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年
父親依舊沉默,依舊寡言。
我和父親關系緩和后第一次“講”這么久的電話。接通后我們互相說了幾次“喂”,像總也配合不好似的,更像是沒有通過電話似的笨拙與尷尬。他先停止“喂”,聽到我的聲音后,他“嗯”了一聲,接著對我說:“是倩倩啊?”我答應了一聲,等待著他下面的話。“沒上學嗎?”“嗯,快開學了。”“哦。最近學習怎么樣?”“能怎么樣,就這樣了唄。”“家里還很熱嗎?”“有點?!薄芭叮 苯Y束了像規(guī)定好的開場,我開始習慣性地等待電話那端的沉默。雖然關系緩和了點,但我和父親還是那么“陌生”,就像兩個素未謀面的人站在一起,僵硬得擺不出一個合適的表情和姿勢,更不懂講什么話,連一兩句設計好的臺詞也沒有!我握著話筒,想象著那端的父親也像我這般擺弄著電話線,希望從那彎彎曲曲的電話線里摳出丁點兒的詞句。
在“漫長”的幾十秒的沉寂之后,還是我打破了沉默。就算關系還有點僵,就不應該什么話都不講?!澳隳沁呉矡岚?,爸?”“???嗯?!彼駨膲糁斜缓靶岩粯臃磻诉^來,支吾地回答?!皨寢寗偛懦鋈チ?,咱們家老房子有人要租?!薄芭?,這樣啊……”不知道腦子里怎么就一下子冒出來這么多話,那端父親好像還沒從沉默里反應過來,我就像回到幕后的演員,一放松,忘掉的臺詞又回來了一般,和父親聊了起來。那邊的父親在我的感染之下,也打開了話匣子……
母親告訴過我,其實父親心里有很多話想對我說,只是不善于表達。在我和他鬧別扭的時候,他居然像小孩子一樣偷偷地抹過眼淚。其實靜下心來細想,我的心里總會蕩漾起父愛泛起的那些浪花:小時候手術,煙鬼父親把煙丟到了病房外;半夜生病,父親背起比他還高出一些的我奔向醫(yī)院;出外上學,父親背上沉甸甸的行囊總是走在我的前面……或許父親認為行動比語言更有力量,或許父親認為“大愛無須用語言表達出來”,或許還有很多的或許……父親的愛不像春花一樣燦爛、繁茂,卻如細碎的陽光般一點點溫暖了我的心;父親的愛不像秋實那樣厚重、張揚,卻如黑夜里微弱的燈火,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時光會洗去諸多記憶的浮塵,而真正充滿價值的愛卻會如金沙般沉淀在心里,永不褪色,永不打折。
【點評】
本文圍繞“父愛”這一話題,截取了一段平常的生活畫面——與父親的一次通話。素材雖然普通,但經過作者的精心處理,尤其是一些細節(jié)描寫,如“我開始習慣性地等待電話那端的沉默”“希望從那彎彎曲曲的電話線里摳出丁點詞句”……對刻畫人物、表達主題有著點睛的作用。更為關鍵的是,作者在情節(jié)的鋪設中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做到了以情動人。
(指導老師/鈕秀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