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大雨初晴,柏油馬路在木蘭鄉(xiāng)南端消失。密林在河床上瘋長,看不清前路的方向。河這端的集市,綠葉菜掛滿晨露,土雞蛋碼好在竹簍里,穿藍褂的老漢拎起打好的貨籃,趕著牛義無反顧的奔向石子布滿的土包。我們默默尾隨其后,聽路人喊他一聲“余爹爹!”心里完全踏實下來。
他的祖輩一定是洪武二年(1369年)從江西婺源、德興一帶遷徙至此的余氏支系,他們選中的這個地方,叫大余灣。“前面墻圍水,后面山圍墻,大院套小院,小院圍各房,全村百來戶,穿插二十巷,家家皆相通,戶戶隔門房,方塊石板路,滴水線石墻,室內多雕刻,門前畫檐廊?!币黄疬w到黃陂的,還有他們對故鄉(xiāng)的記憶,花開季節(jié),果真如黃陂生長出的另一個婺源。
400元收副老窗格,“修舊如舊”
硬山頂、承水池、檐額彩繪、木雕隔屏,這些一不小心望見的元素都通向那個時代,79歲的余永奇從自家小花園里迎出來,一起走的老人大喊一聲,“大相公!”隨行人統(tǒng)統(tǒng)愣住。余永奇連忙解釋,“我的祖父輩家里田廣書稠,在灣子里地位很高,灣里的老人還習慣這么喊?!?/p>
小花園曲徑通幽,兩側翠竹包起幾株梅花,清香沁鼻。“枇杷熟了桃子熟,桃子熟了桔子黃,桔子黃了柿子紅……”余永奇的小院里月月有花香。院正中堆著八副殘破的舊式格子窗,木匠正拿起刨子整新窗棱?!皠e人要走遠處去搜集,我只消跟村里人家討要,收時400元一副,但做下來就變成了1000元的工錢。”余永奇住的這處院子,老建筑在文革時幾乎被全部拆光,只剩下一個當年“百子園”的輪廓。但他“學問好”,交際廣,從村里走向世界各地的余姓人回來,都在此小聚。
房子的正臉上掛著兩塊牌子,一塊是“大余灣圖書館”,一塊是“雙語教學點”?!昂笠粔K是國際友人來玩時掛上去的,前一塊算是我的義務服務”,余永奇曾是黃陂圖書館的副館長,現(xiàn)在,他的右?guī)勘凰呐艜癯錆M。他歡喜在節(jié)假日孩子們涌進門,在小院抱著書坐一整天。
他隨手拉開柜門,余氏后人的著作有長長一排?!耙婚T三太守,五代四尚書”的文脈流傳到解放前,涌現(xiàn)出一批奇人。其中的棉花專家余傳斌,早年在武漢大學做校工。老師在講臺上授課,他邊掃地邊低頭默念,幾年后參加考試,考中武大農(nóng)業(yè)班。后來還出了臺灣“中央”大學校長余傳韜(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余家菊之子),受父親鄉(xiāng)村教育理論的影響,早年肄業(yè)于北京大學,卻在美國各著名高校如魚得水。
為了院如其名,繼承先人門風,余永奇四處搜集老宅子的零部件,再請師傅“修舊如舊”。他的兒孫皆搬往大都市,只有他和婆婆,守在灣里,常年做余氏族人的“據(jù)點”。有人編了歌謠,“太伢伢回娘家,隨園漫開隨園花;你說你好哭,他說他好打架;他說他像惡霸,他說他像泥巴……”
最后一口土窯剛剛關閉
老人家聚在一起的閑聊,轉到下灣一排大宅的長廊上,是余永奇兒時的時光隧道。曾經(jīng)的一條小巷就住一個大家,巷有7道立門,戶戶相通,只防外盜,“用肉墩都撞不開”。余少奇湊近指墻上的石窩,是門杠經(jīng)年累月擦出的痕跡。
蹲在幾百米的長廊這邊喊,能在那頭聽到回聲。兒時的余少奇發(fā)現(xiàn)這個秘密,立馬想出個約伴的高招。他不敢跑去別人家叩門,在自家宅子外欠下身子,喊一嗓子“細伢們,出來玩,莫在家里打脾寒!”那端宅子里的小伙伴全都跑出來了。
“大余灣四周被果林圍住,我們鉆進田里偷豌豆、苕,爬到樹上摘毛桃,在衣服上蹭蹭就塞進嘴里?!庇嘤榔鏇]讀書前,就跟著灣子里的小孩一起玩,“小屋里讀書,趕不上大屋里聽話”,被書香浸染很深的灣子是余永奇的免費“學前班”。
