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芹
高一新生面臨新的環(huán)境、新的教材、新的教學內容、新的教學方法,學科知識的難度和廣度都有所加大,使很多同學在化學學習上出現(xiàn)了不適應。所以做好初、高中教學相關方面有效銜接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擺在教師面前很現(xiàn)實的問題。以下是我在教學中的點滴體會,供同行參考。
一、扶著走:注重基礎、及時回顧初中相關識,喚醒學生化學記憶,使初高中知識得以有效銜接。
高一化學教師要了解初中化學的特點及其知識體系,對待初三化學中出現(xiàn)的化學雙基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開學初可以參考當年全國各地的中考中出現(xiàn)的能力題、初中化學競賽題或者高考中涉及的初中知識,特別是初三畢業(yè)生容易錯的或者“難解答”的知識,編出一份試題,讓學生進行練習,不會的可以相互討論,知識點是初中的“舊知識”,但出題的角度和方向盡可能與將要學習的化學有直接的聯(lián)系,通過練習和討論讓學生體會到初中不少知識仍是高中要學習的,增強學生的自信,并明確努力的方向。在教學中,老師應及時提醒學生,喚醒學生記憶,做好銜接工作,扶著學生再走一程。
二、教學生自己走:重視學生學習習慣培養(yǎng),做好初高中學習方式轉變的有效銜接。
由于初中教學內容少,學生主要以記憶為主,進入高一后,高中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僅靠記憶是不行的,高中教學更趨于知識的應用,知識的遷移。同時高一新教材的教學內容設有“科學探究”、“思考與交流”、“問題解決”、“資料卡片”、“實踐活動”、“科學視野”等欄目,編排和教學要求上側重了趣味性和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這意味著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地參與。
所以在教學中更應重視學生能力及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一,培養(yǎng)學生預習的習慣。要求學生要在老師講解新課之前,有計劃地獨立地自學新課的內容,通過教師預先設計的導學案對下一節(jié)課老師要講的新課內容有初步了解,同時準備好學習新知識時所必需的舊知識,從而為課堂學習掃清障礙。
其二,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上合作探究、積極思考的意識。對課堂上的知識點進行分析、推理,積極去思考,主動地發(fā)表見解,與老師與同學探討交流。
其三,培養(yǎng)學生對課堂上知識點總結的習慣。對一節(jié)課的基本知識歸納總結,理清知識結構,總結解題步驟,掌握規(guī)律和方法,注重知識的拓展與提升,澄清思維認識上的疑點和難點。
例如:離子反應,書寫時一定要注意把易溶于水易電離的物質(強酸、強堿、易溶于水的鹽)拆成離子,單質、氣體、氧化物、弱電解質、沉淀寫成化學式;還要注意原子守恒和電荷守恒。又如氧化還原反應,除了方程式以外,只用記十個字“升失氧還氧,降得還氧還”,即:化合價升高(降低),失(得)電子,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做還原(氧化)劑,得到氧化(還原)產物。
其四,培養(yǎng)學生課后及時訓練、鞏固知識點的習慣。針對一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和疑點,教師為學生出示有針對性的例題和探究性問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問題的解答,對難度較大的,小組內進行合作討論。
三、優(yōu)化課堂結構,選擇高效的科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做好初高中課堂教學的有效銜接。
教師應千方百計地設計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其一,課堂要講練結合,少講多練留有思考空間,加強合作、交流,充分地調動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參與性。
其二,教學手段要多樣化。化學教學不能僅靠一支粉筆,在重實驗的基礎上,有些過程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的可以借助于媒體,如:電視、錄像、投影、幻燈、多媒體等教學設備,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讓學生獲得深刻的體驗,進而有所收獲。充分地讓學生無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互進行,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關心學困生、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做好初高中學生的心理的有效銜接。
學習吃力的學生,教師要及時了解問題原因,對癥下藥。多數(shù)學習吃力的學生會有焦慮情緒,缺乏自信,我們要多給他們愛心,穩(wěn)定他們的情緒,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課上、課下多給他們表現(xiàn)的機會,讓他們同樣也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美國人本主義教育家羅杰斯認為:和諧寬松的氛圍下的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知識的傳授,而且具有心理治療作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其一,尊重學生、以平等人格對待每一個學生是營造和諧氛圍、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核心。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受尊重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也是一切正常學習所必需的前提條件。在教學過程中應尊重學生,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促進者。
例如,上課時提前向學生道以節(jié)日問候,作業(yè)除了認真批改之外,還加上簡短的評語,等等。從點滴的小事做起,拉近師生的關系,在平凡的小事中進行感情的交流。
其二,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引導者,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要給予他們充分的自由,在適當?shù)臅r候給予點撥,不要全盤托出,要留給學生發(fā)揮的空間,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營造和諧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對你所教的學科產生興趣,從而能使學生智能得到充分發(fā)展,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高一新生入學之初,做好初高中知識的銜接,老師扶著走一程,再讓學生自己走,這樣,夢想的天空會更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