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冬梅 白智生 劉樹華 于光
摘要:在足球場坪床建植中采用在塑料薄膜上鋪設沙子預制2~3 cm厚的薄膜沙基質全根草坪技術,使足球場從建設到交付使用的間隔縮短75 d,在足球場的非常規(guī)養(yǎng)護管理中采用纖維加固的模塊草坪技術,修復賽期球場的磨損嚴重部位,即鋪即用。
關鍵詞:草坪生產;新技術;足球場;應用
中圖分類號: S688.4 文獻標識碼:A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2.06.041
俗話說:“三分種,七分養(yǎng)”。對足球場草坪更是這樣,因足球場草坪使用時球員的踩踏對草坪的磨損非常嚴重,連著幾場球踢下來,尤其像球門區(qū)等區(qū)域磨損會更嚴重,就需盡快更換、修復,用盡可能短的時間使球場重新投入使用。但通過常規(guī)的播種或鋪草坪卷的方法修復最短也需要1個月的恢復期,不能滿足隨鋪即用的需求。為此,天津紅港綠茵花草有限公司利用兩年多的時間研發(fā)出兩項新技術,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修復賽期球場的磨損嚴重部位,即鋪即用,從修補到恢復比賽只需一個晚上的時間就修復完成,可以重新投入使用。
1單股丙綸纖維加固模塊草坪生產技術
通過在草坪模塊的種植層內加入一定量的纖維,看能否達到增加草坪模塊種植層基質的強度,使其達到可以利用專門的起吊機械起吊并移位的目的。
試驗根據摻入基質的不同分設2個處理和對照。一個處理的摻入纖維為單股丙綸纖維,摻入量為1 kg·15 m-3,另一個處理的摻入纖維為尼龍草纖維,摻入量為1 kg·15 m-3,每個處理設3次重復,對照中不摻任何纖維。試驗以草坪模塊的形式進行,每一個模塊的規(guī)格為:長×寬×高=
1 200 mm×1 200mm×100 mm。模塊的布置采用隨機法排列,模塊與模塊之間的間隔距離1 m。每一個處理中所播草種和播種量均相同,不同處理采取相同的管理方法。
1.1材料和方法
1.1.1材料試驗材料主要包括:塑料膜、砂子、牛糞、單股丙綸纖、維尼龍草纖維、磷酸二銨、尿素等材料、吊裝機、水平儀等儀器設備。
1.1.2 田間操作方法
1.2試驗用容器制作
用2 cm厚的木板制作成長×寬×高=1 200 mm×1 200 mm×100 mm規(guī)格的木框,共制作7個,在試驗區(qū)隨機挖出略大于1 200 mm×1 200 mm×100 mm規(guī)格的土坑,土坑底部要求平整、堅實,利用水平儀反復找平,土坑與土坑之間相隔1 m,土坑準備好之后將木框分別安放好。
1.3鋪塑料膜
木框安放好先鋪塑料膜, 鋪膜時必須平整,不允許有折疊現象,
將多出邊框的部分塞進土坑與木框的縫隙,并做簡單的固定鋪好后及時用砂子壓住,防止風將膜刮起來。
1.4物料配制
按上述物料配比方案準備好物料運至料場,分類堆放。先將牛糞過篩,塊狀牛糞搗碎后重新上篩以保證混拌均勻,再將準備好的單股丙綸纖維剪成2 cm2大小的片狀,將尼龍草纖維剪成2 cm長的線條備用。將配好的砂子、牛糞、磷酸二銨、尿素及單股丙綸纖維等材料基質在物料場充分混拌均勻。
1.5基質鋪設
將混拌均勻的、帶有單股丙綸纖維的基質分別填入準備好的木框內,填滿、壓實、抹平(與木框邊緣保持水平),基質鋪放時要確保厚度均勻,鋪放后再用水平儀檢測。鋪設后用噴霧器澆水,使基質沉實,如局部不平或不滿應及時補救,待全部平整后,用碾子輕壓待播。
1.6播種
根據天津地域的氣候條件最終選擇高羊茅∶早熟禾∶黑麥草 =75∶15∶10的比例將草種混合均勻,播種量為40 g·m-2,采取垂直交叉方式播種以保證種子分布均勻。播種后施以鎮(zhèn)壓,使種子與基質緊密結合。播后在上面覆一層遮陽網,將遮陽網繃緊并固定后立即采用噴霧器澆水養(yǎng)護。
2纖維模塊草坪試驗小結及應用效果
