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娟
摘要:圍繞“故事化教學”方式,闡述故事化教學的優(yōu)勢、故事化教學的主體、原則及方式,通過生動的事例與觀點相結合,反映“故事化教學”在當前課程背景下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故事化教學生物學教學教學情境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相信許多人小時侯最喜歡做的事之一就是聽故事,聽上下五千年事,品世間悲歡離合,故事中傳奇的人物命運、跌蕩的故事情節(jié)往往讓聽者欲罷不能。筆者以此為啟發(fā),嘗試讓教學故事化,幫助優(yōu)化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營造生動高效的故事化課堂。
1、“講”故事的原因
1.1營造愉快氛圍,讓學生對課堂心生向往
無數的事例證明在對任何知識的學習或者技能的掌握過程中,濃厚的學習興趣往往能讓結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則像一股清泉潺潺的留過學生們的心田,故事化的課堂恰恰能快速調動教學氣氛、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對這樣的課堂無限向往。例如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一節(jié)中,當要探究“正常情況下,生態(tài)系統(tǒng)能保持相對穩(wěn)定嗎?原因?”時,筆者就以這樣的故事作為實例:“前兩天休息,我早起買了個包子,就和朋友到濱江公園去玩兒,當時看到滾滾的長江,心情真叫一個澎湃啊!于是我生平第一次坐了次快艇,誰知道快艇剛一加速,我可憐的包子就落水了,這幾天我一直寢食難安,心想長江這個生態(tài)系統(tǒng)會不會因為那個包子就崩潰吧?!睂W生當然笑著搖頭否認,而且體會到河流生態(tài)系統(tǒng)在受到輕度污染后并沒有受到特別影響。筆者又趁勢追問:“為什么不會呢?你們猜想這個落水的包子可能有幾種下場?”“被魚吃了,泡沒了,可能被細菌分解了……”在五花八門的答案后,師生共同總結出生態(tài)系統(tǒng)對污染物的物理沉降、化學分解和微生物分解的方法,課堂氛圍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迅速被激活。
1.2巧析難解知識,使抽象內容形象化
筆者在給必修班上課的過程中,遇到了一道關于豌豆種子中種皮顏色和子葉顏色的遺傳題目,由于是必修班且課時有限,沒有按常規(guī)思路解析,而是用一個小故事輕松化解:“自然界中生命的軌跡總有著驚人的相似,你們看看種子的結構圖像不像是正在母體中孕育的胎兒,種皮就相當于是母親的肚皮,它的顏色取決于母本;而子葉就相當于是胎兒,它的顏色當然就由雙親共同決定啦。”這樣原本抽象難解的知識就被迎刃而解了。
1.3體會百味人生,鑄造科學品質
科學品質是科學教育中的非智力因素,包含興趣、情感、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等方面。故事化課堂教學不僅是傳播知識,發(fā)展智力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徑。科學家在探尋科學真諦的長河中所展現(xiàn)的寶貴的科學品質,為人們樹立了一塊塊歷史的豐碑。教師不妨在課堂中講述科學家的故事,展現(xiàn)他們的百味人生,比如“孟德爾8年雜交實驗提出遺傳規(guī)律”盼故事反映了孟德爾堅韌不拔、鍥而不舍的意志力;“達爾文提出自然選擇學說”的故事反映了達爾文堅持實踐、尋求真理的精神;“沃森和克里克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提出說明了科學無界、機遇偏愛思考者的科學哲理;“童第周”的故事反映了他甘于奉獻、熱愛祖國的優(yōu)秀品格……學生在這一篇篇故事中分享著科學研究的喜怒哀樂,熏染著科學家們高尚的科學品質。相信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成就動機的引導、健康情感的培養(yǎng)、心理品質的形成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2、故事講述者的選擇
2.1教師預設
作為教學的引領者,教師可以在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運用故事化教學手段。故事用于導課,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猶如電影的序幕,開始就燃起學生的好奇心、引起學生的求知欲;用于過渡,機智轉換。輕松的語言和形式可以緊扣學生的心弦,將孩子們帶人知識的新天地;用于結課,完美謝幕。這樣不僅對教學內容能梳理概括,提煉升華,還能延伸教學內容,保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2學生主創(chuàng)
或許有人提出在當前提倡“生本課堂”的理念下,這種“你來講,我來聽”的模式是否已經落伍了,體現(xiàn)不出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就需要來討論誰來“講”的問題了,在一次復習課上談到鑒定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問題,由于距離新授課有一段時間了,問了好幾位學生都沒能答出,這時又請了一位男生卻回答得十分順利,筆者問他有沒有什么記憶的竅門,這位學生憨憨地笑了笑說:“我就把細胞想成一個桃兒,桃肉是細胞質,桃核就是細胞核?,F(xiàn)在這個桃肉已經紅透了,RNA主要在細胞質,也就在紅色的桃肉里,所以鑒定RNA用吡羅紅,而且RNA和紅色的英文Red第一個字母相同。”說到這兒很多學生都開始頻頻點頭,接著他又說“桃核是稀有的綠色,DNA主要在細胞核,也就是在綠核中,鑒定DNA可以用甲基綠?!闭f完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報以熱烈的掌聲。在這位學生回答后,筆者及時肯定了他勤于思考的優(yōu)點,并且鼓勵學生以后把有關每節(jié)課的“奇思妙想”寫進導學案的學后小結中。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學生這個力量,教育就失去了根本?!贝税咐袑W生想他們所想,用獨特的視角參與課堂,在這個動態(tài)生成的故事課堂中,著實做了一回“主講人”。
2.3師生共建
在“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這節(jié)中,關于光合作用的過程歷來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筆者在準備這節(jié)內容時,先運用導學案請學生自習并完成光合作用的過程及圖解,接著便運用故事化教學方法。
師:同學們知道在葉綠體中誰能捕獲并且吸收大量的光能?
