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曉飛
邯鄲市峰峰礦區(qū)西南部的老鴉峪村有一處王家大院,論名氣,它顯然不及同名的山西省靈石王家大院。但是在規(guī)模和建筑特色上,此王家卻不輸于靈石王家。與這些晉商名宅不同,老鴉峪王家的名氣更多源自這些傳說——“九門相照”未完工的遺憾以及家族內(nèi)“飛毛腿”武藝高超的長輩。有人繪出王家大院的建筑平面圖,從而發(fā)現(xiàn)大院呈一個“王”字形。但是王家后人對此還有著新的解釋,王家大院暗含著怎樣的密碼呢?
文物普查組的發(fā)現(xiàn)
進入老鴉峪村要走上一段斜坡,直到看見一座矗立在坡上的類似于“城堡”的建筑,才算踏進村子。“城堡”的外圍為八角形,當(dāng)?shù)厝朔Q它為“八角樓”。這是王家上院的門,也是整個王家大院的正門。
2007年10月份,執(zhí)行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河北省文物局普查小組正在邯鄲地界上考察,其中一支是由齊瑞普帶領(lǐng)的第五小組,他們在10月下旬來到峰峰礦區(qū)。
小組一共5人,其中兩人是峰峰文保所的工作人員。他們來到這里后,當(dāng)?shù)劓?zhèn)上的一名工作人員說,老鴉峪村有一處建于清末、民國時期的大宅院,人稱“王家大院”,它“保存較好、值得看看”。于是他們動身來到老鴉峪。
對老鴉峪的王家大院,他們進行了一天的考察?;叵肫甬?dāng)時的情景,齊瑞普對這座“八角樓”印象尤為深刻,因為它“很獨特、很漂亮”。并且“從1997年開始從事考古工作,去過很多地方,這種建筑卻在其他地方?jīng)]見過?!?/p>
齊瑞普將收集到王家大院的資料做了簡單整理。不久后,很多媒體報道了峰峰礦區(qū)也有座“王家大院”的消息,這時老鴉峪村王家大院才逐漸受到關(guān)注。
“漏斗形”的槍眼
八角樓為兩層樓,南北長15米,高7米多,有四個直角、四個鈍角、兩個內(nèi)直角。八角樓大門是兩層木門,開在東北角。一層樓東面只開著這個門,西面的墻上開有兩扇窗戶、三扇門。
通往二樓的樓梯建在北墻上,這面墻部分倒塌,因此從一樓走上二樓已比較困難。樓梯拐角的圍墻上有一個槍眼,除了這個槍眼,二樓四扇窗戶下半米的地方也都有槍眼。這些槍眼外小內(nèi)大,呈“漏斗”狀。
峰峰文體局趙立春說:“這樣的話,從外面看槍眼是一個小孔,隱蔽性高。而里面的射擊者,架上槍械就有更多的射擊旋轉(zhuǎn)角度。”然而,為什么八角樓上會有如此多的槍眼呢?
