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麗
英語早讀課每周僅有一次,所以對于一向注重口語教學的我而言顯得格外重視。像往常早讀課一樣,我懷著期待喜悅的心情,早早來到教室。然而一進教室就感覺寒氣逼人,沒有我期待的朗朗讀書聲,沒有我想象中孩子們搖頭晃腦背書的情景。相反卻是個個有氣無力地翻書,心不在焉地讀書。我多次提醒和督促他們要珍惜早晨寶貴的時間,要集中精力背書,然而都無濟于事。臨下課時完成背誦任務的人數(shù)寥寥無幾,這不禁讓我陷入深深的反思。
我認真思考每篇要求背誦的文章,其實篇幅都不長,且課堂上基本人人都能熟讀,為何偏偏背不出來呢?都說小學生的記憶模仿能力是最好的,怎么偏偏英語背誦上就體現(xiàn)不出來呢?
經(jīng)過多日的觀察和對學生的談心,我才恍然得知問題的關(guān)鍵是他們對枯燥的背誦不感興趣,早讀課完全是在浪費時間。找到了病因,我想到要對癥下藥,要制定適當?shù)摹氨痴b政策”,提高學生背誦的積極性。
我在班上宣布,凡是班級前十名完成背誦任務的學生,將被聘為班級“過關(guān)測試員”,發(fā)聘書一張,內(nèi)容如下:××年級××班×××同學在Unit××課文背誦中,成績優(yōu)異,特聘為“過關(guān)測試員”。10名“過關(guān)測試員”產(chǎn)生以后,將他們的名字公布在班級墻上的紅板上,其他同學可以自由選擇一個測試員去背誦給他聽。為了調(diào)動所有人的積極性,能及時到“測試員”身邊背誦,我給背誦的學生獎勵動畫卡片一張。
別看小小一張紅紙的聘書,寫上日期和我的親筆簽名,對孩子們而言,那就象征著無尚的榮耀。在接下來的多次背誦中,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為了爭得班級前10,為了能贏得這張聘書,在課文未教之前竟然通過自學完成了背誦;為了搶到前10,早讀課未開始就跑到我辦公室等我,有的甚至在家打電話給我要求背誦……對于沒有搶到前10的學生而言,盡管拿不到“過關(guān)測試員”證,但是能拿到一張卡,也是很光榮的。所以我會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課后學生們依然捧著書在測試員身邊背誦。這樣一來使得背誦不再是個煩人的事,而是稍作努力人人都可獲得獎勵的事。同時讓課文背誦不再局限于課堂、早讀課完成,而是讓學生自覺地學會利用課后的時間。現(xiàn)在每篇課文的背誦完成率達到90%,背誦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成了一種競賽,一種榮耀。
“兵”管“兵”的策略通常用在班務管理上,然而英語課上的一次小小的嘗試,讓我嘗到了此策略的妙用。從此早讀課我只要等著順利過關(guān)的學生自豪地走到我面前,然后我很有明星范兒地在聘書上簽上我的大名,不再需要我的管束催促,他們個個是勁,爭先恐后地背書。這樣的策略,讓我一下子從忙碌的喊叫中解脫出來,讓學生成為主體,教師只是個“旁觀者”,“見證者”。表面上看似不需要我去逼迫學生背書了,其實是一種藝術(shù)性的“逼”,是把我的要求轉(zhuǎn)變成學生對學生的要求。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樣的 “兵管兵”反而比“師管生”來得更有效。
然而再好的方法也不是適合所有人的。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我又發(fā)現(xiàn)在大部分學生熱火朝天地搶背課文的同時,每組總有那么幾個學生,躲在別人身后,或是昏昏欲睡,或是玩耍嬉戲。調(diào)查之后發(fā)現(xiàn),他們基本都是英語學困生,他們并非不想獲得卡片,而是他們確實背書有困難,跟不上其他人的步伐。當碰到不會讀的單詞或句子時,向同學請教,同學都在搶著背書,搶著拿卡;想向我請教,我又在講臺前忙著簽名,忙著發(fā)卡。所以這樣一來,他們成了“無人問津”的小團體。本來這些問題應該自己解決,自己在家聽磁帶讀會單詞,可對于學困生而言,本來就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又怎能指望他們“笨鳥先飛”呢。他們最需要的是別人的幫助和督促。
認真思考之后,我又在各個小組選出一名組長,組長的任務就是關(guān)注組內(nèi)每個成員,首先組長自己要搶先背掉課文,然后幫助其他成員,幫助他們解決生詞,糾音正音,教他們一些背誦技巧,要確保小組內(nèi)所有人都完成背誦。那么該組長就可以獲得一張喜報,喜報內(nèi)容如下:××班×××同學在英語學習中表現(xiàn)優(yōu)異,并熱心幫助他人,向你表示祝賀,并向家長報喜。
這樣組長就成了學困生的“小老師”,成了教師的“小助教”。一張喜報,巧妙地讓學生“兵教兵”, 充分發(fā)揮學生互助的個性。其實這樣安排既是補差,又是培優(yōu),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提高。既幫助后進生解決疑難問題,又通過糾正錯誤,使尖子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透徹。
通過小小的背書事件,讓我一下領(lǐng)悟到教學機智的重要性。作為教師,面對教育中的難題,如果被老一套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束縛,一味壓制管束甚至苦口婆心也許未必能達到期待的效果。相反作為教師,如果稍做變通,用心走近學生,揣測學生,體諒學生,用教育機智引導學生,那么你就能見證到事半功倍的奇跡。簡單的幾個計策,看似沒有了教師逼迫學習的痕跡,其實是變成了另一種藝術(shù)性的“逼”,變成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較量”。有利益就有競爭,別看是小學生,他們追求功名利益之心不差于成年人,所以加入一定的獎品刺激,讓大家更有序地遵守規(guī)定,更自覺地爭取榮譽。
有人說“用心教育,就是要擁有一顆童心”,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和諧是教育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但在現(xiàn)實中,由于年齡的緣故,學生有他們自己的思想,有他們自己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視角,與教師的所思所想必然有一定差距。所以往往教師越逼,學生越叛逆。這樣看來如果我們擁有一顆與學生一樣的童心,知道學生的所需所求,制定出符合他們心里特征的方案,巧妙地不留痕跡地把我們的“逼迫”,用另一種藝術(shù)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那么我們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qū)W生的才能,才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配合我們的工作,讓教育成果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利益。
(如皋市如城鎮(zhèn)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