經過3個月的養(yǎng)護,由于所做的纖維模塊草坪與土壤隔離,面積又小,所以在生長過程中幾乎未發(fā)生病蟲害及雜草,三個月后達到完全成坪的狀態(tài)。
對成坪后的草坪模塊進行反復澆水鎮(zhèn)壓,每隔1 d鎮(zhèn)壓1次,經過5次反復鎮(zhèn)壓后,使用專用吊裝機械對加入單股丙綸纖維、尼龍草纖維及對照模塊分別進行吊裝試驗。試驗結果表明,單股丙綸纖維模塊被成功起吊,在起吊移位過程中,未發(fā)現沙子等基質出現散落的現象,從起吊到移位整個過程中,模塊完好無損,也未發(fā)生彎曲變形,尼龍草纖維處理模塊進行起吊時,當調離地面10 cm左右時發(fā)生脫落,松散,起吊以失敗告終,對照經過幾次起吊,均未成功抓起。
通過對各處理及對照模塊縱向切割,觀察各處理剖面的根系情況,發(fā)現加入單股丙綸纖維模塊中草坪根系與種植沙中的纖維纏繞在一起,根系在10 cm厚的基質中均有分布,根系粗壯且縱橫交織在一起形成毯狀分布,加入尼龍草纖維的處理模塊根系在10 cm厚的基質中均有分布,但根系與纖維之間纏繞不夠緊密,輕輕用力一揪就會散,根系之間的交織也比較松散,對照的模塊中根系基本向縱深發(fā)展,很少見交織現象。
在之后又進行了多次試驗,首先進行了高羊茅、早熟禾、黑麥草的不同配比,結縷草、狗牙根等不同播種材料的幾個處理試驗。試驗結果表明,高羊茅、早熟禾、黑麥草的不同配比的處理之間在起吊試驗和根系情況的差異不明顯;結縷草、狗牙根處理中在起吊試驗模塊更緊實,根系交織更為牢固。
隨后進行了單股丙綸纖維不同用量的試驗處理,共設3個處理,每個處理設3個重復,用量分別是1 kg·10 m-3,1 kg·15 m-3、1 kg·20 m-3,試驗結果表明,摻入量為1 kg·15 m-3的用量效果最好。
2007年8月底以單股丙綸纖維1 kg·15 m-3 用量,1 200 mm×1 200 mm×100 mm規(guī)格,播種高羊茅∶早熟禾=75∶25,播種量為40 g·m-2,生產了300 m2的模塊。在2008年奧運會比賽期間,由于天津奧體中心主場使用頻率高、強度大,3場球賽后球門區(qū)草坪磨損嚴重,有的部位已經裸露土地,如果進行常規(guī)修補作業(yè),將對比賽的正常進行帶來不利影響,所以將項目組試生產的單股丙綸纖維加固模塊草坪用于球門區(qū)修補。由于這種纖維加固草坪模塊安裝時帶有原生的全部根系,修補安裝后不需要很長的養(yǎng)護期,可以即鋪即用,修補只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就完成了,修補后第三天就進行比賽,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3薄膜沙基質全根草坪生產試驗
依據草坪足球場地坪床建植設計中種植層基質配比方案,通過場外預制足球場草坪生產模式,已達到縮短足球場整體建設工期,提高草坪成活率的目的,同時也為足球場草坪隨時、迅速更換提供技術支持。
本試驗包括生產型主試驗區(qū)和研究型輔助試驗區(qū)兩部分。即生產試驗和小區(qū)試驗同時進行。生產試驗不設重復,主要用于起草、吊裝機械測試,輔助試驗區(qū)包括品種試驗、肥料試驗和灌水試驗。其中,主試驗區(qū)10 000 m2,輔助試驗區(qū)1 000 m2。
主試驗區(qū)寬度60 m,長度167 m。輔助試驗區(qū)位于主試驗區(qū)南端,寬度60 m、長度17 m。輔助試驗區(qū)設計為單因素多水平試驗。小區(qū)長度5 m,寬度1.5 m。觀察道寬度1 m,隔離道寬度0.5 m。隨機法排列,3次重復。
3.1材料
主要材料及設備:塑料膜、優(yōu)質河砂、有機肥、磷酸二銨、尿素、殺蟲劑、殺菌劑、起草機、吊裝機等。
3.2田間操作方法
3.2.1整地薄膜沙基質全根草坪生產關鍵技術之一是試驗地平整、堅實。試驗地整地必須借助于激光平地機和大型平地機。利用早春土地凍融交替期限用大型平地機(耥子)大面積超平,再用激光平地機配合水平儀反復找平。要求南北坡降>0.3%,東西坡降>0.15%;整體平度誤差低于2 mm,無局部低洼現象。土地平整達標后,用碾子壓實。防止大型運輸工具運送物料時再次發(fā)生車轍印記等局部不平的現象。
