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全
余華出生于1960年,在八十年代其即以先鋒文學(xué)名滿天下,之后一直保持著旺盛的創(chuàng)作力,連續(xù)推出較有影響力的長篇,一直到今天還屹立于文壇,余華可謂新時期重量級作家了。余華沒有在先鋒文學(xué)的路上走到黑,而是恰逢其機(jī)地從先鋒文學(xué)轉(zhuǎn)向了所謂現(xiàn)實主義文學(xué),《活著》即是轉(zhuǎn)變后的代表作?!痘钪?993年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之后,最初影響較小,發(fā)行量也較少;1994年張藝謀將《活著》拍成了電影,此電影遭禁,但更“逆增上緣”,使得小說《活著》的影響更為巨大;1998年5月由南海出版公司重新出版以來,影響日益增大,據(jù)編輯稱當(dāng)時此書須每月加印一萬冊方能滿足市場需求;2004年3月余華也因為《活著》而榮獲法蘭西文學(xué)和藝術(shù)騎士勛章?!痘钪帆@得了極多的光環(huán):曾獲臺灣《中國時報》十本好書獎、香港《博益》十五本好書獎、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xué)獎。
余華的作品充斥著暴力、死亡、鮮血,其色調(diào)是灰暗的,余華的筆觸總是無情觸及人活著的許多疼痛,他帶給世人的是一個破碎的世界。早年一直沉浸在余華的暴力世界里,在心驚肉跳中享受閱讀快感,近來,重讀余華,卻體味到在他小說世界里灰暗的天空下,殘酷命運(yùn)下的人間溫情。而籠罩在死亡陰影下的《活著》,其實溫情俯首皆是,盡管小說中人一個一個死去,但卻能從中讀出生生不息的景象。妻子家珍死與貧困和軟骨病,女兒鳳霞死于難產(chǎn),兒子有慶因為搶救縣長的太太而被醫(yī)院抽血過多而死,女婿二喜死在工傷中,最后一個相依為命的小外甥苦根饑餓貪吃蠶豆被脹死……死亡在福貴的一生中如影隨形,但人性的美好卻跨越死亡的無奈和悲痛,在苦難歲月里閃耀,顯得格外的耀眼。家珍的善良,鳳霞的賢淑,有慶的勤勞,二喜的質(zhì)樸,苦根的乖巧,哪一樣純真的情感不洋溢著溫情。
一
你是誰?你從那里來?你要到哪里去?這是哲學(xué)三個最終極問題,熬枯了多少哲學(xué)家的燈油和青春。余華給哲學(xué)家們當(dāng)頭一棒。他在《活著》的序言中寫到:“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倍灞救A卻將活著的本質(zhì)定義為“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欲求和掙扎是人的全部本質(zhì),完全可以和不能解脫的口渴相比擬。但是一切欲求的目的卻是需要,缺陷,也就是痛苦;所以,人從來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質(zhì)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彪m然在作家余華這里,“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只是哲學(xué)叔本華將“活著”撥了皮,看到了“活著”里面的肉色——“從來就是痛苦的”。其實,窮究根本,在人的本質(zhì)認(rèn)同上,余華和叔本華遠(yuǎn)隔萬里,相隔千年,但對活著的理解卻不謀而合。在《活著》中,余華借福貴的嘴巴,用一種很平靜,甚至很緩慢的方式向“我”講述一生無窮盡的苦難,講述了“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更講述了“人從來就是痛苦的”。在福貴的一生中,我們看不到幸?;蛘卟恍?,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帶有無可奈何意味。
