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彬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以傳授學生寫作技巧為主要目的,而不注重對學生進行與作文相關能力的培養(yǎng)。用這種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無異于望梅止渴。那么,怎樣才能找到真正的源頭活水呢?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寫好作文的重要途徑。
一、博覽群書,打好寫作基礎
素材是寫作第一要素。因此要寫好文章必須通過閱讀,對素材進行充分的積累。我們認為,廣讀博收,積累素材是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可見,寫作必須以閱讀為基礎。一個人,只有當他看的書多,閱讀量大,才會在胸中積累下豐富的詞匯,寫起文章才會文思泉涌。所謂“多讀胸中有本,多寫筆下生花”,就是這個道理。我在閱讀教學,讓學生嘗試寫兒童詩、童話、寓言等。抓住契機,適當讓學生嘗試寫他們喜聞樂見的東西,這很符合兒童的口味。例如,在我教完《我和祖父的園子》一課時,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祖父園子的喜愛之情。學生完全被這篇充滿童趣的課文所吸引,動情的朗讀,學生對文章的喜愛傾涌而出,一篇篇洋溢著童趣和真情的片段練習躍然紙上。從學生那興奮的神情和滿懷深情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學生寫作的樂趣,成功的喜悅。
閱讀和作文水平的提高有直接的聯(lián)系,通過閱讀可以使學生累積大量的豐富的寫作素材。小學生通過閱讀所了解、掌握的書本的內容,也是一種生活,甚至是一種更廣闊的生活。同樣,閱讀多了,積累也就豐富了,學生也不再會有“茶壺裝餃子——倒不出”的苦悶,解決了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不知寫什么”的問題;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增強語感。堅持多讀一些古今中外名著,學生可以盡情的在文學海洋中徜徉,體味到文學的奧秘,因而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加強了語言能力,增強了語感。有效的解決了學生作文中“寫得干巴巴”“語病多”的問題。
二、活用教材,體驗練筆成功
郭沫若曾說過:“應該時常練習寫作,寫多了寫得久了,自然也就會巧起來,好起來?!逼鋵崳_新教材,不少課文后的“小練筆”就為我們提供了習作“練武”的空間。如五年級上冊《古詩兩首》課后“練筆”:體會《尋隱者不遇》一詩描繪的情景,再寫下來;《高爾基和他的兒子》課后“練筆”:請你代高爾基的兒子給高爾基寫一封回信等等。這種小練筆,給學生提供寫話的材料。它以教材為憑借,選材角度小,內容簡短,貼近實際,可以減緩作文的坡度,提高寫作興趣,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是不無裨益。
巧妙地將“小練筆”和當堂閱讀教學融合,這就需要我們熟練駕馭教材,找準切入點。即在閱讀教學中相機進行寫作訓練的著手點,激起學生的練筆興趣。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課文都是描寫世界文化遺產的文章,第14課《秦兵馬俑》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軍陣圖,課文可以設計一個“練筆”:作者把兵馬俑寫得栩栩如生!我們也來寫寫吧。在教學第四至十自然段過程中讓學生思考,作者寫了兵馬俑的那些方面,學生略加思考能夠找到是“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兩個方面,并重點讓學生體會個性鮮明的兵俑,用“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說話。接著我引導孩子思考:既然寫兵馬俑,為什么要寫他們的個性?再讀讀這些句子,看看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出它們的個性特點的?學生們從中知道了描寫個性特點從它的動作、表情、眼神、等方面來寫。最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平時最熟悉,最喜愛的一個場景,可以用上“有的……有的……有的……”,適當使用比喻句,擬人句。有了寫作內容,掌握了寫作方法,積累了語言,學生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完全沉浸在寫作的快樂之中。結果大多數學生的在較短的時間內將片段寫得生動具體。
三、讀寫結合,成就習作快樂
要讓讀寫結合不流于形式,真正達到訓練的目的。課堂上,教師要想方設法激活學生的生活記憶和情感體驗,只有在學生情感體驗基礎上的讀寫訓練,才能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深度理解和閱讀。
如《桂林山水》一課。作者應用了一系列修辭和寫作手法,鮮明地描摹出桂林山水的特點。寫漓江的水,不直接寫水,而是借大海和西湖之美進行對比襯托,然后分別用一個排比三個分句三種方法,寫出了漓江水的三個特點:靜,清,綠。而寫山,也是用對比的手法,用泰山和香山之絕來襯托,刻畫了這一帶山的三個特點:奇,秀,險??梢哉f,這是修辭和寫作手法的大薈萃,作者對事物特點的把握是如此的清晰準確、鮮明生動,除了一雙慧眼,更多的是恰當巧妙地應用了各種手法,讀來瑯瑯上口,又形象逼真,生動有趣。
教學過程中,我?guī)W生配樂欣賞了漓江的美麗圖片,再引導學生想象漓江的水還有哪些特點,讓學生模仿文章中的句式寫出來。有的寫:“漓江的水真甜啊,甜得像蜜一般?!庇械膶懀骸袄旖乃鏇霭?,涼得像冰水一樣,讓你一碰就神清氣爽?!庇械恼f:“漓江的水真滑啊,像鋪在水面的巨大絲綢?!边€有的還把漓江的水面比作了嬰兒柔嫩的皮膚。孩子們將眼中畫、心中情和著筆下辭,自然而然吟出了一句句美麗的語句來。
快樂的閱讀和習作相結合,從讀中探詢學生的情和趣,化難為易,讓學生在此中體會到習作的快樂,變“怕寫作文”為“樂寫作文”,不斷提高寫作能力,寫作技巧,提高對生活的領悟力、觀察力,這樣就能找到作文的源頭活水,也就不會為寫作文而發(fā)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