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蓮·溪”藝術園圃以“巧于因借,精在體宜”的為設計原則,濃縮提煉南沙特有的民居建筑“鑊耳屋”、水系景觀、漁船、漁女、蠔殼花窗和濕地植物等要素,在有限的場地中“因地制宜”進行園林布局,通過借景、透景、添景、遮景、縮景等手法來實現(xiàn)空間景觀的滲透,增加景觀層次,擴大景觀面,主題鮮明突出,內(nèi)涵豐富,突出展現(xiàn)了嶺南地區(qū)濱海區(qū)域文化特色。
關鍵詞:藝術園圃;嶺南特色;海洋文化;廣州南沙區(qū)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2)06-0000-00
前言
“洛陽城東桃李花, 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 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 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 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 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 唐代劉希夷的這首《代悲白頭翁》膾炙人口,描寫了四季回轉(zhuǎn),、生命不息的自然現(xiàn)象,其中“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一句勾畫出了廣州園林花卉博覽會的縮影。一年一度的迎春藝術園圃展覽,通過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競賽模式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處春節(jié)賞玩的好去處,展出的藝術園圃都是在有限的場地中進行園林布局,要求匠心獨用,別出心裁,、主題鮮明,、特點突出[1]。年年辦花展,年年要創(chuàng)新,藝術園圃的創(chuàng)作要求推陳出新,迎合時代發(fā)展需求,做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景不同。
1. 項目概況
第十八屆廣州園林花卉博覽會在云臺花園舉辦,主題是“綠色家園,幸福廣州”,藝術園圃主要設置在二期園區(qū),要求用嶺南園林展現(xiàn)手法,集中體現(xiàn)嶺南園林的傳統(tǒng)技法和創(chuàng)新工藝。“蓮·溪”藝術園圃是南沙區(qū)第一次參加這個博覽會的首次參展的展區(qū),積極響應大會主題,精選南沙特有的民居建筑“鑊耳屋”、水系景觀、漁船、漁女、蠔殼花窗和濕地植物等要素,營造出高低錯落、色彩豐富的園圃景觀,展示了南沙濕地文化和獨具特色的疍家文化,主題鮮明突出,內(nèi)涵豐富,突出展現(xiàn)了嶺南地區(qū)濱海區(qū)域文化特色。
南沙區(qū)位于珠江出??诨㈤T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匯集之處,水網(wǎng)密布,湖塘眾多,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自然生態(tài)保持完好,近年來,位于十九涌的濕地公園游覽區(qū)已從 3000 多畝擴建至近萬 畝,是水鳥的棲息地,現(xiàn)已成為旅游勝地。蓮溪村位于南沙區(qū)黃閣鎮(zhèn)中心偏西北,宋代立村。《小欖麥氏族譜》載:“甫抵其境,見兩山高峙,石門迵開,溪深谷窎,土沃泉甘,謂此誠避所也。遂相彼厚隰,筑室而居……”。建村時荷花盛放,故名蓮塘。后易名蓮溪,寓意“蓮香益遠,溪水長流”。村內(nèi)有700多年歷史的活文物“月中丹桂樹”,有與廣州陳家祠、沙灣留耕堂并稱廣州三大名祠的麥氏大宗祠。民間習慣將蓮溪與大塘、大井、東里統(tǒng)稱為四大村?!吧彙は彼囆g園圃的取名來源于此,彰顯著南沙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