雖然余華聲稱“我的作品都是源出于和顯示的那一層緊張關(guān)系”,但在《活著》中,余華卻超然于“那一層緊張關(guān)系”,他只是一位傾聽者、記錄者,所以《活著》不是以一種控訴的方式寫,而是以一種非常溫暖的方式寫。余華說:“我尋找的是我的敘述方式”,在敘述過程中“盡可能回避直接的敘述,讓陰沉的天空來展示陽關(guān)?!薄痘钪肪褪墙柚魅斯YF的口,講述親人一個接一個地死去,只是,福貴“眼睛里流溢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傷還是欣慰”的平靜更讓讀者傷心?!耙钥薜姆绞叫?,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的福貴,還在與“那本來是一頭正要被宰殺的瀕死的老?!毕嘁罏槊?,還繼續(xù)演繹著生命個體的“活著”。
二
《活著》雖然名叫“活著”,實則是一部生命消亡之書。余華是想“讓陰沉的天空來展示陽光?!薄痘钪分校YF的七位主要親人一個接一個離他而去,只有福貴一個人活著,且“全身的骨頭越來越硬”,對將生死早已看破的福貴,連付給替他收尸的十塊錢都壓在枕頭底下準(zhǔn)備好了。父親因為兒子敗光家產(chǎn)氣死,母親在翹盼兒子歸家中因病喪命,兒子有慶因抽血過多頃刻停止心跳,鳳霞難產(chǎn)而撒手人寰,妻子家珍因勞累貧困而落下軟骨病丟命,女婿二喜遭遇飛來橫禍被水泥板砸成肉醬,外甥苦根因饑餓貪吃蠶豆被活撐死……
在死亡的陰影下,福貴講述自己的親人一個接一個地死去,沒有血淚控訴,沒有撕心裂肺的尖叫,甚至沒有憤怒,福貴完成是像在講述和自己無關(guān)的死亡。死亡原本就是人類最大的恐懼,是人類無可逃避的悲劇,當(dāng)生命消失,同時消失的也是人存在的意義。當(dāng)親人一個接一個地死去,對福貴來說已并不可怕,只是死亡卻遲知不愿意降臨在他頭上,讓他活受這份哀傷。
對死亡的態(tài)度,就是一個生命個體對待生命本身的態(tài)度。在《活著》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福貴的七位親人,面對死亡都是坦然的。每一個個體來到人世上的方式都是一樣的——哭,但面對死亡,卻千差萬別,于是有了宗教,有了逃避。道教力圖用“長生”與“不死”來逃避對死亡的恐懼;埃及人不甘心接受人終有一死,于是他們既相信奧西里斯的陰間,又迷醉于死后5000年的復(fù)活;莊周夢蝶,看到的是人生如夢,生死無別,生是死的繼續(xù),死是生的開始,生既是死,死既是生……但死終究將來臨。
福貴他爹是笑著死的。當(dāng)福貴他爹從村口糞缸上摔下來被佃戶王喜扶起來,“隨后我爹問他:‘你先前看到過我掉下來沒有?‘沒有,老爺。我爹像是有些高興,又問‘第一次掉下來?王喜說:‘是的老爺。我爹嘿嘿笑了幾下,笑完后閉上眼睛,脖子一歪,腦袋順著糞缸滑到了地上?!薄m然是被“孽子”敗家致死,死不得其所,但死得亦無怨恨,可以做一個“笑死鬼”。
“家珍死得很好,死得平平安安,干干凈凈,死后一點是非都沒留下,不像村里有些女人,死了還有人說閑話。”家珍死得干凈亦死得安詳。“家珍像是睡著一樣,臉看上去安安靜靜的,一點都看不出難受來。誰知沒一會,家珍捏住我的手涼了,我去摸她的手臂,她的手臂是一截一截的涼下去,那時候她的兩條腿也涼了,她全身都涼了,只有胸口還有一塊地方暖和著,我的貼在家珍胸口上,胸口的熱氣像是從我手指縫里一點一點漏出來。她捏住我的手后來一松,就癱在了我的胳膊里?!薄篮笥腥N不同的歸屬,一種是遺臭萬年,一種是流芳萬年,一種是默默無聞但卻安詳,卻能活著的不丟人。家珍在自己的男人的懷里慢慢變冷,也算死得有依有靠。
二喜帶著兒子的無限牽掛死了。在生命最后一刻,二喜喊著苦根的名字?!八麄兛吹蕉矚g時,我的偏頭女婿已經(jīng)死了,身體貼在那一排水泥板上,除了腳和腦袋,身上全部擠扁了,連一根完整的骨頭都找不到,血肉跟漿糊似的粘在水泥板上。他們說二喜四的時候脖子忽然伸直了,嘴巴張得很大,那是在喊他的兒子?!薄矌е鴮θ耸罒o限的留戀走了,留在人世最后的兩個字是——苦根??此扑啦活?,卻也是帶著愛閉上眼睛的,不做“怨恨鬼”也是福。