王家后人王耀書說,作為王家大門,八角樓建造的主要作用是防土匪。事實上,八角樓北側(cè)還曾有一座“過街樓”,據(jù)說它高8米,上面三面留有槍眼,可以“一槍鎖三眼”??上КF(xiàn)在已經(jīng)倒塌,只有些模糊的建筑痕跡。
由于北面是進村的大路,過去土匪猖獗經(jīng)常由此進村搶奪財物,于是王家在此修建過街樓和八角樓。當(dāng)然,在王家大院的后方——最南端也建有炮樓。不僅如此,王家大院內(nèi)也建有“碉堡”,照壁上也開有槍眼。王耀書說,他的二爺爺王廣澍就是在八角樓上與土匪打仗時死的。由此可見,王家建造如此之多的防御也就不足為奇了。
“八角樓”并非唯一
八角樓是王耀書的爺爺王恩淑于1928年建造的。之前人們一直以為它建于1930年。為了確定建造時間,王耀書找到住在天津的叔叔,從他那里得到了這個確切時間。
然而,八角樓的設(shè)計者卻并非王恩淑,而是由當(dāng)時磁縣觀臺鎮(zhèn)六河溝煤礦礦主日本人巍礦士設(shè)計的。
王恩淑那時任磁縣民團的一個長官,巍礦士可以說是“靠”著王恩淑。王耀書說:“當(dāng)時我爺爺對巍礦士說,想要建一個氣派點的王家大門還要兼顧防御,于是巍礦士模仿煤礦上的一個角樓,設(shè)計了這個‘八角樓。”
或許建筑形式獨一無二,但是“八角樓”的名字卻并非唯一。遠在千里之外的江西省茅坪村也有一座八角樓,它是屋頂起八個角,所以稱“八角樓”。而王家大院八角樓是整體的。據(jù)說,建造八角樓時所需的“直角磚”“鈍角磚”等異形磚,都是王家人自己燒制的。因此它們之間不管是外觀還是實用性上都不相同。
主人畢業(yè)于國子監(jiān)
進了八角樓,第一個院子是王家的書房院。中間正房、左右?guī)?,一處典型的四合院。齊瑞普說:“這種格局的庭院是冀南民居特點之一。”
書房院北廂房的門額上刻有“惠、迪、吉”三個字,這三個字出自《尚書·大禹謨》的“惠迪吉,從逆兇”,這句話簡而言之就是“順道者昌,逆道者亡”。
書房院與“五間樓”院相連,“五間樓”院是因正房為開著五扇窗戶的樓房而得名。在這處院,五扇窗戶上分別刻著“仁義禮智信”五個字。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這“五?!笔莻惱韮r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在這些木雕的文字上,體現(xiàn)著大院主人所秉承的儒家傳統(tǒng)思想。
書房院、五間樓院的主人是王恩淑的父親王心銓,他畢業(yè)于北京國子監(jiān),是個“滿腹經(jīng)綸、孔孟之道”的人。國子監(jiān)是我國隋朝以后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構(gòu)和國家設(shè)立的最高學(xué)府。
王心銓的院落是整個王家大院的“上院”。王家大院的“下院”,是王心銓為其弟王心鈺建的,位于整個王家大院最南面。
元寶用糞筐抬出
王心鈺住的大院除了我們前文提到的炮樓,還有一處不得不提的建筑——元寶洞。
“元寶洞”其實是賬房院的4間房屋,因為都建成券形項,從外面看就像窯洞,而這里面存放著王家錢財,所以人們稱這些屋子為元寶洞。王耀書說:“元寶洞原來是土洞,是后來用青磚包裹起外面土坯的?!?/p>
原來,王心銓為弟弟建的這處院是在賬房院旁擴建的,建造賬房院的主人名叫王兆祥,是王心銓的爺爺。元寶洞的窯洞設(shè)計,也源自于王家先祖有居住窯洞的習(xí)慣。
據(jù)說,王兆祥有一次到集市上買騾馬,一個小販看他其貌不揚,有點看不起他,沒賣給他騾馬。于是,他回家命人從元寶洞用糞筐抬出元寶,放在小販面前,以顯示自己的財勢。
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現(xiàn)在已無從考證,事實上關(guān)于王兆祥的故事村里流傳得還很多。
在這眾多故事之中,王兆祥一手設(shè)計王家大院內(nèi)最大、最有特色的“九間樓”的故事卻是人們最為津津樂道的。
建造“九間”的風(fēng)險
九間樓是王家大院內(nèi)最高主體建筑,樓高約10米。與五間樓一樣,九間樓所在的大院稱為九間樓院。
要說九間樓院,在整個王家大院中地位不只是最高,而且是以它為軸,再向四周擴建,最后呈上院、下院、中院的格局。中院就是九間樓院。
與上院、下院建于民國時期不同的是,中院建于晚清?!白钤缒芡扑愕降拦馐暌院??!蓖跻珪f。之所以這樣肯定,是因為在老鴉峪村有一塊碑,這塊碑上記載了村子曾在道光十年又四月二十二日酉時地震,“廟宇、橋梁、房屋一概傾塌”。因此這處院最早只能建于道光十年,具體時間已無從考證。
在封建社會,對建筑的等級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建造正房為“五間樓”的大院已是頗具規(guī)模。比如晉宅名院中喬家、渠家、曹家以及王家這四個大院,正房樓高雖二至四層不等,但都不超過五間。一樓多戶,也能看出王家大院在建筑上與晉宅的相似。
趙立春說:“‘九是建筑的最高等級,是只有皇宮內(nèi)廷才可以使用的建筑數(shù)字?!彪y道,住在老鴉峪這個偏僻鄉(xiāng)村的王家,建成這座“九間樓”的大院,就不擔(dān)心“犯上”嗎?
