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加玉
批評是學校日常教育教學不可替代的一種手段和方法,它對于幫助學生明晰是非、提高認識、改正缺點錯誤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批評要實事求是,要掌握分寸,注意方式、方法,同時要努力做好批評后的善后工作,以達到進一步鞏固批評的效果和目的。那么如何對學生進行批評呢?
一、優(yōu)化批評策略,講究批評藝術(shù)
要使批評取得良好的正向效果,教師就應根據(jù)中學生自尊心理的特點,優(yōu)化批評策略,講究批評藝術(shù)。
1.鄒忌似的諷諫,把尖銳的批評軟化處理。齊王雖是明君,可是他自身也有帝王的暴虐,鄒忌的軟化批評,他欣然接受,納諫如流,終于“戰(zhàn)勝于朝廷”,這給我們深深的啟示,即軟化批評的效力。戴爾·卡耐基說:用建議的方法容易讓人改正錯誤,因為他可以保持個人的尊嚴和自覺。這種方法既能讓受批評者明白自己的“短處”,又因為老師已將嚴厲尖銳的批評化為期望、建議,這種經(jīng)軟化處理的批評,讓學生覺得老師不是在硬梆梆、冷冰冰地揭短,而是對自己改正缺點自覺性的信任,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啟動了學生自我奮發(fā)向上的內(nèi)驅(qū)力。
2.觸龍似的說服,選擇恰當?shù)膱龊吓c時機。趙太后已經(jīng)“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zhì)者,老婦必唾其面”的嚴令,如果觸龍還一味直諫,必危及自身,所以聰明的觸龍選擇了恰當?shù)膱龊?,終于“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齊兵乃出”,問題迎刃而解。維護自尊是每個正常人的基本需要,任何人在被批評的時候,都會產(chǎn)生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即使老師的態(tài)度再誠懇,只要有他人在場,哪怕批評的方式再溫和,也會讓學生感到傷面子。因此,批評,尤其是較為嚴厲的批評,應選擇沒有第三者在場時進行。
3.孫權(quán)似的勸說,點到為止。呂蒙惰學,且以“軍中多務(wù)”為借口,而孫權(quán)“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wù),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倍潭痰膬删湓挳a(chǎn)生極佳效果,魯肅驚嘆“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針對中學生自尊敏感性的特點,以及學生自我認識能力的提高,教師只要讓其明白錯誤行為及錯誤所在就可以了。在批評時,要保護他人敏感的自尊,批評時不宜過于尖銳刻薄,窮追不放,只須“七分”,即點到為止,尤其是在學生犯一些小錯誤,則更要“不過七分,須含蓄以養(yǎng)人之愧”。例如學生課堂開小差,做一些不應該做的事情,只須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之類的含蓄暗示就足夠了。
4.確定要批評的目標,切忌糾纏舊帳。有的老師出于好心或逞一時之氣,在對學生批評教育時,常常提及以往的一些錯誤,想使學生牢記以便改正,但往往事與愿違。這樣做會使學生認為教師一直在搜集他的缺點錯誤,這次是在和他算總帳,這對他們強烈而又敏感的自尊來講,無疑是極大的傷害。對待學生的過失錯誤,老師的批評要一次針對一次的錯誤,在什么地方什么事上錯了,應當就這個錯誤進行批評,讓學生明白犯了什么錯誤,錯誤的嚴重程度,有什么危害,千萬不可揪往辮子,搭車批評。
5.宋濂似的引領(lǐng),現(xiàn)身說法。宋濂結(jié)合自己的實踐體會“道為學之難”,以身作則,勉勵馬生刻苦學習。其中所講道理對我們今天也很有啟發(fā)意義。面對學生強烈而又敏感的自尊帶來的自我防御的心理機制,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自己成長道路上出現(xiàn)的過失并及時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在教育學生時應充分挖掘自身這一教育資源,采用迂回式批評來解除學生的心理防御,這樣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做好善后工作,鞏固批評效果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即使是正確的批評也會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產(chǎn)生隔閡、矛盾,甚至怨恨。那么有什么辦法能消除批評所帶來的這些負面影響呢?
1.批評后應主動接近學生,和學生交換意見。公開場合批評學生后,老師應尋找合適的機會與場合主動接近學生,要和學生個別交換意見,向?qū)W生征詢你的批評是否與事實相符,請他談?wù)劙づu后的想法,和他一起找出存在的缺點和錯誤的原因,分析這些缺點、錯誤可能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并一起尋求改正的辦法與途徑。對個別自尊心特別強的學生,在談及他的缺點、錯誤前,要先肯定他的優(yōu)點和成績,必要的時候,還應向?qū)W生解釋,你為什么要在公開場合對他進行批評,有時候甚至可以請他對你進行批評等等,這些在公開場合批評時來不及做、不需要做或不便于做的事都可以放在個別交談時進行。
2.批評后聯(lián)合有關(guān)力量形成合力,進一步鞏固批評的效果。批評后要和其他教師、家長和社會有關(guān)的力量聯(lián)合起來,形成合力,這樣對批評后的轉(zhuǎn)化工作才會更有效。教師可以給每位被批評者配備一個聯(lián)系人,或成立一個幫助小組,使被批評者得到同伴的友誼,他們的年齡相當,共同語言多,這樣對教師的工作會起輔助作用。教師要經(jīng)常和家長聯(lián)系,互通情況,商量辦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要把家長當成一張王牌,動不動就找家長,這樣反而會引起學生的反感。
3.批評學生之后,教師也要靜下心來反思。批評學生之后,教師也要靜下心來想想,是否“錯批”了學生。如果“錯批”了,不可以老師自居,強詞奪理,不要認為學生不敢反抗,以勢壓人。這個時候教師應該放下架子,有勇氣做自我批評,這樣做不僅不會損害威信,反而會使威信更高。知錯不改,壓服學生,使學生心靈受到創(chuàng)傷,只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自尊心,使學生失去對老師的信任,甚至會與老師唱反調(diào),這樣的教育工作只會失敗。
批評是提高教育質(zhì)量的一種手段,但不是萬能的。在教學管理中,教師應以鼓勵表揚為主,批評為輔,這樣教學效果會更好。
(責任編輯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