《活著》中,雖然福貴的親人都沒到“該死”的終點就早早地死了,但他們的死,雖然讓人痛心,但痛而不哀,卻也讓人看到那些含淚的溫情。我不認(rèn)為《活著》是充滿悲傷的書,相反,我認(rèn)為,《活著》是本讓人堅強(qiáng),讓人在無奈命運(yùn)下學(xué)會善待生命的書。
三
在《活著》前言中,余華說:“作家的使命不是發(fā)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yīng)刻向人們展示高尚,這里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對真善美要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眼光看待世界。正是在這樣的心態(tài)下,我聽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jīng)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tài)度?!庇嗳A就是在這樣的心境中寫下了《活著》。
活著,就是在場,就是見證。福貴見證了親人一個接一個地死去。當(dāng)然,福貴也見證了人間的溫情。這些溫情來自夫妻間的愛,來自父輩對子輩的關(guān)愛,來自最日常,最普通的日子里,更是來自于人內(nèi)心最質(zhì)樸的善良本性。
“我”敗光家產(chǎn)后,家珍的父親將強(qiáng)行接回了城里,但孩子半歲后,有帶著孩子回到“我”身邊。但我覺得,《活著》中,最能表現(xiàn)家珍性格特征的是,“文革”中,縣長春生被折磨得“那手像是煮熟了一樣,燙得嚇人”,無法忍受準(zhǔn)備自尋短見時,幾次因兒子有慶的死而無法釋懷的家珍卻喊道:“春生,你要活著?!薄澳氵€欠我們一條命,你就拿自己的命來還吧?!碑?dāng)“我”把春生上吊死了的消息告訴家珍時,她說:“其實有慶的死不能怪春生?!边@種中國底層女性最樸素的寬容讓人看了流淚。
夫妻間的互相敬愛也給《活著》的冷酷加了把火?!傍P霞有了孩子,二喜就更疼愛她。到了夏天,屋子里蚊子多,又沒有蚊帳,天一黑二喜便躺在床上喂蚊子,讓鳳霞在外面坐著乘涼,等把蚊子喂飽,不再咬人,才讓鳳霞進(jìn)去睡。”土改時,福貴因為在青樓中將一百畝地輸給龍二淪落為佃農(nóng)而躲過一劫。驚魂未定的家珍對福貴說:“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能給你做一雙新鞋子?!备YF說:“你說得對,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對一個曾經(jīng)傷害自己這么深的“烏龜王八蛋”,家珍卻不離不棄,愛的力量跨越了死亡的恐懼,大放光彩。當(dāng)家珍病入膏肓交代后事的第二天清晨,家珍輕聲說:“福貴,我不想死,我想每天看到你們?!?/p>
人性最閃光的一面,在福貴父親那里也得到了張揚(yáng)。當(dāng)我敗光家產(chǎn),龍二催著要錢時?!暗p聲說:‘福貴啊,賭債也是債,自古以來沒有不還債的道理。我把一百多畝地,還有這房子都抵押出去了,明天他們就會送銅錢來。我老了,挑不動擔(dān)子了,你就自己挑著去還債吧。”
《活著》是灰色的,但在灰色的海洋中泛起的人世間最本真的情感且又是溫暖的。在家珍、鳳霞、二喜、有慶等等苦難的小人物身上,我看到面隊命運(yùn)無情摧殘下的人與人之間的愛,溫暖。再讀《活著》,忽然覺得,這并非一部沉重的作品,相反,我覺得這是部向上的作品,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