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浪收藏:據(jù)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透露,故宮的開放面積將由目前的45.79%提高到76%。紅墻內(nèi)的辦公科研場所將全部遷出,實現(xiàn)紅墻內(nèi)無辦公區(qū)。另一方面故宮將增加展示文物的數(shù)量并提高質(zhì)量,在故宮的南部將形成以午門、武英殿和文華殿為主體的博物館展覽設(shè)施群。
@BURLINGTON的雪:論藏品,難比臺北故宮;說建筑,北京故宮為馬首。還有大量存于海外博物館的寶物,何時完璧歸趙,重回故地?
@帶你看展覽:期待一個全新的故宮亮相。
@松韻樓主323:是個好事情,但又要花不少錢,容易滋生腐敗呀。
@盧子銘 :希望是真的。真該虛心地與臺北故宮學(xué)學(xué)。
@遠上寒山凌絕頂:準備漲價了吧。
2伊比利亞的夏季風:曾在上海博物館“千年丹青:中日藏唐宋元繪畫珍品展”中展出的《李白行吟圖》,系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品,向來被認為是南宋梁楷真跡。但近讀珍品展學(xué)術(shù)論文集,卻看到高居翰認為其是偽作;徐邦達在《古書畫偽訛考辨·下卷》中也同樣認為,并指出系“明人偽造之跡”。
@寒巖枯木:鑒畫真?zhèn)伪雀柲λ古邪鸽y,所謂氣韻不是鑒定手法。看過臺灣故宮老師寫的一些文章覺得鑒定畫的專家,首先是博學(xué)大師,然后是好的邏輯分析師,最后是好的辯論者,而不是靠名望或位置。
@梁豚:沒有真相。市場決定所謂真相。
@無為影色:這里似乎還缺乏來自日本學(xué)者的觀點,他們一定不認同。
@菠蘿Meeker:質(zhì)疑也是一種真相。
3頂層雜志:紐約蘇富比將于5月2日拍賣愛德華·蒙克唯一一件被私人收藏的《吶喊》,《吶喊》(The Scream)共有4個版本,第1版最著名,現(xiàn)藏挪威國家博物館,知名度僅次于《蒙娜麗莎》。此次上拍的是已被收藏70多年的第3版,此前被認為永遠不可能上拍。
@新浪收藏官方微博:蒙克《吶喊》的四個版本,若能一起展出就好了。
@上海香地雅道藝術(shù)品中心:一件好的作品往往以他的故事更能價值連城。
@方振寧:這就是正路,蒙克應(yīng)該獲得這樣的榮譽。
@Mr不二:“我們將不再畫那些在室內(nèi)讀報的男人和織毛線的女人。我們應(yīng)該畫那些活著的人,他們呼吸、有感覺、遭受痛苦、并且相愛?!薄煽?/p>
4世界解密檔案:痛心疾首,大英博物館中國絕世文物!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shù)據(jù)表明,中國流失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
@屠春岸:既然沒有可能動刀動槍去搶回來,就應(yīng)該想個辦法去買回來,這至少比買兩房債券有意義。
@ Wind-Paladin:說句大家都不想聽又不得不承認的,放在西方博物館的中國文物,起碼可以得到很好的保存,若放在故宮,很快就不見了。
@足言:應(yīng)該慶幸,比面對中國文革、城管、拆遷隊好多了。
@北京aim32:當時在大英博物館這些文物前留連忘返,真是美輪美奐的寶貝!既痛恨列強的掠奪,也為這些寶貝躲過了“文革”浩劫而欣慰。遺憾的是它們可能永遠也回不來了……
@靜靈修業(yè):文物和媳婦一樣,當你沒有能力保護她的時候,她就成為別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