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志杰
〔關鍵詞〕 化學教學;教學設計;目標多元化;過程科
學化;方法多樣化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4—0055—01
以實驗為基礎的化學教學,它的設計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其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值得去探討,教師在這方面下的工夫越多,教學效果才有可能越好。那么,怎樣才能優(yōu)化教學設計,進而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呢?
一、目標多元化是前提
教學目標是教學雙方積極活動的準繩,其完成情況是衡量教學質量的尺度。制訂教學目標要考慮以下問題:學生要學到哪些知識、學到什么程度;鞏固哪些知識、為學習哪些知識作準備;要結合哪些實際內容;要培養(yǎng)學生哪方面的技能;使學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糾正哪些錯誤的觀點等等。教學目標提得過高、過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執(zhí)行和落實。雖然并非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都要包括上述幾個方面,但必須有所依據(jù)。例如,《鹵族元素》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可確定為:在學習氯性質的基礎上讓學生掌握氟、溴、碘的主要性質以及一些重要化合物的用途;使學生初步掌握鹵素的原子結構及其性質,為學習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作準備;通過鹵素性質的比較,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和依據(jù)現(xiàn)象作出結論的能力;對學生進行物質結構決定物質性質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今天,我們應該努力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多元化,提高教學質量。
二、過程科學化是根本
教學過程的科學化是指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為此,教師必須依據(jù)教學目標精心做好四個設計:①結構設計。一般按時間順序把化學課劃分為開始、中心和結尾,這種劃分適合于任何一種課型。開始階段的重點是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做好知識和心理上的準備。中心階段是一節(jié)課的核心,教學目標的完成、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在這部分。在課的結尾部分,要引導學生對學到的知識進行歸納、概括,加深理解和記憶。②問題設計。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多種問題情境,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鹽類的水解》這節(jié)課中,首先設疑:鹽溶液是中性還是堿性或酸性,為什么?接著通過演示實驗說明現(xiàn)象,最后師生共同分析得出結論。③作業(yè)設計。對于課堂練習的設計,應著重考查學生對課堂上學過的化學知識的掌握情況,起到及時反饋、鞏固新知識的作用。所以要緊密配合上課內容,適時地穿插安排,多選用難度不大,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可以答對的習題;對于課外作業(yè)的設計,要結合學生已學過的知識,起到加深理解,綜合運用,并逐步形成化學知識結構的作用。課外作業(yè)題的綜合性、題型的多樣性、例題的靈活性及答案的隱蔽性等都要比課堂練習高一些。④板書設計。課堂教學中的板書,它既可以彌補語言表達的不足,又可以達到形象直觀的效果。
三、方法多樣化是關鍵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要得法。目前書刊上介紹的化學教學方法種類繁多,如探索法、自學輔導法、發(fā)現(xiàn)法、程序教學法、單元結構教學法……一堂課究竟采用哪種教學方法,要視課型、內容及教師、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只要“省時、啟智、輕負、高效”就是好方法。在化學教學實踐中要重視并掌握好化學教學中的基本方法,如啟發(fā)性講授法、演示法、實驗法、練習法等。針對高中學生的認知水平,還可著重運用探索法、討論法、自學法等。應用時要注意多種教學方法的相互配合,保證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特別要注意的是,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化學教師必須充分運用實驗法這一重要的教學方法,認真開展實驗設計,讓學生動手實驗,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如《原電池》一節(jié)可設計以下實驗:①觀察鋅板和稀硫酸的反應;②在鋅板和稀硫酸的反應中用銅板接觸鋅板,有何現(xiàn)象?③鋅板和銅板在稀硫酸中不接觸,用導線在外電路通過電流計連接,觀察現(xiàn)象;④將稀硫酸換成蒸餾水重復上述實驗,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上述實驗問題是按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的,學生在完成一系列實驗的過程中,經老師點撥,不但掌握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訓練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