生(異口同聲):葉綠體中的色素。
師:打個比方,色素就是一個人,色素吸收了大量光能,就像一個人有了錢,而有錢人最怕的是什么?
生(眾說紛紜):沒命了,錢沒了……
師:對了,這有了錢最怕就是被賊惦記了,可就有那么一個自不量力的小偷來了,而且下場非常可悲,你們猜是誰?
生(狐疑地說):H2O。
師:水在強大的光能下被光解了,產生了[H]和O2,你看看多慘,直接就升天了(哄堂大笑)??磥磉€是要誠實做人,不過有人見一個不行那就兩個一起來,團結力量大嘛。
生:是ADP和Pi(還沒等筆者發(fā)問,學生就搶著回答)。
師:嗯……沒錯他們倆運氣好點,偷了些錢——能量,立馬就變形了,變成有錢人啦。
生:ATP(氣氛高漲)。
師:光反應的故事就講完了,下面暗反應的主角要登場了,他可是個既懶惰又愛生氣的家伙,我們請化學課代表來偵察偵察。
化學課代表:應該是CO2。
師:相信大家都看過《喜羊羊與灰太狼》吧,里面也有一只懶惰的羊。
生(堅定地回答中又帶著一絲不解):懶羊羊。
師:懶羊羊就是我們這的CO2,那懶羊羊偷懶的時候,一般都是誰能治的了它呢?
生:喜羊羊——C5。
師:CO2被C5說服后就手牽著手高高興興去反應了,產生了兩份……
生:C3。
師:那C8這只羊太小了,只有3個月大,在外面不小心迷路了,找不到回家的路,怎么辦?
生:找個指路人,打電話,坐出租車……(各有高招)。
師:先要找個指路人,能還原它回家之路。
生:[H](群情激昂)。
師:接下來不管打電話還是坐車是不是都要錢啊,那你找找這里誰比較有錢,而且這錢還來路不正。
生:ATP。
師:哎,沒錯,這不義之財最后還是要回歸社會的,所以C3的還原之路需要[H]供氫,還需要ATP供能,最后生成……
生:(CH2O)。
在這則案例中,師生間看似隨意實則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對答中,精彩演繹了故事課堂的師生共建,達成了教學目標的水道渠成,不露聲色地滲透情感價值取向,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故事的設計中,在這場思想火花的崩撞中,師生的心靈彼此交匯。
3、“講”故事的方式
3.1故事化教學的原則
雖然許多教師都曾在課堂中運用過故事化教學手段,但是在教學組織和處理上還需關注以下幾點:
(1)關注故事內容是否具有教學性。有些課堂中故事的敘述純粹只是為了讓教學達到表面上的一種“欣欣向榮”,在學生的心中如“燕過無痕”般沒有留下任何思的痕跡。只有具有教學意義的故事才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引發(fā)思索、探詢其理。
(2)關注選擇的故事內容是否適合學生的年齡和生活經歷,有些故事情節(jié)與教學內容銜接不自然,或者故事相關的背景、事物等與學生的生活完全脫節(jié),好比對現(xiàn)在的學生提起“功夫熊貓”可謂無人不知,可提到“鐵臂阿童木”基本就一無所知。故事情境也就失去真實性,學生對于故事一知半解,故事化教學也失去其意義。
3.2故事化教學的形式
筆者多次提到“講”這個詞,給人感覺教師在這種教學形式中就只能充當刻板的“播報員”的角色,形式非常的單一,其實這簡單的“講”中卻也蘊涵著大學問。比如語速,一段敘述中突然的抑揚頓挫甚至是留白,都可能讓人思緒飛揚,讓學生們從自己的心境出發(fā),了解故事、想象故事,結合已有的舊知去探索,不經意問,獲得隱藏在故事背后更多的東西。比如體態(tài),學習“DNA的復制”中解旋所需條件時,教師用自己的雙手模擬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解旋時用盡全力才解開一段,有學生馬上就想到需要能量。又如一段故事也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甚至是師生的相聲、小品、歌舞表演等的形式出現(xiàn),無論采取哪種形式,只要它們的最終目的是為教學服務,以故事為載體,以興趣支點、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中心,把教學內容和目標無形的浸潤其中,讓學生自然而習得,學與教渾然一體。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師努力用心構建適合學生健康成長和科學發(fā)展的教育,故事化教學方式就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它為學生所歡迎和接受,使學生充滿靈氣,讓課堂充滿活力,用形象生動的故事叩開學生心靈的大門,讓知識如和煦的春風吹進學生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