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四川省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西區(qū))有19名同學受到邀請,在某酒店最大的“總套-B”包間內(nèi),身著小西服與校長共進晚餐。之所以受到這樣的優(yōu)待,是因為他們都是全年級排名靠前的同學。
對于此種現(xiàn)象,人們褒貶不一。有人表示質(zhì)疑,認為對于孩子來說,任何不公都可能對其幼小心靈造成傷害,教育者的許多不當行為也容易給他們造成誤導。有人表示理解,認為對學校的教育不要過于敏感,動輒以損害人格、挫傷學生心靈加以指責,更不利于教育的發(fā)展,需要給學校教育一個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有人評判這是一場唯分數(shù)論的極致盛宴,還有人舉出國外類似例子加以對比,以求借鑒,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每月有和校長共進晚餐的機會,每次10到20人,地點就在校內(nèi)的食堂,有什么吃什么,學校事先會貼出通知,學生可以自愿報名參加。
點擊運用
前幾年,狀元宴請恩師的情況比較多,現(xiàn)在,出了個“校長宴請尖子生”。雖然,只是請客和被請客者換了個身份,但是意義卻大不同。現(xiàn)實中,有的學生被罰,不會自暴自棄,反而會激起其激昂的斗志,而有的學生則是多鼓勵會幫助其成長。還是孔子那句話:“因材施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適用話題:教育,公平,因材施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