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教學法,起源于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和教育家杜威提出的“設計教學法”。早在上世紀80年代,在德國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就大力倡導并廣為推行。目前國內已廣泛運用于高職工科的專業(yè)課教學中,而文化課教學卻鮮有涉及。在“職業(yè)教育就是就業(y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職語文教學呼喚從“語文化”向“專業(yè)化”轉變,為搭建高職語文與專業(yè)課的橋梁,筆者在高職語文教學中進行了項目教學法的嘗試。在此,提出幾點膚淺的看法和大家交流、探討。
一、項目教學法的特點
項目教學法,是以項目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yǎng)綜合運用能力為目標,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一系列學習任務的方法。項目教學法的主要特點是實踐性,它最大限度地體現了現代職業(yè)教育“以能力運用為本位”的價值取向;在教學理念上強調以學生為本,師生共創(chuàng)學習環(huán)境;在教學目的上,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在教學框架上,重視以課本為基點,以項目為載體,以學生獨立完成項目為學習方式,以成果展示作為評價手段。
傳統(tǒng)教學法重理論、輕實踐,強調學生獲得知識的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注重顯性知識的獲得,忽視學生的主動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項目教學法則注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技能的能力,突出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與傳統(tǒng)的教學法相比,項目教學法主要改變了傳統(tǒng)的三個中心: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由以課本為中心轉變?yōu)橐浴绊椖俊睘橹行?,由以課堂為中心轉變?yōu)橐詫嶋H經驗為中心。在項目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
二、高職語文教學引入項目教學法的實踐
在幾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筆者以新編教材為基點,根據職業(yè)崗位要求,以實際運用能力為目標,按工作過程導向進行課程設計,經過不斷的嘗試、改進,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教學效果。
1.分組討論、確定內容。教師提出一個或幾個項目任務設想,然后師生一起討論,最終確定項目的目標和任務。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討論并確定工作步驟和程序,分工合作。例如,在布置學生制作手抄報的過程中,筆者要求學生每三人為一組,完成手抄報的制作。手抄報分為新聞版和娛樂版,新聞版寫發(fā)生在校園內的新聞,娛樂版內容可摘抄或自己寫作。學生接到任務后,要根據個人的能力進行分工。
2.信息資料收集及處理。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獲取相關信息。通過社會調查、網絡查詢等,并進行歸納整理,培養(yǎng)學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例如,在“介紹一項亞運項目”“推介廣州特色文化”的資料收集過程中,上網查找是最便捷的方法。學生通過上網,可以搜索到大量相關的信息并加以處理,這實際也是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
3.項目展示。這是項目活動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不論是單項項目,還是綜合項目,不同項目的結果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展示。在教學中,根據語文活動的內容和目的,可以嘗試運用以下幾種方法:角色扮演法,如課本劇表演;情景模擬法,如生日致辭、應聘交談;競賽法,如演講比賽、辯論比賽、朗誦比賽;創(chuàng)編法,如辦手抄報。例如,在講授“生日致辭”內容時,筆者布置了一個任務:“為本月生日的同學開一個集體生日會”。學生接到任務后,對于如何挑選主持人、落實生日人數、寫作致辭內容和安排致賀辭人選、買糖果、生日禮物、布置會場等,都做了精心準備,最后生日會如期舉行。項目展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既了解了致辭內容,又鍛煉了辦事能力。
三、對中職教育推行項目教學法的思考
經過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活動,筆者認為,項目教學法在我國目前職業(yè)學校教學的應用,有明顯效果,應大力試用推廣。實踐證明,項目教學法引入語文課堂,使學生學得懂、學得會,使語文課堂變得有趣又有活力,學生具有較高的積極性,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被動的教學模式,為中職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氣和靈氣,是一種受學生歡迎的、具有獨特優(yōu)勢的新型教學模式。同時,根據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也體會到,要想使項目教學法有效地全面推行,應加強如下幾方面的工作:第一、學校領導應重視且加強配套建設。在現階段,項目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法,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這就需要領導做好如下工作:與教師加強溝通,明確方向,統(tǒng)一標準;做好整體教改規(guī)劃,改革專業(yè)課程體系;組織教師進行能力培訓;完善實訓條件;建立教學教改的有效激勵機制等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使項目教學法在學校各專業(yè)中有效地全面推行。第二、教師應提高自身的職業(yè)技能。職業(yè)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集中于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自身應有一定技能,包括具體的生產操作技能和教學技能。一方面,作為課程設計,目標是教會學生技能,教師如沒有一定的實操能力,特別是綜合的實操能力,是很難進行實操項目設計的。另一方面,作為教學方法和技巧,教學上應設計項目,教師應有設計項目的教學能力。因此,教師應努力培養(yǎng)自身的職業(yè)技能,包括精心設計好每堂課、每門課的教學技能和該課程具體的生產操作技能。
以單向信息傳遞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現今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依托項目教學法實施語文教學,能夠克服語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弊端,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實際的語文運用能力,也解決了學生在該門學科學習中積極性低的困境,使其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參考文獻:
[1]許高炎.高職教育項目教學法的實踐與研究[J].職教論壇,2008(5).
[2]姜大源.職業(yè)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科學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趙菁(1982.11-),中教一級,本科,畢業(yè)于揚州大學文學院,就職于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研究方向:中高職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