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2012年7月11日,“情系白樺林—20世紀90年代后留俄美術家聯(lián)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歐美同學會會長韓啟德,鐵道部前部長、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傅志寰,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馮遠,中國油畫學會名譽會長、國家畫院油畫院院長、著名畫家詹建俊,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中國油畫學會副秘書長雷波出席開幕式并為畫展剪彩。
共和國成立之后,從1953年起,我國政府開始陸續(xù)派遣留學生前往蘇聯(lián)高等美術學院學習油畫、版畫、雕塑、舞臺美術設計和美術史論。這批留學生學成回國后,分別在全國一些高等美術學院、美術研究機構和有關部門工作,對我國的美術教育、創(chuàng)作和理論研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之后,留俄學習美術的人數(shù)逐漸增加,同時還包括一些訪問學者;這其中除政府公派的學生外,還增加了大量自費留學生。他們主要在負有盛名的圣彼得堡列賓美術學院和莫斯科蘇里科夫美術學院學習。繼20世紀50—60年代第一批留蘇美術家羅工柳、錢紹武、全山石等三十多人之后,近二十多年來陸續(xù)留俄的美術留學生已成為活躍在當代我國美術教學和創(chuàng)作崗位上的生力軍?!扒橄蛋讟辶帧?0世紀90年代后留俄美術家聯(lián)展”正是為這些藝術家搭建的一個展示藝術才情的平臺。
本次畫展在全國范圍內邀請參展美術家共計44人,展出其繪畫作品64幅、雕塑作品31件;作者均是近二十多年來在俄羅斯受過藝術教育并在回國后取得一定成就的中青年美術家。展覽首次全面地反映了20世紀90年代后留學俄羅斯的中國美術家群體的創(chuàng)作風貌。在他們的作品里,我們既能看到現(xiàn)實主義藝術經(jīng)典的嚴謹與細膩,同時也能感受到本土藝術家以全新藝術語匯的表達。
美麗而多姿的白樺樹,是生長在富饒黑土地上友善、智慧的俄羅斯民族其厚重的文化藝術的象征。負笈來這里取經(jīng)的學子們,會永遠懷著深情回憶他們在這里度過的難忘歲月和受到的教育。他們深知,只有把所掌握的知識與藝術技巧,結合本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和社會現(xiàn)實,吸收和轉化為自己的經(jīng)驗,才能有真正的藝術創(chuàng)造,才是對俄羅斯師友們的最好回報。因此,本次展覽被命名為“情系白樺林—20世紀90年代后留俄美術家聯(lián)展”。畫展由我國知名美術理論家、俄羅斯美術史專家奚靜之先生擔任學術主持;由北京雅頌畫廊提供全程策劃。
開幕式結束后,邵大箴、王宏建、范迪安、殷雙喜、王仲、尚輝等美術評論家在中國美術館參加了本次畫展的學術研討會。
2013年是歐美同學會建會100周年,各項紀念活動正在積極籌備和進行之中;“情系白樺林—20世紀90年代后留俄美術家聯(lián)展”也是紀念活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