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樂
摘 要 年幼兒童在標準錯誤信念任務上存在困難。本研究列舉了幼兒不能通過錯誤信念任務的幾種原因,初步探討了兒童錯誤信念理解的機制:幼兒在錯誤信念任務上的困難可能是由概念缺陷和知識偏差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標準錯誤信念任務可能低估了兒童的心理理論能力,并指出了未來兒童錯誤信念理解的研究方向。
關鍵詞 知識偏差 自我中心 錯誤信念
中圖分類號:B842文獻標識碼:A
The Explanation of Young Children Failing in
the Standard False Belief Task
Xi Le
(School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This paper aimed to explain why young children failed in the standard false belief task, and explored the mechanism of false belief. The difficulty for young children in the false belief task may re ect a qualitative difference and the curse of knowledge. Finally we indicated the direction of false belief study.
Key words the curse of knowledge; egocentrism; false belief
心理理論是指個體對自我和他人心理狀態(tài)的認識,并由此對相應行為進行因果性解釋和預測的能力。采用經(jīng)典錯誤信念任務范式的研究發(fā)現(xiàn),能否認識到故事人物擁有錯誤信念的年齡分界線為4歲。而4歲以下的兒童在對心理狀態(tài)進行推理的時候會出現(xiàn)困難。
對于這一現(xiàn)象背后的理論機制卻存在廣泛的爭議。為什么年幼兒童在推斷他人的心理狀態(tài)時感到困難呢?諸多理論對這一現(xiàn)象背后的理論機制進行了解釋。
1 表征的缺失理論
Perner認為表征概念的獲得在兒童的心理理論形成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研究結(jié)果普遍證實: 3歲兒童在進行錯誤信念推理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相反5歲的兒童克服了實驗任務中幾乎所有的困難。這種發(fā)展變化,常常被解釋為學前期兒童形成某種一般表征認識的證據(jù)。以上證據(jù)支持了兒童的心理理論發(fā)展是不斷地獲得新的概念這樣一個質(zhì)變的過程,而年幼兒童的信念認識可能存在某種概念缺失。
然而表征缺失理論難以解釋為什么幼兒在不同心理理論任務情景中的表現(xiàn)具有任務情景特殊性。為此有研究者認為,年幼兒童在不同任務上的表現(xiàn)不盡一致,更傾向于支持表征的不可通達假設,而不利于表征缺失理論。
2 表征的不可通達假設
該假設認為,幼兒在情境中無法使用完成特定心理理論任務所需要的表征能力。幼兒可能具有相應的表征能力,只是他們還沒有學會主動利用它來完成任務,或者是這種能力被掩蔽了。
影響心理理論能力的一個潛在因素是執(zhí)行功能。在標準錯誤信念任務中,兒童首先需要認識到對于同一物體可能會有多種不同的視角,其次兒童需要抑制自己的視角,即抑制自己關于物體真實位置的信念,根據(jù)他人的錯誤信念去預測其行為。
3 知識偏差
知識偏差是指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擁有更多信息的個體在預測他人的判斷時,不能忽略自己擁有的額外信息而產(chǎn)生偏差。
在對兒童和成人的研究中,Birch和Bloom發(fā)現(xiàn)成人和兒童一樣在錯誤信念中可能也存在知識偏差。李曉東等發(fā)現(xiàn)對于3、4歲的兒童來說,知識偏差是存在的,對于5歲兒童來說則不存在知識偏差,也沒有自我中心偏差。
Birch和Bloom認為知識偏差一種可能的機制是認知抑制。不過Birch也同意知識偏差可能并不是解釋兒童不能通過錯誤信念任務的唯一原因,可能還有其他的原因,如抑制功能的缺陷,以及相信人們總是按照理性的方式行事等。
4 自我中心偏差
皮亞杰認為幼兒在對事物進行判斷時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按照他的理論,正是幼兒存在的自我中心傾向掩蔽了其相應的表征能力。
李晶等發(fā)現(xiàn)兒童對他人的信念狀態(tài)進行推理時存在自我中心傾向。傅莉等采用知識狀態(tài)推理任務發(fā)現(xiàn)兒童對別人知識狀態(tài)的推理會受到自己知識狀態(tài)的影響,表現(xiàn)出自我中心的特點。但有研究者指出這種不對稱性可能是由于不同情境沖突程度不同所造成的。
5 結(jié)論及研究展望
兒童不能通過錯誤信念任務是多重因素交互影響的結(jié)果。如果年幼兒童不能通過錯誤信念任務是由于知識偏差的影響,那么我們就可以對心理理論發(fā)展的質(zhì)變觀點提出質(zhì)疑。將來的研究應該圍繞知識偏差的機制、作用方式以及克服知識偏差的方法展開。知識偏差對更廣泛的社會認知的影響也許是未來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 廖渝,吳睿明,Philip David Zelazo,等.意外地點任務中不同測試問題及意圖理解與執(zhí)行功能的關系[J].心理學報,2006,38(2):207-215.
[2] Baron-Cohen, S., Leslie, A.M., & Frith, U. (1985). Does the autistic child have a ‘theory of mind? Cognition,21,37-46.
[3] Perner .Understanding the representational mind. MIT Press 1991.
[4] Paul Bloom,Tim P. German. Two reasons to abandon the false belief task as a test of theory of mind, Cognition 77 (2000) B25盉31
[5] 鄧賜平.幼兒心理理論表現(xiàn)的任務特異性分析.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3.19(3):23-28.
[6] Freeman, N. H. &Lacohee, H. Making explicit 3-year-olds implicit competence with their own false beliefs. cognition,1995,56,31-60.
[7] 李晶,劉希平.材料熟悉度和任務類型對幼兒心理理論發(fā)展的影響.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2008.31(5):1086-1089.
[8] Birch,S.A.J.,&Bloom, P.(2004) . Understanding childrens and adults limitations in mental state reasoning .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8:255-260.
[9] 李曉東,黃艷秋.成人在錯誤信念任務上的表現(xiàn).心理學探新,2007.27(3).
[10] Birch, S. A. J. and P. Bloom (2007). The Curse of Knowledge in ReasoningAbout False Beliefs. Psychological Science. 18(5).
[11] Birch, S. A. J. and P. Bloom (2004). Understanding childrens and adultslimitations in mental state reasoning.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2004.8(6).
[12] Piaget,J.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physical causality. New York:Harcourt brace,1929.
[13] 李晶,劉希平.3-5歲兒童信念狀態(tài)推理中的偏差.心理與行為研究,2009.7(1):61-66.
[14] 傅莉,蘇彥捷.兒童心理狀態(tài)推理中的觀點偏差.心理學報,2006.38(3):349-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