究科學性、藝術性,要讓孩子們通過班級這座長長的橋,跨向理想的彼岸,奔向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所有的能力就得從小開始挖掘、培養(yǎng)。
我們班大多數事情都由學生包干了,我只是一個引導者和監(jiān)督者,充分挖掘孩子們潛在的能力,培養(yǎng)責任心!選定一名班長,給足權利,作為總監(jiān)督和總指揮,他可以根據其他班干部的工作態(tài)度和表現(xiàn)情況,及時總結同時有權力撤換。每天安排一個班主任助理和一個值日生,他們的職責是管理班級當天各方面的情況,通過夕會(下午放學前10分鐘)進行總結、講評,其中包括學習、紀律和衛(wèi)生等方面的情況。另外,每一組除了有傳統(tǒng)的語、數、外組長之外,還有一個記分組長、一個衛(wèi)生總監(jiān)和一個桌長(管理本組的桌椅擺放),每天的情況,全部由記分組長統(tǒng)計。一周一小結,宣布每個學生的綜合素質分數。另外,還推選了一位總統(tǒng)分員,專門管理、登記各記分組長分數??蓜e小看這些分數,它們與學生的切身利益有關哦!我創(chuàng)辦了一個“班級小名人”榜,直接與年度評選“三好學生”“優(yōu)秀少先隊員”緊緊相連,每月評選一次。評的依據主要是學生每月的綜合素質分數總和。開始,我采用的方法是,每周召開一次總結會,每學生每30分可換取一顆鐳射閃光五角星(自制學生感興趣的獎品),貼在“成果本”上。一個月后,上了五顆星星的同學,就可以上“班級小名人”榜了。每評選一次,改變一種五角星的顏色,避免學生混淆的可能。后來我發(fā)現(xiàn)這樣的效果不是很好,上榜的孩子基本上就固定在那幾個“尖子生”身上了。為了尋求更好、更有效的方法,我積極與科任老師們商量,最后決定改成前后對比法來獲得獎品,只要一周比一周進步,就有希望,每進步十分獎勵一顆五角星,這樣的效果好多啦!我經常跟孩子們說:“人應該學會自我更新,今天的我應該比昨天的我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認識、新的能力。我新了,世界在我的眼里就新了?!边@樣的方法,讓優(yōu)生有了緊迫感,后進生有了自信心,有了動力,最主要的是“抬”起了平時總是“默默無聞”、容易被埋沒、被忽視的中等生。這樣,我把手中的權力下放到班干部,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自主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時,我也沉浸在放權的喜悅中。但久而久之,我發(fā)現(xiàn)畢竟是小學生,有些行為還要規(guī)范,所以我決定,該收權時還得收權。
二、教師收權,讓班組自覺規(guī)范自我行為,做到榮耀共享
我一直在思考,怎樣才能讓個人的榮譽集體共享,集體的榮譽個人分享呢?每周的總結,就少不了組與組之間的團體評比了。我們班一共有八個小組,以組為單位,每周進行激烈的比賽。
大家都認為,除了語、數這兩門課程,其他科任老師進堂,組織教學最煩人。那我何不把這個作為一個突破口呢?為了更好地配合科任老師的組織教學,我在黑板的右側設計了一個“一課一評”表,這個表的維護、填寫由學習委員承包負責,有科目、總評、紅旗組(課堂上紀律最好,發(fā)言最積極的組)、還需努力組四個項目,科任老師對每一堂課的評價,給予紅旗組的肯定,并指出還需努力組的不足之處。這些情況的記載由班長負責,根據科任老師的填寫情況,班長給各組進行團體成績的加、扣分。本制度執(zhí)行以來,學生還挺在乎的,因為周五的總結將要根據各組的分數評出名次。優(yōu)秀組享受的待遇還不錯,可為組員下一周的個人分數獎勵三分,并且可獲得一周的作業(yè)自主權,根據自己的所需,有選擇性地安排、設計適合自己的作業(yè),家長十分認同,全都配合簽了字。我還發(fā)現(xiàn),他們真會享用這個權力,設計的作業(yè)甚至比老師還想得周到,比如說,抄寫的作業(yè),他們改為聽寫;背誦的內容,他們改為按課文內容填空;還有一些實踐性的,比如說小組上街尋找廣告錯別字,去敬老院義務勞動等等,挺有創(chuàng)意,也更有實用性,我不得不佩服他們。落后的組,誰都會埋怨、后悔,除了要給每個組員扣除下周的個人分數三分之外,每天還得比其他組多一項小作業(yè)。而處在中間的組則不加也不扣,不獎也不罰。競爭之大,同時在班內也形成了一種你追我趕的風氣,并且增強了他們的集體榮譽感。
也許,就因為這樣,孩子們喜歡上了我,喜歡一個會“偷懶”的老師,喜歡在一個有組織的集體中成長,能嘗盡其中的酸甜苦辣,真正體會到“風雨過后見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