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鋒
在ICT(信息通訊技術產業(yè))興起之前,傳統(tǒng)看法把世界分成CT(通訊技術產業(yè))與IT(信息技術產業(yè))兩大陣營。CT代表資深、優(yōu)雅貴族氣的經典電子世界陣營,IT代表著伴隨PC和互聯(lián)網崛起的新興勢力,牛仔褲和帶點草根味是這陣營的特色。
這兩個陣營各有核心。CT的核心是運營商手里那張網絡,用戶能夠享受到什么服務,怎么被服務,一切都是這張網說了算。帶著濃烈的中央集權的味道,在很長的時間里,這種方式主宰著電子世界的運作。IT的核心在于個人電腦,依賴互聯(lián)網“網聚人的力量”迅速發(fā)展起來。
在任何市場中,處于核心位置的企業(yè)都非常舒服,是時代的驕子,不僅舉手投足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而且能賺很多錢,用“名利雙收”來描述毫不為過。這兩個核心造就了一批非常富有的企業(yè),通訊產業(yè)領域是運營商和緊密圍繞在它們四周的設備供應商們,信息技術產業(yè)領域就是微軟、英特爾、思科,以及圍繞在它們四周的PC廠商和互聯(lián)網設備商。
原本CT和IT市場是涇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但移動互聯(lián)網的崛起,攪動了CT和IT市場的融合大潮。
CT帶著貴族氣,IT略帶草根味。在很長的時間里,運營商的主要收入來自傳統(tǒng)的語音通信,享受著高利潤,日子過得很舒服,以致移動互聯(lián)網企業(yè)異軍突起時,所有運營商都在安逸中錯過了布局移動互聯(lián)網產業(yè)的絕佳機會,現(xiàn)在都面臨被“管道化”的困境。
iPhone的發(fā)布,好似向冬宮開炮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打響了新時代的第一炮。在此之前,電子世界已經有很多的量變積累。喬布斯是在各種技術儲備俱備時,突然從行業(yè)之外殺進來的程咬金——2007年突然發(fā)布iPhone,把龍的左眼睛給點亮了,2010年發(fā)布iPad,把龍的右眼睛給點亮了,之后全球智能終端產業(yè)就如巨龍般一飛沖天。
現(xiàn)在總有人說蘋果沒什么了不起,尤其是在創(chuàng)造力方面并不出眾。但我對此不以為然,那些不服氣的人看到畫龍身子費的墨水多,時間也長,而點睛只需要一筆,于是覺得點睛這個人博得大家的贊賞是不公平的,是搶了眾多畫工的功勞。但誰不想在畫龍身子的時候試圖由自己來點睛,倒下的諾基亞如此,分道揚鑣的索愛如此,被谷歌收購的摩托羅拉移動如此,財大氣粗的的微軟更是如此。它們曾經非常努力地嘗試,但就是點不活智能終端產業(yè)這條巨龍,直到門外漢喬布斯突然出手。
現(xiàn)在蘋果的輝煌,不能阻礙我對當年業(yè)界的眾多冷嘲熱諷的清晰回憶,當時幾乎是所有的業(yè)界大佬都一致“不看好”,之后看到一批又一批的“iPhone殺手”、“iPad殺手”沖到臺前,來勢洶洶,之后紛紛黯然鎩羽而歸。
也許從冷靜的學術立場來看,那些人的確可以看不起蘋果,但市場不屬于純學術的范疇,這里是火熱的戰(zhàn)場,成功講究的是天時地利與人和,理性實力之上,必須去混合決策的勇氣與品位,冷冰冰的技術與專利,必須勾兌好人文精神,才能鑄就偉大的產品和卓越的企業(yè)。正如我們閱讀歷史書時,不再考究當時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周邊是不是還有其他巡洋艦一同開了炮,是不是該由更具資格的巡洋艦來開這歷史性的一炮。
智能終端正在迅速地滲透我們生活、工作的每個角落。姍姍來遲的iPhone 4S在中國發(fā)售,據說蘋果北京專賣店前通宵等候的黃牛和果粉的隊伍有400米長,創(chuàng)造了中國手機市場上一項新紀錄。
新發(fā)布的索尼游戲機PS Vita,帶著3G/Wi-Fi模塊和智能操作系統(tǒng),與其說是游戲機,不如說是帶游戲機功能的智能終端;曾經流行一時的電紙書也搖身一變,成了具有電紙書功能的智能終端,漢王和亞馬遜都羞羞答答地成了智能終端的一員。
更有意思的是,智能終端還在侵蝕某些傳統(tǒng)領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用手機看時間,不再佩戴手表。智能手機用GPS的銫鐘授時,30萬年誤差一秒,而且自動時區(qū),免去了人們對傳統(tǒng)手表走時不準的擔憂。智能手機會把手表這個流行了幾百年的玩意兒推進歷史的故紙堆,只有懷舊的文藝青年或者有露富/藏富需要的人士才會帶表。航空公司開始用智能終端替代傳統(tǒng)的紙質飛行手冊,軍隊在應用智能終端替代傳統(tǒng)的任務書和手持設備,家庭主婦做菜的時候越來越多一邊做菜一邊盯著智能終端上的教學博客……想象離開智能終端的生活,會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到恐怖。
我們欣喜地看到,在這一波智能終端大潮中,中興、華為、聯(lián)想、HTC等一大批中國電子企業(yè)抓住了機遇,獲得了不錯的市場份額,在國際市場上也有所斬獲。歷史是條長河,一直向前奔流不息,不斷淘汰跟不上時代的過氣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