“蓮·溪”藝術園圃在云臺花園自然生態(tài)野趣的二期園區(qū)的轉(zhuǎn)彎角,一面是山坡,一面是谷地,背靠管理用房,面臨大水面。最大的特色是對用地的充分理解和合理應用,制作出了一個個性鮮明、主題突出的藝術園圃。由于建設用地狹小,有限且場地內(nèi)又有軍事用的電纜樁和檢查井不能覆蓋和移動,同時還要滿足管理房中工作人員的日常出入。在這樣的用地條件中來下創(chuàng)造出一處能夠與周邊環(huán)境協(xié)調(diào)又能讓人眼前一亮的的景觀的確破費頗費周折。在施工之前,參與項目的幾方人員做進行了多次的現(xiàn)場勘查和商討,針對小園圃這種微型展覽景觀的特點,決定遵循《園冶》中講的園林要“巧于因借,精在體宜”的策略,以精巧取勝,因地制宜,通過借景、透景、添景、遮景、縮景等手法來實現(xiàn)空間景觀的滲透,增加景觀層次,擴大景觀面,以小見大,以有限來創(chuàng)造無限的,創(chuàng)作創(chuàng)造一個與園區(qū)相互融合,古樸自然、幽雅別致的藝術園圃。
2. 造景手法
“蓮·溪”藝術園圃用山石清泉,云墻瓦屋,漁舟唱晚,魚戲蓮間,點出了“蓮·溪”的意境,濃縮了嶺南濱海地區(qū)疍家文化和濕地生物景觀特色。主體建筑選取了南沙區(qū)較有代表性的黃閣鎮(zhèn)蓮溪村中民居------鑊耳屋,鑊耳狀建筑防火、通風性能良好?;馂臅r,高聳的山墻可阻止火勢蔓延和侵入;微風吹動時,,山墻可擋風入巷道,進而轉(zhuǎn)而通過門、窗流入屋內(nèi),民間還有“鑊耳屋”蘊含富貴吉祥,、豐衣足食一說,是嶺南傳統(tǒng)民居的代表。景墻選取了嶺南古典園林中的云墻月洞門,墻上精致的花窗提煉了蓮溪村的蠔殼墻特色,配以質(zhì)樸的砂巖畫,雖是盲窗,但非常雅致。
2.1借景 ——背山面水巧安排,借來山水為己用
由于場地狹小,特意將小園圃呈現(xiàn)出為開放的布局狀態(tài),借用山坡為背景,山坡腳修建英石疊山,形成水流源頭,清泉丁冬而下匯成水系(圖1),好似從山間引來一般。正應了那句詩:“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主觀景面朝向用地前方的大水面,站在觀景平臺遠眺,湖景盡收眼底,視野開闊,大大擴充了小園圃的觀景范圍。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合理的布局使得建成后的小園圃顯得非常開闊,非常深遠。
2.2透景 ——管理用房做后院,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園圃的后面是公園的管理用房,內(nèi)有一個庭院,周圍是鐵圍欄,小園圃用地是管理人員的出入口。如何在保留出入口功能的同時又要適當?shù)牡馗綦x這個現(xiàn)代感的管理區(qū),同時還要增加景觀厚度,這是一個關鍵問題的關鍵。經(jīng)過不斷修改完善,制作時將在鐵圍欄前加建了一道月洞門青磚云墻(圖2),縫隙中種植鳳尾竹(Bambusa multiplex cv. Fernleaf.)、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lutescens)等,幾個汀步石引入院中,竹影掩映中若隱若現(xiàn),將該庭院巧妙地納入了小園圃的視覺景觀范圍內(nèi),拉伸了景深,讓人產(chǎn)生庭院深深深幾許,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2.3添景 ——隔簾遙望山林處,古木棧道為誰修
小園圃的側(cè)面是山谷,上有木棧道,小園圃與木棧道相鄰但隔離(圖3)。云墻的一端連接主體建筑“鑊耳屋”,另一端延伸至山谷邊,云墻前是小園圃的豎條簾狀木質(zhì)說明牌。叢植的芭蕉(Musa basjoo)、旅人蕉(Ravenala madagascariensis)、散尾葵、桃花(Prunus persica)等植物錯落布局,虛化邊界,使得小園圃與木棧道景觀融為一體。透過說明牌的縫隙,木棧道蜿蜒伸展進入山林,將小園圃景區(qū)向更深遠處拉伸,又增添了一處美景。
2.4遮景 ——云墻一片嵌花窗,半邊青瓦顯意頭