“即便不跑遠,灣子里也有好戲瞧?!庇嘤榔娓跒匙永锉承∠涞氖炙嚾吮澈笠蛔肪褪前雮€灣,“小箱里有好多小工具,一雙手就能做出藥水花布,還能雕花繡朵。”除了手藝人,大余灣曾經(jīng)的民間雕匠、畫匠、石匠、木匠也名聲在外,特別以窯匠居多。十漢四窯匠,都用“川(此處指木蘭川大余灣)里貨”?,F(xiàn)任大余灣書記余紹良遺憾的告訴記者,“村里的最后一口土窯剛剛關閉。這些手藝人大都去了外地打工?!?/p>
但走進靠近大余灣入口廣場的大宅子里,堆在屋角的川里貨品種還豐富得很?!斑@是燉湯的煲,那是配套用的提壺拔(用來提起湯罐的木制用具)?!边@些年,余永奇做的最多的事就是琢磨灣里40幢明末清初老宅的細部,它們像拓紙樣印在他心里。眼前這幢掛著布面招牌“真誠藥局”的大宅,余永奇認為是大余灣民居中保存最完整的。
天井、庭院、轉樓、廳堂和后廂房之間,鏤空鼓皮屏肩雕工圓熟;天井正中,是長方形的石砌水池,天光無限;堂屋里,古色古香的藥柜早已失去原本意義,但似乎又聞得到藥香;閣樓上,犁耙、手推水車罩著浮塵,記錄曾經(jīng)的耕讀之家。 小貓在池沿上撒嬌,主人從池中夾起一尾小魚嬉戲,樂在其中。
過春節(jié)是灣子里最熱鬧的時候
走過下灣,上灣逐漸變得寥落?!跋聻匙錾獍l(fā)財?shù)娜撕芏?,很多上灣的人為了沾點喜氣就搬下去了。上灣的許多老宅常年沒人住,荒廢了怪可惜。”但斷壁殘垣里仍讀得出大余灣的昨天?!斑@一看就是乾隆到道光年間的房子,修一棟需要6年時間?!睖惤吹嗡€,緊密到難容一根鐵釘。余永奇指著屋前檐額清晰可辨的彩繪,“和歸元寺的師傅應該是同一個人,很多圖案幾乎一模一樣?!?/p>
正在吃午飯的老村長一家蹲在屋口的條石臺階上,聊得正歡。碟子里菜色素淡,糍粑和著雞蛋放進鍋里炸得金黃,飯桌旁是剛剛扎好的柴火,和樹枝捆在一起的松針襯得老屋的木門更加滄桑?!盀忱锶说目谖都炔幌窠?,也不像武漢。不嗜辣,豆絲和糍粑是每頓飯不能缺的。
上灣的空地上,有30多歲的人領著剛放學的孩子回家,向余永奇點頭問好。他回道,“爺爺吃了么?”我再次驚呆,望著他們兩人無比鎮(zhèn)定?!盀匙永锛易逵^念一直很強,彼此之間仍然用輩分稱呼。剛才那人比我年輕,但輩分比我高?!?/p>
余永奇的表情頗有些自豪,“年節(jié)風俗從祖輩起就有規(guī)矩,二十四打揚塵,二十五打伢們。(不準小孩子說不吉利的話)。每年最冷的時候,余永奇在廣州的孩子都要接他南下過冬。但只要身體允許,他都習慣在大余灣過春節(jié)。
“初一灣里大拜年,外面打工的人都回來了。你別看現(xiàn)在灣里只有400多人,一到春節(jié)久不見的老面孔都出來啦。初二才是親拜,各自的小家永遠要放在余氏家族后面?!睂τ嘤榔鎭碚f,那個600年前從未謀面的老祖宗永遠是教育晚輩的法寶?!安唤o余秀三丟臉,對得起祖先”是余永奇掛在嘴上的話。
從上灣繞回灣口,對面山頭的樹枝正在吐綠?!澳銈冊偻硇r候來,對面的油菜花全都黃了,把大余灣圍起來,非常漂亮?!庇嘤榔嬲f的方向,正是佇立于村南的雙龜山?!扒靶┠晖谒涟押枚硕说囊粋€太極圖破壞了,以后肯定要恢復。老祖宗選這兒是看了風水的。”
和余永奇的老祖宗有同樣眼光的,是投資影視城的開發(fā)商。他們跟著一群群走進灣里拍婚紗照的新人,在灣子口新修了成群的仿明清建筑。正在祠堂打牌的人聽到議論,抬起頭來感嘆,“墻刷的太白,有點刺眼?!庇耙暢巧形纯⒐?,除了偶爾出入的施工車,灣子依然寧靜。村里僅有的幾間商業(yè)配套之一的大余畫室里走出一個背著畫板的年輕人,“下次來可能要收票,還要躲人頭了?!?/p>
宅第進深四間,面闊三間且與隔壁相通;天井、庭院、轉樓、廳堂和后廂房之間,有雕刻精美、完好無損的鏤空鼓皮屏肩,其圖案有蝙蝠、牡丹,刀工圓熟,形象生動,寓富貴吉祥、福至心靈之意;天井正中,有長方形的石砌水池,與天井之上的一方無瓦之頂垂直對應,這樣,不僅上面利于看天采光,下面利于積雨蓄水,同時還具備了排水功能,體現(xiàn)了對水的珍惜和對水蓄放的講究;兒時的回憶全都發(fā)生在宅第間的長廊上。
大余灣共有近40幢房屋為明末清初建筑,這些房屋外墻全用規(guī)整的條石砌成,而很多內墻卻用夯土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