要了個小伎倆
事實上,王家人知道建造這“九間樓”的風(fēng)險。不過,王兆祥巧妙通過在屋后立垂柱和屋前蓋廂房,使人們從這兩個角度看去,“九間”被巧妙地分割成“五間加四間”。而當(dāng)你走上樓去,屋內(nèi)也是七扇窗戶、二扇門,并非“九間”。據(jù)說,后來官府也派人下來察看九間樓,但是“他,王兆祥就是耍了這么個小聰明,相安無事。”
齊瑞普說:“這也從側(cè)面看出,晚清時期,皇權(quán)的威懾在民間已不是那么重了。”
然而,九間樓的落成,不過是王兆祥建造大院的一小步,按照他的想法,以九間樓為正房,前面建造的新宅院,最終可以讓王家大院形成“九門相照”。“九門相照”是過去大家族建大院時較為常用的一種建筑風(fēng)格,為的是“講排場”。先建位于一條直線的“一進四”院,這樣打開每處院的大門、后門,站在一進院門外可以直接看到正房。
他離自己“九門相照”的夢想只有一步之遙,可以說實現(xiàn)了“八門相照”,但是那一扇門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在王兆祥有生之年沒有實現(xiàn),他的子孫后代也沒有實現(xiàn)。這一扇門成了王家的一個遺憾,也是王家大院的一個遺憾。造成這個遺憾的,可以說是一家“最牛的釘子戶”。
十鄉(xiāng)不換的土地
王家大院的第三處院后有一戶貧民家的房子。王家要想實現(xiàn)“九門相照”就必須在這塊土地上建造房屋。于是,王家請人來到這家說合,希望能將土地賣給王家。
由于平日早就看不慣王家人財大氣粗,所以這家人并不買王家的賬,還說,若買可以,你王家人把地買到哪里,就用元寶鋪到哪。沒想到,王家人說,好,沒問題,你要鋪一層還是雙層。這句話激怒了這家人,于是說,你王家人就是用十個鄉(xiāng)的財富,我也不會把這塊土地換給你。此后,王兆祥有了“十鄉(xiāng)換”的綽號。至今,村民還能指出這塊“十鄉(xiāng)不換”的民宅。
雖未完成“九門相照”,然而后人以九間樓為軸建造的上、下院,令王家大院從高處俯瞰形似一個“王”字。無獨有偶,晉宅王家大院,也是一個“王”字。趙立春說:“這個‘王字既是姓名號,暗地里還有更深的文化含義。”山西民俗專家在解釋晉宅王家“王”字形建筑格局時說,符合“天人感應(yīng)、天人合一”的理論?!坝纱丝梢姡跫倚帐吓c儒家思想在大院中的巧妙糅合?!壁w立春說。
平面圖上的密碼
王家大院最終形成“王”字格局,是王心銓的無心之舉,還是有意而為,現(xiàn)在已無從得知。不過,王耀書對“王”字格局,還有著另外的理解。
他走遍王家大院畫出大院平面,從這圖上,可以將大院格局組合成“中國山西”四個字,之所以是“中國山西”,是因為王家先祖于明朝初期從山西省洪洞縣遷來?!斑@是長輩教諭我們不能忘本?!蓖跻珪f。
“中”與“山”從圖上看,不難理解。
“國”字卻是需要與老鴉峪地理有關(guān)。老鴉峪四面環(huán)山,是一塊“十山九勾頭、必定出王侯”的風(fēng)水寶地。“四面環(huán)抱,中間一個‘王字,這不就是‘國字嗎?!蓖跻珪f。
