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康
[摘要] 目的 觀察開胸手術中雙管喉罩置換雙腔管后患者血壓、心率變化。 方法 60例擇期手術患者隨機分為置換喉罩組(L組)和雙腔氣管插管組(T組),分別記錄患者置換喉罩后1 min、5 min和拔管(喉罩)前1 min的SBP、DBP、HR。 結果 L組換喉罩后T2、T3、拔管前(T4)SBP、DBP及HR低于T組。 結論 L組在患者蘇醒期SBP、DBP、SR更平穩(wěn),咳嗽、體動發(fā)生少。
[關鍵詞] 雙管喉罩;開胸手術;心血管反應
[中圖分類號] R614[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32-0075-02
開胸手術常用雙腔氣管插管后全身麻醉。雙腔氣管插管能安全隔離雙肺,并能作單肺通氣,但在患者蘇醒期導管對氣管和支氣管的強烈刺激可引起明顯的血壓心率變化,撥管前有咳嗽﹑體動等并發(fā)癥的缺點。喉罩易于放置,插入時不刺激氣管、支氣管,對交感腎上腺素能系統(tǒng)及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的影響小,具有患者血壓心率變化少、耐受性好等優(yōu)點。其臨床應用正逐漸擴大。本研究觀察喉罩在開胸手術中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2年4月在我院擇期行開胸術患者60例,年齡30~75歲,體重45~70 kg,ASAⅠ或Ⅱ級。除外使用喉罩禁忌證患者。隨機分為關胸后放置喉罩組(L)組和雙腔氣管導管組(T)組。
1.2 方法
麻醉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鈉0.1 g。入室開放上肢靜脈,據(jù)手術大小及估計失血量多少再開放頸內(nèi)靜脈,輸注復方氯化鈉液。監(jiān)測BP,SpO2,ECG和PETCO2,橈動脈穿刺置管直接測動脈壓。面罩吸氧5 min后,靜注咪達唑侖(0.075~0.1)mg/kg、芬太尼(3~5)μg/kg、丙泊酚(1~2)mg/kg,琥珀膽堿(1~2)mg/kg。插入雙腔氣管導管后用纖支鏡定位,使雙肺隔離完全并避免雙腔管深淺不當。聽兩肺呼吸音相等,PCO2波形正常,然后行間歇正壓通氣。據(jù)手術要求轉換單肺或雙肺通氣,VT(8~10)mL/kg,RP 12次/min。術中調(diào)整RP及VT使PETCO2在35~45 mmHg之間。以1%~2%吸入異氟醚,間斷靜注維庫溴銨麻醉維持。依據(jù)血流動力學變化和手術時間長短追加芬太尼0.05~0.1 mg。L組關胸后吸凈氣管內(nèi)和口咽部分泌物,拔除雙腔氣管導管,然后放置喉罩連接麻醉機行間歇正壓通氣。T組仍用雙腔氣管導管直至拔管。
1.3 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入室時基礎值(T1),置入喉罩后1 min(T2)、5 min(T3),拔管(喉罩)前1 min(T4)的SBP、DBP和HR。記錄有無反流誤吸、咳嗽、咽痛、聲嘶等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組內(nèi)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
2 結果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和手術時間、麻醉時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手術均為開胸行肺或食道手術。術中無知曉。L組插罩后(T2)、(T3),拔管前(T4)SBP、DBP及HR低于T組,以拔管前(T4)表現(xiàn)更顯著。換喉罩組插罩均一次成功。L組拔管前患者安靜無咳嗽、體動表現(xiàn)。T組8例咳嗽、9例體動,發(fā)生率明顯高于L組。L組一例喉罩拔除后表面有少量血跡。兩組未發(fā)生返流誤吸,術后咽喉痛各2例,無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開胸行肺或食道手術單肺通氣結束后,為了避免對支氣管的刺激,可將雙腔管退入氣管內(nèi),但對聲門和氣管黏膜的強力刺激仍可引起交感-腎上腎素系統(tǒng)反應[1],表現(xiàn)為血壓上升、心率增快。拔管前咳嗽、體動等不良反應。喉罩與氣管插管比較,置入簡單,對氣道刺激小,其突出優(yōu)點是消除對氣管、支氣管和喉腔的刺激,所以喉罩插管和拔管引起的血流動力學變化輕微[2]。雙管喉罩由于設計合理,具有便于吸引、對氣管無刺激等優(yōu)點,在拔管期患者自主呼吸和各種反射逐漸恢復,清醒前把雙腔管換成喉罩,避免對氣管的強力刺激,而T組對氣管的刺激依然存在,故有9例出現(xiàn)體動,8例出現(xiàn)咳喇,而L組無一例發(fā)生。表明患者在蘇醒過程中對喉罩耐受性好,有利于患者平穩(wěn)蘇醒。本研究中喉罩在置換后和拔出前血壓和心率的變化均比雙腔氣管插管小,可能由于雙腔導管對氣管、支氣管刺激強,引起交感腎上腺素能神經(jīng)活性增強。插入喉罩只對聲門上部咽腔的刺激較氣管的刺激相對弱,這可能是喉罩較雙腔氣管插管血壓更平穩(wěn)的機制。這一點在本研究中得到證實。
聲門上通氣易致咽痛、聲嘶等并發(fā)癥,可能與通氣模式[3]、罩內(nèi)壓力等有關。喉罩對氣道和食道的分隔不如氣管插管嚴密,雙管喉罩引流管可將胃內(nèi)容物引出,減少誤吸發(fā)生,故本次研究中無一例發(fā)生。有報道在嚴格反流低?;颊叩那疤嵯?,與氣管插管相比,喉罩并不增加反流幾率[4],表明對開胸手術還是安全和平穩(wěn)的。但應注意喉罩是一種不穩(wěn)定氣道,對于氣管受壓移位、咽喉部病變,或肺部手術后氣管內(nèi)分泌物多者,特別是需要嚴格隔離雙肺者不能應用。
[參考文獻]
[1]姚家祥,張毅. 喉罩應用于全身麻醉的應激反應的全身觀察[J]. 云南醫(yī)藥,2002,23(5):384-385.
[2]鄧燕忠. 喉罩與氣管插管對全麻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 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10,31(1):50-51.
[3]Cork RC,Depa RM,Stanen JR. Prospecitive comparison of use of the laryngeal mask and endotracheal tube for ambulatory surgery[J]. Anesth Analy,1994,79(4):719-727.
[4]文亞杰,吳昌彬,林金坤,等. 全麻下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胃食管反流的發(fā)生-喉罩和氣管通氣下的比較[J]. 中華麻醉學雜志,2005,25(11):814-816.
(收稿日期:2012-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