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俊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2012年3月廣東省深圳市“一?!弊魑念})
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侖”錢鐘書先生的活動中,清華大學(xué)一位老師這樣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前面還有兩句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便是讓我們心有所止,心在焉。錢先生學(xué)問做得如此出色,就是因為‘心在焉?!钡强纯次覀冎車?,看看我們今天這個社會,有很多很多人則是“心不在焉”……
請以“心要在焉”為題,寫一篇議論文,不少于800字。
寫作點津
1.認(rèn)真審題,詮釋每個字的具體含義。心:心思,思想;要:必須,應(yīng)該;在:聚焦在,定位在、集中在;焉:這里。整個題目的字面含義是:心思應(yīng)該集中在這里。
在詮釋每個字具體涵義的基礎(chǔ)上,對“心要在焉”可作如下抽象理解:①“心要在焉”是摒棄浮躁,專心致志,執(zhí)著、癡迷的鉆研精神;②“心要在焉”是拒絕誘惑,不畏艱難困苦,一心一意,認(rèn)準(zhǔn)一個目標(biāo)的開拓精神;③“心要在焉”是聚精會神搞學(xué)習(xí),全神貫注做工作的拼搏精神……經(jīng)過這樣的思考之后,文章的中心或論點就很容易確立,如:我們的心要在我們所做的事情上,只有孜孜不倦地投入到自己的事業(yè)中去,才能有所成就。
2.遴選材料,盡可能出自不同角度??梢园凑展沤裰型獾臅r空順序去遴選素材,可以按照政治、文學(xué)、軍事、體育等不同領(lǐng)域去遴選素材,也可以按照學(xué)生、學(xué)者、商人、公務(wù)員、藝術(shù)家等不同身份去遴選素材……王羲之“臨池學(xué)書,池水盡黑”;蒲松齡青年至晚年,堅持不懈,創(chuàng)作《聊齋志異》;華羅庚癡迷于數(shù)學(xué),身殘志堅,自學(xué)成才,碩果累累;楊麗萍窮其財力、精力創(chuàng)作《雀之靈》;牛頓沉思于蘋果為什么會落地;愛迪生執(zhí)著于燈絲的探尋;卡梅隆蟄居十余年拍攝《阿凡達》……
3.考場作文失分警示:文體特征不分明;點題、扣題貼標(biāo)簽,舉例雷同;以例代議,以敘代析,中心不突出或觀點不鮮明;不列提綱,不打腹稿,行文信馬由韁。
例文一
廣東一考生
心要在焉
蟹六跪而二螯,只能寄托于蛇蟮之穴;蚓無爪牙之利,卻能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二者的區(qū)別就在于做事用心與否。故欲成事,必先凝神守一,心在焉,方能滴水穿石。
要凝神守一,心在焉,必先心有所止。現(xiàn)代社會,名利已然成為萬眾心之所向。追名逐利間,人心早已不知飄往何處。試問:做事情心不在焉,浮躁不已,甚至只為沽名釣譽,如何能把事業(yè)干好?心在焉,必先止其心??鬃勇犃死献右环捄?,停下游說的步伐,閉關(guān)三月反思,終于得悟,心有所止。
凝神守一,心在焉,其次要心有所指。心在焉,不是單純地褪去浮躁,心如止水,而是要在心有所止后,找到心中所指。只有有了明確的指向,才能真正用心、用力在一件事情上,這正是術(shù)業(yè)有專攻的道理。因此,心在焉,要心有所止,也要心有所指。《莊子》的《達生》篇中說到一個木匠,做出的東西人人稱贊,故有人向其請教。原來啊,他在制作前要先閉關(guān),靜心,這便是心有所止;而后便是自己去采集木料,當(dāng)他看見一塊木頭時,作品形象已了然于他心中,因此能找到形狀最好的木頭,這便是心有所指。
凝神守一,心在焉,終要心有所執(zhí)。執(zhí),不是固執(zhí)、呆板,而是執(zhí)著,對心中所指的執(zhí)著追求。我們做事要像《莊子》中的捕蟬老人那樣。那個老人凝神守一,將捕蟬這件事練成一門絕活,一門功夫。如果說心有所指、心有所止是成功的條件,那么心有所執(zhí)就是那臨門一腳,就是“東風(fēng)”。一個人如若沒有堅強的意志,沒有不懈的努力,怕是難以成事。古人有言:“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痹趯P淖非髩粝氲牡缆飞?,困難和挫折是難免的,所以我們必須保持一份執(zhí)著。心有所執(zhí),才會凝神守一,心在焉,心止焉,而向心所指。
凝神守一,心要在焉。心有所止,心有所指,心有所執(zhí),必能專其業(yè),攻其業(yè),得其果。
人問:“名利難逐,術(shù)業(yè)難攻,如何是好?”