對于“西”字如何理解,王耀書以王家大院坐西朝東的建筑風(fēng)格來解釋?!霸诖遄永锟梢哉f除了王家大院,其他民居都是坐北朝南。長輩這樣蓋正房,一定有他的道理。”
關(guān)于王家坐西朝東的建筑格局,原峰峰文化館館長馬全詳提出了不同于王耀書的說法:“老鴉峪是西高東低,在過去開發(fā)用地比現(xiàn)在要難得多,王家大院是直接借用這樣的地理來建造房屋,這也算是沒辦法?!?/p>
不過,對于“西”字,王耀書還有一種理解,那就是爺爺王恩淑建造的八角樓頂上,在最醒目的北面突兀起三面墻,墻上刻著的石雕類似一個“西”字。難道王家大院真的是長輩對子孫“不可忘本”的一個訓(xùn)誡嗎?
主人故事:吃了官司導(dǎo)致沒落?
王家以何起家,是商還是官,至今無人知曉。后人只能猜測,王家是在王兆祥時開始興旺,并達到頂峰。
關(guān)于王家人從事過的職業(yè),也只有王耀書講的“王心鈺是一名醫(yī)生、王恩淑曾任保安團團長?!?/p>
雖起家并不確切,然而關(guān)于王家如何沒落,卻流傳著這樣一段故事。
說是一個在王家擔(dān)任羊倌的伙計,在王家一直做事,王家卻從未發(fā)給他工資。他向王家主人要錢多次無果后,惱羞成怒,把羊偷偷賣了,并把賣羊的錢花了出去。
王家人知道后,就讓家丁“教訓(xùn)”此人,不料將人打瞎。這個人后來告到磁縣官府,磁縣官府對王家的財富早有耳聞,于是給予王家經(jīng)濟處罰,讓人先將元寶洞的錢財“暫時”扣留、收管。后來,磁縣官府修建鼓樓,直接“借用”了這些錢。此后,王家一點點走向沒落。
為了確認這個傳言真假,王耀書曾親自趕到磁縣,鼓樓確實有,不過“是不是王家錢修的,一直對不上號”。
王家有個“飛毛腿”
王兆祥有四個兒子,分別是王三綱、王三光、王三德、王三才。其中,王三德被村里人說是“保護王家大院”的人,因為他身懷高超武功。
傳說,有一天他的父親想吃彰德府(今河南安陽市)的包子,他立馬出門,在沒有借助任何交通工具的情況下到了賣包子的地方,并且很快將熱得冒氣的包子帶給父親。因此,他被人稱為“飛毛腿”。
故事自然夸大,但是王三德確有其人。王耀書聽長輩描述王三德時,說他可以不用梯子,直接靠手和腳的攀爬,“飛”上九間樓。
后記
如今王家大院正在開發(fā)旅游。馬全詳曾擬了一份規(guī)劃書,他似乎是借用晉宅王家大院的開發(fā)模式,先建成“中國民居藝術(shù)館”保護起來,繼而再進行開發(fā)旅游。這份規(guī)劃書也是先將王家大院掛上“民俗博物館”的牌子。
土改后,村里人分到了王家大院的房子,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重新劃分地皮后,人們才陸續(xù)搬出大院,在新地皮上蓋新房。雖然搬出大院,但是村里人對這座大宅院依然有著很深的感情。
王姓依然是村子的大姓,他們在閑暇時,依然會說起王家過去的故事。
(責(zé)編: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