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卓穎
當你60歲時,還有背上背包,拉著老伴一起環(huán)游世界的沖動嗎?2011年9月,64歲的張廣柱和61歲的王鐘津成為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的網(wǎng)絡(luò)紅人,“賣掉房子也要去旅行”,這對花甲背包客裹挾著全新理念在微博上掀起風潮,引發(fā)無數(shù)網(wǎng)友對生活的重新思考。
2008年至今,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兩位老人自助游覽了歐洲、北美、南美等40多個國家。這對于他們而言,也是一次次浪漫之旅。
源自虎跳峽的決定
退休前,王鐘津是山西社科院的一名職員,而張廣柱曾是一家企業(yè)的中層管理人員,后來不甘平凡,選擇下海。和大多數(shù)老人一樣,退休后,兩人在家里幫女兒照顧孩子,偶爾跟隨驢友一起旅游,欣賞祖國大好河山。
2007年春節(jié),夫妻倆前往云南虎跳峽旅游。在納西一家客棧中,張廣柱和王鐘津看到外國游客一句中文也不會說,比劃著各種手勢照樣與當?shù)厝私涣?。“老外可以,咱倆為什么不可以呢?”老兩口頓時有些不太服氣。
此時,張廣柱心中那個“去阿爾卑斯山漫步”的愿望再次浮現(xiàn)。一路上,他都若有所思。從云南回來后,張廣柱便向妻子提出:我們也去國外旅行。妻子欣然同意,他們立即開始出國旅行的籌備。
從身體保健到各項大小事宜,二老準備了整整一年。每天花七八個小時學英語,不斷上網(wǎng)查閱資料,兩人忙得不亦樂乎,“出門前當然得了解當?shù)氐臍v史和文化,每天我們會定時交流,匯報進度”。
千山萬水,尋找不同的彼此
只是為了讓自己有一個精彩的晚年生活,卻意外地踏上了背包旅行之路。2008年3月,兩位老人背上大包,踏上了歐洲16國的自助旅行之路,開始夢想的第一步。以后的3年里,二老的足跡踏遍40多個國家。
讓兩位老人記憶最深刻的,是在澳大利亞的那個夜晚。當天夜里,兩人肩并肩坐在野外,用樹枝烤著番薯,欣賞著漫天繁星的美麗夜景。那一瞬間,所有困難的、煩惱的、輕松的點點滴滴都浮現(xiàn)在腦海里。他們猛然發(fā)現(xiàn),在經(jīng)歷了一段段奇妙旅程之后,彼此間的距離更加拉近了。兩人緊緊依偎,享受著他們的浪漫。
窮游也智慧
出門旅游,老兩口奉行一條“窮游”原則。“花最少的錢,辦更多的事?!逼綍r,他們住在機場、青年旅舍、背包客棧等地方,用自帶的小鍋煮飯,打手勢和當?shù)厝肆奶?。在亞馬孫,他們坐了6天慢船漂流。曬脫皮的老人睡著甲板吊床,吃著不易下咽的當?shù)厥澄?,“可是我們體驗到了當?shù)厝说纳睿苡幸馑肌薄?/p>
“雖然辛苦,但我們拓寬了視野。當越走越遠,也就無法停下腳步?!睆垙V柱對記者說,因為如此,他們對世界的觀點也為之改變,“那時就覺得,對生活的熱愛才是最重要的?!?/p>
幸福是什么
2011年8月,兩位老人在北京接受了央視《看見》欄目的專訪。在節(jié)目中,主持人柴靜問老兩口“錢花完了怎么辦?”他們脫口而出:“我們賣掉房子去旅行?!?/p>
接受《家人》記者采訪時,老人表示,這只是一種假設(shè),雖然這3年旅行已花去大半積蓄,現(xiàn)實中還并未賣掉房子。若有一天,積蓄花光還想旅行,他們會這樣選擇。“就像我們在舊金山遇見的一位華僑所說:‘錢是花的,不要帶去天堂?!备袊蠖鄶?shù)老人的想法不同,王鐘津和張廣柱認為,兒孫自有兒孫福,老兩口過好自己的日子,不必過多地攢錢留給兒女。
王鐘津和張廣柱的獨生女兒十分支持父母去旅行。同時,受到父母生活態(tài)度的影響,閑暇時,她也會帶著兒子在近處走走。
語言的障礙、家庭的羈絆、工作的忙碌、經(jīng)濟的限制……在對“花甲背包客”大量贊美艷羨的背后,透露更多的往往是現(xiàn)代人無法實現(xiàn)環(huán)球夢的無奈。
其實,關(guān)于生活,各有追求。王鐘津和張廣柱告訴我們,只要你有勇氣和信心,一切都不是阻礙!
如凡爾納所說,張廣柱和王鐘津這兩位“花甲背包客”在環(huán)球之旅中或許什么也沒有得到,除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