3.2.2鋪塑料膜土地平整后先鋪塑料膜,兩趟膜之間交錯5 cm順向鋪設。鋪膜時必須平整,不允許有折疊現象,鋪后及時用砂子壓住,防止風將膜刮起來。
3.2.3物料配制每15 hm2土地用混合基質35 m3,按上述物料配比準備好物料運至料場,分類堆放。先將牛糞過篩,塊狀牛糞搗碎后重新上篩以保證混拌均勻。砂子與牛糞的體積比為4∶1,并均勻混入25 kg磷酸二銨+5 kg尿素,將上述配好的基質在物料場充分混拌均勻。
3.2.4基質鋪設沙床厚度28 mm,允許誤差±3 mm,基質鋪放時要確保厚度均勻。鋪放后及時用激光平地機平整并用水平儀檢測。鋪設后,先用噴灌機噴灌,使基質沉實,如有局部不平及時補救,全部平整后,用碾子輕壓待播。
3.2.5播種根據天津地域的氣候條件最終選擇以高羊茅∶早熟禾∶黑麥草=5∶4∶1的比例將草種混合均勻,播種量為40 g·m-2,采取垂直交叉方式播種以保證種子分布均勻。播種后施以鎮(zhèn)壓,使種子與基質緊密結合。播后在覆一層無紡布,將無紡布拉直并固定后立即采用自走式噴灌機澆水養(yǎng)護。
3.3薄膜沙基質全根草坪試驗小結及應用效果
完成的11 000 m2運動草坪試驗,草坪根系發(fā)育健壯、草毯性狀好、景觀效果好。這一試驗成果被用于建植“天津市體工大隊天然草坪足球訓練場”,項目建成后得到甲方的好評。評價認為,建成的球場草坪面層各項參數都可與國外同類產品媲美,完全符合國際足聯(lián)和國際奧委會對運動場天然草坪的要求。
4總結
研發(fā)的薄膜沙基質全根草坪種植技術與單股丙綸纖維模塊草坪加固技術,具有操作簡便、見效快、草坪成活率高、可及時更換等特點,用該技術建造的球場達到國際賽事要求??朔藗鹘y(tǒng)足球場草坪建設的弊端,為提高草坪養(yǎng)護、快速修補,實現高標準足球場建設及草坪產業(yè)化的發(fā)展奠定了技術基礎,具有明顯的經濟、社會、環(huán)境效益。
參考文獻:
[1] 鄭凱,楊新根.山西省草坪建植和養(yǎng)護管理[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0(1):98-100.
[2] 吳朝峰,馬雪梅.21世紀中國草坪業(yè)的現狀與發(fā)展[J].天津農業(yè)科學,2009(3):74-77.
[3] 張殿京,白冬梅,李悅生,等.我國草坪業(yè)生產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天津農業(yè)科學,2001(3):53-55.
[4] 楊斌,尚晶,韓潔茹,等.草坪草水份生理研究進展[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1(8):914-917.
[5] 楊青鴻.草坪的養(yǎng)護與管理[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07(1):85-87.
[6] 孫淑琴,劉水芳,楊秀榮,等.北方冷季型草坪四季養(yǎng)護技術[J].天津農業(yè)科學,2008(4):68-70.
[7] 張學文,楊志榮.草坪種植及養(yǎng)護管理技術[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08(2):118-119.
[8] 劉建,劉波.高爾夫球場的草坪管理和養(yǎng)護[J].草業(yè)科學,2000(4):51-56.
[9] 宋佳龍,徐澤榮.運動場草坪耐踐踏性研究進展[J].四川草原,2004(8):6-9.
[10] 王友平.草坪建植及養(yǎng)護管理技術要點[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02(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