小園圃背后是公園管理用房和鐵欄桿,場地本身還是管理人員出入的通道,場地內(nèi)還分布著軍用電纜管線,、檢查井、電纜樁,這些不利景觀的元素都是既不能移動也不能覆蓋的,如何將這些元素進行轉(zhuǎn)換,保證他們的功能使用又能夠造景非常關鍵。幾經(jīng)考慮,將主體建筑“鑊耳屋” (圖4)建在檢查井密集的地塊上,用房屋遮蓋,房屋設計成半邊建筑,沒有后墻,便于今后這些功能設施的檢修。房屋內(nèi)也成為了配電箱、循環(huán)泵等設備安置間,達到既起到了良好的遮擋效果又非常實用,而且成為小園圃的景觀焦點。對于背后管理用方房和鐵欄桿,則設置云墻,種植芭蕉、散尾葵、棕竹(Rhapis excelsa (Thunb.) Henry ex Rehd)等植物進行遮擋,出入口處設置月洞門,鋪設汀步,兩側(cè)用鳳尾竹,旅人蕉等掩映,達到遮擋的效果,也不影響出入功能,同時還形成景深,增加了景觀的延續(xù)。位于小園圃正前方軍用電纜樁無法進行掩蓋,將他進行了外包裝,用麻繩纏繞改裝成拴船的纜樁,與漁家的小木船成為一體,顯得非常得體。通過對這些不利元素的遮擋,變不利為有利,也最大化的地利用了有限的用地空間,讓整個小園圃景觀與周圍環(huán)境和諧共存,宛若天然。
2.5縮景 ——錦鯉荷花相嬉戲,漁女水鳥盡點題
小園圃利用僅有的幾方土地,借山勢做成水系,雕塑疍家女撒網(wǎng)捕魚,木質(zhì)小漁舟滿載而歸(圖5),與水中的睡蓮(Nymphaea alba)、錦鯉相呼應,非常相稱。雕塑水鳥選取了濕地公園特有的黑臉琵鷺(Platalea minor),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全球瀕危珍稀鳥類,南沙濕地為其遷徙路線的所經(jīng)之地。五只黑臉琵鴛形態(tài)各異,或飛翔狀,或覓食狀,點綴在水草中,栩栩如生。濃縮造景要素,卻標志鮮明的地彰顯了地方特色,楹聯(lián)的題詞“一川蕉林綠,十里荷花香;千池魚跳躍,萬頃碧波流?!备艣r概括出了南沙的美景。
3. 植物配置
小園圃主要種植了能夠體現(xiàn)蓮溪村特色的桂花樹和荷花,,以及具有濱海濕地特色的濕地樹種“果園里的魔術師”------——神秘果(Synsepalum Dulcificum Denill)。配合不同的造景手法,山坡上種植了許多波斯頓蕨(Nephrolepis exaltata),棕竹等,將小園圃融入山體環(huán)境中;主觀賞面種植了天竺葵(Pelargonium hortorum)、金魚草(Antirrhinum majus L.)、一串紅(Salvia splendens Ker-Gawler)、西鵑(rhododendron)、鳳仙(Impatiens balsamina)、鳳梨(Guzmania)、大花蕙蘭(Cymbidium)等低矮花灌木(圖6),花團錦簇,色彩鮮艷,增強視覺觀賞效果,同時不遮擋視線,達到了良好的借景效果。在月洞門邊種植了散尾葵、鳳尾竹、鶴望蘭(Strelitzia reginae)等,飄逸的葉片半遮半掩,使景深若隱若現(xiàn),達到了透景的效果;云墻與木棧道相連處終止了芭蕉、旅人蕉、桃花等與山林樹木融合,將木棧道和山林景觀添入小園圃里;在管理用房的鐵圍欄邊種植了棕竹、散尾葵、芭蕉等,遮擋了管理用房和圍欄等不好的景觀。水池里點綴睡蓮、風車草(Cyperus alternifolius)、水生美人蕉(Canna glauca)、水金錢(Hydrocotyle vulgaris)、水生鳶尾(Iris tectorum)等水生植物(圖7),濃縮了濱海濕地景觀特色?!吧彙は彼囆g園圃整體植物整體配置以清幽為主調(diào)(圖8),以繁花為點綴,與古樸的“鑊耳屋”、清雅的云墻、寧靜的水系,在風格上互為協(xié)調(diào),相得益彰。
4. 結語
“蓮·溪”藝術園圃沒有濃重的華麗色調(diào),建成后與周圍山林、湖面、木棧道、景觀橋、落羽彬等原生態(tài)植物融為一體,相互呼應,充滿生態(tài)野趣、寧靜幽深,與他所居的所處位置一樣,偏居一隅,靜靜觀望。走過云臺花園里琳瑯滿目的小園圃,再看到這個寧靜的猶如那個恬靜的疍家女雕像一樣的寧靜景區(qū),有種畫因人動,人入畫中的感覺。漫步其中,你一定會被這種幽靜、質(zhì)樸、淡泊的濱海文化深深吸引,駐足停留,細細品味。
參考文獻:
【1】譚廣文. 廣州小園圃的營造特點淺析[J]. 廣東園林,2006-0(3):13-15.
作者簡介:
張曉華(1977—),女,園林工程師
E-mail:yfanliao@163.com