我答:“凝神守一,心要在焉,便得花開心中,沃野千里?!?/p>
【點評】
考生把“心要在焉”解讀為“心有所止”“心有所指”“心有所執(zhí)”三個層次?!爸埂薄爸浮薄皥?zhí)”三個字,讀音相近,諧美成趣。令人嘆服的是作者對這三個層次之間關(guān)系的精準(zhǔn)把握和論述。全文引經(jīng)據(jù)典,語言古樸凝練。厚積才能薄發(fā),作者能有如此功底,非一日之功。
此乃考場作文,個別詞句尚欠斟酌,個別句段邏輯關(guān)系還不夠嚴(yán)謹(jǐn),然而,瑕不掩瑜。
例文二
心要在焉
廣東一考生
心在,則無所不能。 ——題記
心在何處?
阿基米德說,我的心在數(shù)學(xué)那兒,于是有了“讓我畫完這個圓”的千古絕唱;錢鐘書說,我的心在文學(xué)上,于是有了目不窺園的專注,名滿天下的聲譽;“掃把姐”說,我的心全在那一把掃把上,于是那把掃把像有了靈性,與她共舞出曼妙風(fēng)情。
心要在,在所愛之處。
“千年滄海上,精衛(wèi)是吾魂?!蔽奶煜榈暮剖幷龤猓约钪S子孫。令我怦然心動的,是他至死不渝的報國之心。他將一顆心安放在日漸式微的國家上,一切行動便都有了落腳點。一切戰(zhàn)役,一切悲憤的詩,便都有了共同的根源,那便是對祖國深沉的愛。心系國事,便有了那份勇氣,以匹夫之力,欲挽狂瀾,扶大廈于將傾。林覺民何嘗不愛妻子?只是對國家的大愛使他拋卻兒女私情,投身于挽救危亡的事業(yè)。心在所愛之處,即便雷霆轟擊,亦不動搖絲毫。
心在所愛之處,便有了那種力量,能夠承受眾人的冷眼,即使荊棘遍地,也要踽踽前行。還記得那個潦倒的老人,他“集腋成裘,妄續(xù)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當(dāng)屢試不中的蒲松齡開始到處搜集奇聞逸事時,人人都以為他瘋了,但在看過《聊齋志異》后,卻不得不感嘆那是一部“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的曠世奇書。正是有著那份信念,一心撲在文學(xué)上,他才能不理會眾人的非議,在自己選定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地艱難前行,縱使險阻無數(shù),他只坦然視之。
有些人將心放錯了位置,便只能品嘗失敗的苦澀。唐玄宗愛著楊貴妃,沉迷于“溫泉水滑洗凝脂”,換來的卻只是“此日六軍同駐馬”,馬嵬兵變,讓一切風(fēng)光不再。現(xiàn)在的一些人愛著名利金錢,向往高官厚爵,換來的卻只是貪婪的雙眼與累彎了的腰桿兒,卻再也不復(fù)“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可見,選擇所愛,也應(yīng)慎重。
心在何處?
有些人不知心在何處,便只能“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有些人找錯了所愛,便只能如無頭蒼蠅一般,亂飛亂撞。而有些人,找對了心的位置,方不懼艱險,矢志不渝。
找回自己的心吧,找到你所愛的地方,將它安放。別再羨慕別人“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只要心在,你也能做到。
心在,則無所不能。
【點評】
這是一篇對文題理解精準(zhǔn)的應(yīng)試佳作。文章立意深刻,行文暢達,旁征博引,文采斐然,真可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文章開頭以阿基米德、錢鐘書、“掃把姐”三個例子,引出觀點——“心要在,在所愛之處”。接著舉文天祥、林覺民、蒲松齡三個例子從正面充分論證觀點,然后用唐玄宗和現(xiàn)在一些人把心放錯位置,從反面論證“選擇所愛應(yīng)慎重”。綜觀全文,內(nèi)容豐厚,論證嚴(yán)密,觀點鮮明。
需要指出的是,此文對古詩詞的運用稍有賣弄之嫌,刻意而為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